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1:天不亮就去晨练
建议:最好等太阳升起后、有明显暖意之时,再外出晨练。
太阳升起后才是比较适宜的晨练时间,因为植物中制造氧气的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日出前没有阳光照射叶片,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仅有呼吸作用维持,不断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如果选择大量植被覆盖的公园、森林进行晨练,在天不亮的时候,空气中氧气含量略低,而且积存了大量植物夜间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利于晨练人的身体健康。
部分地区早晚温差较大,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最好在上午9~10点再锻炼,因为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
▲ 误区2:晨练穿着纯棉衣服
建议:纯棉衣服只吸汗不透气,应选透气性较好的服装材质。
运动时会流汗,而纯棉质地的服装只能吸汗不能透气,并不适宜运动时穿着。纯棉衣物吸收的汗水并不能散发,从而造成湿透的衣服贴在皮肤上,使得皮肤逐渐变冷,难以保温,反而令人不适。
晨练时应选择那些透气性相对较好的服装材质,无论外套还是内衣,最好都是用能够散发汗水的材料做成。
▲ 误区3:晨练前不喝水
建议:清晨锻炼前先喝15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
人经过一夜睡眠,皮肤和呼吸器官都在向环境中散发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清晨时人体会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内的血液流动缓慢,代谢物会堆积在体内。体育锻炼会使人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出汗。如果晨练前不先喝点水,运动后出汗恐加重人体的缺水程度。
但切记不要一次饮水过多,在晨练前1小时饮水300~500毫升即可,或在晨练前15~20分钟饮水150毫升左右。
▲ 误区4:空腹去晨练
建议:晨练前喝杯牛奶,适当摄入些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运动需要能量,晨练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体内积蓄的脂肪分解提供的。运动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会明显提高,成为损害心肌的“毒物”,从而增加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发生率。
同时,部分老年朋友血糖控制水平不佳,如果早晨贸然空腹晨练,可能会导致低血糖,所以在晨练前,应先吃些食物,如喝杯牛奶或是吃一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 误区5:在马路边晨练
建议:路边空气污染加重,最好去公园、体有场等。
首先,路上车多,路边空气相对对污染较重,且夜间缺乏日晒,城市的空气流动减缓,污染气体更多地沉积在地面,不适合锻炼。其次,老人要注意远离噪声,最好不要在马路邊晨练、下棋,尽量少进行噪声过大的文艺活动,如打鼓等;锻炼最好还是在公园、体育场等远离马路、清静整洁的场所。
▲ 误区6:晨练说停就停
建议:锻炼需要持续性,不要戛然而止。锻炼结束后应进行10~15分钟的放松运动,如慢走、调息等。
对于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而言,机体可以对某种锻炼方式或生活习惯产生适应,突然中断反而可能不适宜,心肺功能、体力和工作能力即随之下降。如果实在是无法坚持锻炼,也不妨利用间隙时间做较简单的运动。
同时,锻炼中也不能“说停就停”,运动后心跳较快、心肺负荷较大,不适宜立刻坐下休息,应患步慢走10~15分钟,待呼吸均匀、心跳恢复平稳后再结束晨练。
▲ 误区7:有雾霾也坚持晨练
建议:雾霾天少出门,可在家锻炼或等雾散去后外出晨练。
俗话说“秋冬毒雾杀人刀”,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
在雾天戴口罩可以起到防护作用,而雾霾天气即使戴口罩可能也无法阻挡污染颗粒。所以雾霾天要少出门,晨练的朋友一定要在晨雾驱散,最好等上午9点之后,太阳高照时再晨练,才是明智的选择。
▲ 误区8:晨练非要出大汗
建议:只要坚持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有没有大汗不重要。
很多人只要锻炼就会出很多汗,便觉得锻炼效果已达到,可以休息了。其实不然,出汗多不等于运动效果好。
一般来说,出汗多少与自然环境、气温环境、个人体质以及运动前的饮水量有关,因此,出汗多少并不是衡量运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不管出不出大汗,只要每周保证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身材更好,疾病也会绕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