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我们身边
投稿

郯城:非遗传承再现2600年前鲁班“瞎掰”手艺

2020-12-28 07:08:50 来源:今日报道网 作者:高军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s (1).jpg 

  “瞧,这是用一整块木头经过锯、刨、磨、钻、凿、抠、抛光、上蜡等十多道复杂工序制作而成,整个物件共有42个眼和六个面,最终才制作成变化无穷的鲁班凳”。12月22日,在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高册社区仇高册村工匠董夫成家里,我们见到了2600年前鲁班的“瞎掰”手艺。

s (4).jpg
 
  据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高册社区仇高册村工匠董夫成介绍,这是战国时期鲁班发明的“鲁班凳”,又叫“鲁班枕”,绰号“瞎掰”。目前,在中国,干这样的手艺人,已经越来越少见了。鲁班凳能自由打开和闭合,各部分又不会完全分离,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内外结合、相互配合、完美无瑕的奇特家具,真正彰显出老祖宗的智慧。
 
s (6).jpg
 
s (7).jpg
 
  工匠董夫成,今年54岁,从事着祖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为生。随着新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古老手工制作被人为抛弃。为了不让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失传,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董夫成便开始制作了“鲁班凳”,慢慢地成了当地“瞎掰”手艺的“能人。”大家不要瞧不起他手持一块小叶紫檀木头,通过娴熟手艺再用上几样简单的木工工具,在木头上画上线,用锯、钻、凿、抠等手艺加工,转眼间就能打造出千变万化的“鲁班凳”。古老手工的制作掌握者已是寥寥,为提高收藏价值,董夫成一般采取小叶紫檀、红木、红花梨、缅花等高档木质制作。目前,生产的1至17代鲁班凳、鲁班锁、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等手工艺品,通过快手粉丝、微信好友的传播,深受北京、深圳、青岛、济南、沈阳等大中型城市消费者欢迎。(高军 摄影)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