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以“消劣V、防反弹、提优III”为目标,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水十条为抓手,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水污染防治历史难题,济南市水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改善。
一、取得的最新进展
一是全市水环境质量提升显著。2020年,济南市国控断面好三类水体比例由71.4%提升至85.7%,7个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其中6个优于水质目标,在全省率先消除劣五类水体;2020年瀛汶河徐家汶断面氨氮浓度较2018年改善69.59%,牟汶河贺小庄断面氨氮浓度较2018年改善79.01%,小清河辛丰庄断面氨氮浓度较2018年改善82.01%;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到水质考核要求,圆满完成省考核目标。
二是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2019年,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实现三连升,2020年在通航拓宽工程影响下,小清河仍然保持了地表水V类水体标准,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小清河不达标不通航”的基本要求,为小清河复航工程提供水质保障。“济南市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入选“2019年度山东生态环保十大事件”,小清河作为北方城市内河治污的范例,先后被中央环保督察办、省级环保督察办列入督察整改典型案例,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得到省委、省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三是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成效突出。济南市卧虎山水库134项环境问题整改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第二轮统筹强化监督,被列为国家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顶层设计示范案例和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督促改见成效”示范案例,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对其拍摄专题片进行宣传。
四是疫情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济南市主动谋划,率先部署全市医疗污水、城镇污水和隔离观察点污水处置工作,组织制定全省第一个疫情防控隔离防护点废水排放监管工作地方标准,获得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的大面积、大范围报道。制定并发布全省首个《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技术规范》(DB 3701/T8-2020)地方标准,为其他地市提供了参考借鉴的范本,为全省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贡献。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强化水质管控,破解治污难题。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河流断面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等几大考核体系,以考核倒逼治理,压实工作责任,推进管网改造,提升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促进企业转型,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全面保障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二是加强水源保护,筑牢饮水安全。立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打好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攻坚战,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清查整治,出重拳、动真招,全面完成202项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解决多年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三是创新监管模式,提高处置水平。高质量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在全省第一个完成了第一阶段排污口“拉网式”排查,同时在全市57个重点河流断面安装水质在线监测微站,将“国标站+微站”全域监控系统与环保网格员加密巡查机制有机结合,建立“在线监控,追踪溯源,立即整改”快速反应闭环机制,打造集监测、管控、执法、治理为一体的智慧环保体系。
四是坚持部门联动,健全长效机制。市、县两级环保、水务加强部门联动,打通信息壁垒,定期召开水污染形势分析会,深入研判问题,寻求治污对策。联合纪监委、检察院等各部门,多次紧急处置河流断面超标问题,树立流域污染治理大局观,形成“1+1>2”的治污新局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十四五”期间,济南市将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推动水环境治理的精准化、科学化、依法化,充分发挥“山泉湖河城”的生态本底优势,努力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新突破。
一是进一步加大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入河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工作,查清污染来源,厘清排污治污责任,以污染源头管控保各类排污口水质,以各类排污口水质保断面达标,以断面达标保地表水质量,确保我市新增的3个国控断面和11个省控断面稳定达标。协调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污水处理厂、彩石、董家污水处理站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
二是持续深化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继续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和隔离防护设施,健全水源地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加大水源保护区执法巡查力度,巩固提升水源保护区环境清理整治成果,保障好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三是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编制完成黄河流域暨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做到“一断面一分析”、“一断面一对策”,形成“问题、成因、任务、项目”清单,强化黄河流域水质保障,开展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多河道生态修复工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