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江 南 丰 碑 ——记铁道部十四局浙江宁波潘火立交桥的建设者们

2020-10-21 00:00:32 来源:今日报道网 作者:李佩山 李文杰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建设者创造的辉煌业绩,像一座座丰碑令人难以忘记。那是1998年新年前夕,在北起黑龙江省同江市,南抵海南省三亚市的国家重点工程、纵贯我国南北的沿海大通道上,一座占地486亩,总投资达2.18亿元的3层互通式变形苜蓿叶状特大公路立交桥——浙江宁波潘火立交桥,经过铁道部十四工程局一处1200名建设者780个日日夜夜的科技攻关和拼搏奉献,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巍然屹立在江南大地上。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5%以上。在交通部组织的黔、浙、陕、晋、辽5省专家组检查中,大家交口称赞其“工艺精湛,质量一流”,并一致同意潘火立交桥的各类文体资料予以免验。交通部副部长李居昌对该桥工程质量给予了高度赞扬。潘火立交桥已成为宁波市的一大景观,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江 南 丰 碑44.png
                             
                               谁执牛耳战“潘火”
 
    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的宁波,集“黄金通道”与“黄金海岸”于一体,尤以其港闻名于世。当年已拥有可停泊30万吨散货轮和20万吨级矿石中转泊位、25万吨级原油泊位、8万吨级国际集装箱泊位和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1996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位居我国港口第三位,集装箱运输20.2万标箱。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宁波市将充分发挥北仑深水良港的优势,立足宁波,接轨浦东,服务浙江,辐射全国。到20世纪末建设成亿吨级大港,成为长江流域地区的深水外港。在迈向21世纪的进程中,宁波正以深水良港为龙头,带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而为世人瞩目。
 
江 南 丰 碑374.png
 
    然而,滞后的公路交通却严重制约着北仑港货物集散,严重影响着宁波“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1995年7月,对发挥北仑港优势,促进宁波经济腾飞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同(江)三(亚)线宁波段一期工程上马。全国各路建设大军逐鹿甬城,群雄纷争,谁执牛耳?曾创造全国公路立交桥建设规模之最和省优、部优,被誉为“建桥劲旅”“信誉之师”的铁十四局一处以精良的设备、雄厚的人才优势、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力挫群雄,一举中标承建这座规模宏大的龙头工程——潘火立交桥。
 
江 南 丰 碑879.png
 
    潘火立交桥位于宁波市东南6公里处,南接奉化,北连宁波环城公路,东抵北仑港,西通杭甬高速公路,是进出宁波市的门户和交通咽喉。共有14座主线桥、匝道桥、中桥、小桥和分离式立交桥组成,全长4274.52米,总砼圬工量为121256立方米,需开挖、填筑土方和沙砾垫层336448.6立方米,尤其是该桥处在全国最典型的三大软基区域之一的宁波泻湖沉积平原,河流交错,淤泥深达15米之多。
 
    在这样的软地基上进行施工,难度之大,技术含量之高,不仅在浙江省,而且在全国公路立交桥梁建设史上也实属罕见。能否优质、高速建成潘火立交桥,对于铁十四局一处的1200名建设者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1995年11月8日,天空格外晴朗,潘火立交桥工地彩旗飘扬。这是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同(江)三(亚)线宁波段开工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国务院特区办、交通部、浙江省、宁波市、驻甬部队和铁道部十四局等单位的领导出席。十四局领导许下诺言,要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把潘火立交桥建成一流的工程精品。
 
    从此,如火如荼的“潘火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1200名建设者伴着数百台轰鸣的机械、车辆,昼夜不停地奋战在工地上。那通宵不灭的灯光,犹如散落在旷野上的繁星,为不夜的甬城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江 南 丰 碑1427.png                           
 
                                    难关攻克铸辉煌
 
    潘火立交桥结构新颖独特,大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无梁板式结构。这种结构是国内近年来才兴起的,梁体最薄处仅50公分。它以其轻巧、外观优美,一问世便倍受青睐,但生产连续梁对混凝土的连续性、整体性要求极高;对模板支撑的沉降度最大误差仅为正负2毫米,特别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工,稍有差错就会出现断裂、拉缝等质量事故。潘火立交桥需现浇34联连续梁,单线长5438.5米,最短的一联为81.96米,最长的一联为258.994米,重达数百吨。桥面最高点距地面10.4米,而地基为15米深的淤泥层,在如此不稳定的软土地基上进行长大跨度的连续梁施工,困难可想而知。
 
    是挑战也是机遇。“别人没干过的,我们不仅要干,而且还要干好。”面对重、高、精、尖、难的潘火立交工程,铁十四局一处的建设者们广泛开展“比质量、比安全、比速度、比效益、比管理”的“五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胆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向科学技术要质量,要进度,用智慧、勇气、心血和汗水,实现了庄严的承诺。
 
    十四局一处指挥部领导,从一开始就千方百计优化施工方案,建立质量管理组织,详尽制定了创优规划和26项225条办法,还精心绘制了一张工程控制网络图。把偌大的工地,零乱的工点、工种和繁琐的工序以及各种管理措施等,结成了一个统筹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小到一根钢筋,大到千万元的设备,都有其使用规定;在这个系统里,每个职工,每台设备都将发挥最佳效率;在这个系统中,一目了然地点出了主攻目标——连续梁施工。
 
江 南 丰 碑2064.png
 
    软基硬化及模板支架的沉降控制是连续梁施工中最棘手的难题。为此,十四局一处指挥部专门成立了以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袁松为首的技术攻关小组和质量监控小组,全面负责技术攻关和质量监控。
 
    在攻克如何控制模板支撑的沉降度这道难题中,总工程师袁松为了查阅资料,计算数据,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高度近视,看资料时间长了,眼睛就针刺般地疼痛,实在忍不住了,就用热毛巾敷一会儿,但他却从未间断过一天。
 
江 南 丰 碑2729.png
 
    技术小组在袁松总工程师的率领下,在局施工技术处工程师尤昌龙的帮助下,坚持走出去参观学习,请专家前来指导试验,经过一个半月的艰苦攻关,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模拟试验和理论计算,取得了2000多个准确的试验数据,得到了浙江省交通厅专家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十四局一处关于软土地基上现浇钢筋连续无梁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切实可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确保施工进度,保证连续梁乃至整个大桥的质量,十四局一处指挥部投资1100万元,购置了两组拌合炉、3台运输罐车、1台混凝土高压输送泵车,组建了混凝土拌合站。
 
江 南 丰 碑3168.png
 
    这套先进的设备,在施工中上料、配料、计算、拌合均由微机控制、机械操作,成品混凝土的输送由罐车和泵车来完成,形成了机械化“一条龙”作业,从而使混凝土施工达到了配料精确,输送快捷,布料均匀,日产成品混凝土达1000多方。既保证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又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往120人干5天的活,后来只用20人不到3天就干完了,劳动效率明显提高。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为建设大桥插上了强劲的羽翼。
 
江 南 丰 碑3595.png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为缩短模板上布钢筋的时间,避免模板生锈,确保连续梁外观整洁,职工们就先在地面上焊接,绑扎好一定规模的钢筋,然后抬上桥面。
 
    炎热的夏日,职工们的肩膀被没破了,汗水渗进了伤口,蝎蜇似地疼痛,他们就用旧衣服垫在肩上继续往上抬。就这样,他们硬是用血肉模糊的肩膀,把34联连续梁所需的几千吨钢筋全部抬上了桥面。
 
江 南 丰 碑3980.png
 
   1996年12月8日晚10时,狂风呼啸,接着是倾盆大雨,气温骤然下降了10多度,正在主线桥三联连续梁施工的三队职工阵脚不乱,为保证梁体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他们撑着防雨棚进行施工。
 
    凌晨,气温降至零度,职工们衣服上结成了“硬痂”,但谁也没有一句怨言。经过连续两个昼夜的施工,终于完成了2010方混凝土浇注任务……
 
江 南 丰 碑4341.png
 
    和煦的阳光照在拆模后的连续梁上,犹如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泛着片片银光。连成一体的34联连续梁,显得巍巍壮观。一位过路的老人边看边兴奋地说:“我活了60多岁,还未见过能照出人影的桥梁。”然而,它凝聚了建设者们多少智慧、心血和汗水啊!
 
                                月有圆缺人有情
 
    宁波,这里山川俊秀,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留下了说不完的动人传说。农历8月15日过中秋节,全国如此,唯独宁波过中秋节为8月16日。相传南宋丞相史浩,每年都要赶回故乡鄞县(宁波)过中秋节,按照惯例,乡亲们每年都要等他回来一起欢度,全家团聚。不料,有一年回乡时,马失前蹄,耽误了一天,回到故乡已是8月16日。于是,乡亲们就在这一天过中秋节,以后相延成俗,宁波人过中秋节就定在了8月16日过。
 
    这则亲情融融的美丽传说,不知多少次唤起建设者们无尽的情思。然而为了潘火立交桥建设,他们却长年累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
 
    1995年9月,潘火立交桥建设的召唤,使姜会浩、张明芳这对在京九铁路大会战中永结同心的年轻人,毅然把不满半岁的儿子留给了父母喂养,双双来到大桥工地。
 
    一年后,小两口回家看儿子,叫他喊爸爸、妈妈,他像看着陌生人,直往外婆身后躲,张明芳不禁一阵心酸,当她一把把儿子楼进怀抱时,她忍不住哭了……
 
    1996年8月,十六队队长和全友一年多没有回家。他的父亲从河南老家来探亲,本想让儿子陪着到名胜古迹去看一看,没想到儿子脚脖子扭伤骨折还守在工地上。老人住了一个多月,临返回时一再叮嘱儿子要注意身体。望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和全友泪水长流。
 
    1997年1月26日、4月14日,是常务副指挥任凤彬刻骨铭心的日子,87岁的老母亲和89岁的老父亲相继病逝,他都未能与二老见最后一面。他整日风里来,雨里去,一天到晚忙碌在工地上,本打算等大桥建成后回去,为父母做一次寿,没想到却成了终生遗憾。
 
    就在父母去世的前几天,任凤彬在现场指挥浇注连续梁时,混凝土输送泵车突然出了故障,在抢修过程中,他的右手食指不慎被挤碎一节指骨,还忍着剧疼在工地上工作了30多个小时,直到把故障排除,把那片梁浇注完毕才回去包扎伤指。但他每当想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就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说:“我对不起父母啊!”
 
    为了按期建成潘火立交桥,1996、1997年两个春节期间,绝大多数职工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在桥墩基坑挖过程中,由于大面积软基,阴雨连绵,机械进不去,只能人工开挖,他们靠顽强拼搏,战胜了一次次淤泥塌方,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许多职工的水靴破了,冰凉的泥水灌进靴子里,久而久之,患上了脚气病,但当他们看到患脚气病最严重的指挥长郑修杰和十三队长徐宝侠,脚趾烂得露着白骨,渗出殷红的鲜血,还奔波忙碌在工地上,谁也没有说一句二话。
 
    “甬江两岸鞭炮声声春意浓,宁波城下机声隆隆战犹酣”;“A匝道B匝道C匝道道道通北京,一联二联三联联联连香港”。这两副职工自编的对联,充分展示了潘火立交桥的建设者何等朴实、博大的情怀。据不完全统计,开工以来有100多封妻盼夫归的家书和亲人病重、病危、病故的电报没有兑现,还有15人推迟了婚期……
 
    千里东海,长风鼓浪。如今巍巍壮观的潘火立交桥,犹如一道绚烂的彩虹,为古老和美丽的海滨城市增添了重彩的一笔,又像一条矫健的巨龙,在碧绿的江南大地上凌空飞起,托起宁波——这颗东海明珠再次腾飞的希望。
 
    大功告成的铁道部十四局一处的建设者,凭着他们赢得的信誉,创出的名牌,实现了滚动发展。他们又先后承建了舟山朱家尖跨海大桥和同(江)三(亚)线宁波境内二期10标段工程,成为同三线宁波段唯一一家拥有一、二期工程的施工单位。随后,他们又在宁波承揽了投资1.4亿多元的上(虞)三(门)高速公路工程……
 
    滔滔甬江载着不尽的记忆,奔流不息汇入东海。潘火立交桥工程的建设者们,相继奔赴新的战场,继续铸就新的辉煌!
 
   (注: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向摄影者致谢)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