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经济 > 财经快讯
投稿

“90后”麦客:持北斗导航麦田“淘金”

2021-06-29 07:16:53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6月19日,麦客阿地力·沙拉木指挥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6月19日,麦客阿地力·沙拉木指挥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在麦田间操作北斗导航控制器(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在麦田间操作北斗导航控制器(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6月19日,空中俯瞰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工作的新疆库车市齐满镇的麦收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6月19日,空中俯瞰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工作的新疆库车市齐满镇的麦收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在麦田间查看小麦长势(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在麦田间查看小麦长势(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在新疆库车市的麦田里,麦客阿地力·沙拉木的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在新疆库车市的麦田里,麦客阿地力·沙拉木的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28岁的阿地力·沙拉木是一名职业麦客,在他看来“麦客”是一份很酷的工作。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天山山脉以南的新疆库车市齐满镇的麦田里,阿地力·沙拉木正在操作手机般大小的北斗导航控制器,设置好联合收割机作业路径后,他只需站在一旁观察机械收割情况。

记者在麦田边的树荫下见到了阿地力·沙拉木。听说记者来了,他和正在闲聊的麦农们便围拢过来。“麦收季也是农闲节”,农民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丝毫感受不到麦收的忙碌。

在阿地力·沙拉木的记忆里,小时候收麦一定是全家齐上阵,每天只能收割1亩地,麦收季更是长达1个多月。

以前,每到麦收季节,沿着夏粮从南到北的丰收线,麦客随处可见,他们追逐小麦成熟的轨迹,一路向北,如候鸟一般。

“我小时候用镰刀割麦子的时候就想,如果以后能像神话故事里不用人工收麦就好了。”阿地力·沙拉木说,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拿镰刀的麦客,整个夏天他几乎见不到父亲的身影。

如今,麦收变得简单,传统麦客成为历史,与此同时,一批掌握高科技的新麦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新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并没有从巴扎(维吾尔意为“集市”)上买一把曾经赖以生存的镰刀,而是在麦田间玩起了“手机”。他说:“通过北斗导航,就能精确收割路径,省时省力。”

记者在麦田边看到,配备北斗导航的联合收割机在一块块麦田里来回穿梭,只需要十几分钟,便完成了一亩小麦收割、分滤麦粒、粉碎秸秆等一系列工序。

阿地力·沙拉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赚60元的收割费 ,每天收入2000多元,一年收入7万多元,这抵得上半台联合收割机的价钱,“麦客这个职业赚钱得很呢”。

眼下的新疆,北斗导航系统已在小麦收割、灭茬、深松耕地、无人机植保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使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大大提升,去年,新疆麦收机械化率达到97.48%。

随着机械收割速度的加快,跨区域作业的阿地力·沙拉木的足迹早已超过了父亲当年的收麦半径。明年,阿地力·沙拉木计划着更远的收割半径——翻过天山,奔赴更大的麦田。(新华社记者 高晗)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