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至16日,山东省脱贫攻坚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在济南召开。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我省打造样板正处于点上探索到全面推开、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6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山东省脱贫攻坚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就此进行了全面部署。与会人员立足各地各部门工作实际,结合相关实施意见和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达成一致共识。
“五个振兴”协同发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在地域上要全域推进,在领域上要“五个振兴”协同发力,不能有“短腿”“弱项”。我省确定,“十四五”时期,全省乡村“五个振兴”要同步推进并取得重大提升,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是今年‘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说,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突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力争提前完成今年65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力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近日,我省出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对寿光蔬菜、金乡大蒜等13个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提升作出了针对性安排。“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打造,要力促种植业创新提级、畜牧业转型提速、水产业优化提效。”李希信说,同时要推动实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让更多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戏好要靠唱戏人,兴村就要先兴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表示,我省将广辟引才育才用才渠道,聚焦“沉下去”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聚焦“培养好”提升本土人才素质,聚焦“留得住”优化乡村人才服务质效,特别是加大在外优秀人才回引力度,对农民分类分层开展全产业链培训,推动城乡各类人才在乡村建功立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作为文化大省,山东将充分利用独特的文化优势和资源,持续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一批乡村非遗传习所和传习点,打造一批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没有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就不可持续。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我们将持续做好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今年底,90%的县(市、区)实施规范升级;因地制宜推进气代煤、电代煤、热代煤,力争明年农村清洁取暖达75%左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说。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山东提出,要以组织振兴为统领,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围绕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我省将及时开展新一轮软弱涣散和相对落后村党组织的集中整顿,继续对党组织带头人开展系统培训。”省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于富华说,同时,要优化整合乡村振兴服务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等,不断完善向乡村一线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制度,推动工作力量下沉,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区别对待分类施策
我省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差异较大,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应一个标尺、一套方法,必须区别对待、分类施策。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人口数量、区位条件等因素,总的设想是,把县域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首先把城镇化率相对较高的市辖区划出来,单独作为一类,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把城镇化率相对较低的涉农县(市、区),依据综合实力,按照强中弱划分为三类,分别明确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推进路径。”李希信说,经济实力较强的,要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动能转换、优化升级为重点,探索实施整县推进,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经济实力一般的,对标国内先进地区,以加速发展、全面推进为重点,探索实施连片推进,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经济实力较弱的,对标省内先进地区,以补齐短板、跨越赶超为重点,探索实施“点上示范、面上突破”,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由于各地所处地形地貌也不尽相同,有沿海地区、山丘地区、平原地区,还有黄河滩区、库区、湖区,我省将鼓励其立足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生态则生态、宜文旅则文旅,有重点、有区别推进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并且根据涉农县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做’政策措施,这对山亭区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枣庄市山亭区委书记毕志伟说,由于历史和基础薄弱等多方面原因,山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账较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弯道超车”,加快补齐农村道路的管理养护、农村旱厕改造及后续管护、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巩固提升等方面短板。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山亭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7%,小山、小水、小资源非常丰富。“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我们将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高效发展。”毕志伟说,山亭区有火樱桃、长红枣、板栗、花椒等特色林果基地近50万亩,将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延长产业链条,做强深加工,培育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将依托现有设施蔬菜、淡水养殖等产业基础,擦亮‘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县’两张招牌。”博兴县委书记高志国说,博兴将瞄准规模化、品牌化方向,新上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育种育苗等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做大做强博华农业、美高美渔业等龙头企业,让更多收益留在博兴、留给农民。同时,充分发挥博兴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军农业,打造种养加、产供销、农旅文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乡村振兴集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烟台市蓬莱区委书记韩耀东说,聚焦产业深度融合,蓬莱区将重点打造几个片区:丘山谷葡萄酒片区,通过酒庄建设带动整个产业提升,形成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东方波尔多;东方海岸果谷,实现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海参产业园,打造海参精深加工、海产品交易展示等板块,叫响“蓬莱海参”品牌……
破除梗阻激发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破除梗阻、突破制约,最大限度激活人、钱、地等要素资源,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今年省财政安排乡村振兴战略资金689亿元,比上年增加53亿元,增长8.4%。”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乡村振兴给予优先保障和倾斜支持,同时将更加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涉农资金分配方式,尽可能扩大市县自主统筹资金规模,由各地结合实际统筹用于五大振兴,着力构建“综合+单项”相结合的财政激励政策体系,支持引导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兴云说,我省还将创新投入机制,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加快建立财政引导、金融倾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强种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争取使我省重点作物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在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激励机制,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支持力度,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唐波介绍,到2025年,我省将实现科技特派员涉农县(市、区)服务全覆盖,探索建立能够激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潜力、扎根基层的市场化机制,形成在国内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与服务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寿光推进产业全链条融合、城乡全要素融合、治理全领域融合,以‘三全三融’推动乡村振兴,不断赋予‘寿光模式’新内涵。”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说,将通过党支部引领带民富、培育新型农民助民富、鼓励人才回乡帮民富三条路径推动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让群众富起来;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倾斜,实现城乡公交、供水、亮化、户户通、垃圾清运、污水处理、有线电视、无线网络一体化,让乡村更宜居;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把地方财政收入80%以上优先用于保障民生,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群众生活更便利。(毛鑫鑫 王建 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