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制 > 检察风云
投稿

"333校园反诈机制"共建"零发案学院" 让校园"无诈"

2021-06-18 07:37:19 来源:正义网 作者:檀杉杉 朱晓丹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苏州市虎丘区检察院检察官在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开始前帮助同学们“换装”

  最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20年,“90后”已经成了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受骗对象,占比达63.7%,数量超过其他年龄段人数总和。为此,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检察院推出“333校园反诈机制”。

  带路的赚钱“导师”不见了

  小蔡是苏州一家高职院校的学生,2020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哪吒导师”。随后几天过山车般的经历,教会了她一个道理——不要轻信躺平可以赚钱。

  那天,在家玩游戏的她手机里出现一个广告弹窗,“鬼使神差就点了进去”,事后小蔡回忆说,这则“广告”像是施了魔咒,拽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她先是关注了一个“霍闪传媒”公众号,还通过qq加了两个好友。好友不是别人,正是号称可以带她一起赚钱的“哪吒导师”和导师“敏”。

  “只要投资20元就可以躺平赚钱。”这个看似寻常的诈骗语,配合特定的脚本和场景,竟让小蔡失了方向。按照对方的引导,她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了20元,紧接着收到一个网址,打开一看是“500彩票”网页。20元只支撑了几分钟就输个精光。无奈之下,小蔡只得求助“哪吒导师”。

  “输赢很正常,刚开始你还摸不清里面的规律。”在“哪吒导师”的宽慰下,小蔡继续扫码充值了100元,并在心里暗暗发誓,要是再输就果断退出。没想到,几把过后,不仅120元全部回本还小有盈利,几十块的“利润”让小蔡赌性高涨。经历了几次小波动的输赢,小蔡投注也越来越大,最后2000元有去无回,回过头再去找“哪吒导师”,早已没了人影。

  慌乱之下,小蔡想起还有一个导师“敏”,可这个导师出口就不一般,“我可以带你,但是我的充值金额比较大,当然了,一两天就回本,回报也高。”“敏”劝小蔡“好好考虑”,这下还真激起了小蔡的斗志。在“敏”的指导下,小蔡通过网贷平台申领了5000元,在一个叫“海底捞月”的网络聊天室里投注,可没过多久,5000元被“捞了个干净”。18岁的小蔡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电诈知识入心难

  像小蔡这种毫无防备被骗的高职院校学生,不在少数。但像小蔡一样被骗后,能够起诉到检察机关的案件却不多。

  2020年8月,在办理小蔡被骗案期间,苏州市虎丘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的检察官来到横塘派出所调研得知,虎丘区有6所高职院校,其中4所在横塘派出所辖区,学生有近6万人,这些学生多是初中毕业后开始“3+2”的学业模式,有些低年级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

  “从横塘派出所的警情数据来看,几所高职院校的学生防诈意识还不强,部分学生在金钱观方面也存在偏差,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座谈会上,该所所长梁栋梁分享了一组数据。仅2019年1月至8月,该所接到学生被电诈的警情就有200余起,位居涉学生群体警情首位,被骗金额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但是,这些被骗的案件,当年真正到检察环节的还不足5件。“电诈案抓不到嫌疑人,无法进入下一个诉讼环节。”基层民警急在心里,如何给高居不下的电诈警情“降温”一直是他们的努力方向。

  带着同样的目标,检察官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走访辖区所有高职院校。在与辅导员面对面座谈时,检察官能明显感到他们的压力和无奈。“一人刷单挣了点小钱,带着一宿舍的人都去刷单,结果全军覆没。”“很多学生手里没钱,骗子们就让他们去申请各种小额贷款,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导致被骗的学生精神崩溃。”

  “防诈知识讲了很多遍,就是不能入脑入心,嘴皮子磨破了,孩子们还是左耳进右耳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何老师说。

  共建“无诈”校园

  “我们决定先从创建‘零发案学院’开始。”很快,在虎丘区检察院的帮助督促下,几所高职院校纷纷加入“零发案学院”的建设。随后,检察机关探索推出“333校园反诈机制”,即构建学生通报、辅导员考核、院领导督导的三重责任机制;谱好入学前反诈“前奏曲”、弹好在校时反诈“进行曲”、唱好毕业季反诈“片尾曲”;实行一键报警,协同开发快捷报警App、一键辅导,由检察官担任法治辅导员、一键行动,组建“红盾先锋”反诈队伍。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学校的App中设置了一键报警快捷键,学生发现被骗后,可第一时间拨号到辖区派出所。快速报警的初衷,就是想赢取更多的追赃挽损时间。随后,几家学校也陆续尝试了新做法,有的将“发案数”纳入日常考核中,督促学院实现“零发案”目标。

  今年5月,辖区一份新出炉的警情数据,让虎丘区检察院检察官松了口气:2021年1月至5月,几所学校的警情已经下降到25件,相比2019年同期的102件大幅下降,近十家学院已实现了“零发案学院”。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