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中医世家
自幼喜爱中医
悬壶济世40余载
以回春之妙手
以仁心仁术
让一味味中药材化身为治病救人的良方
李清义,1942年出生,峰峰矿区人,副主任中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李景堂、叔父李义照均是当地享有盛名的中医妇科专家,系李氏中医第九代传人。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擅长中医妇科,以妙手仁心为无数百姓解除病痛之苦。多次在全国及省级刊物发表“产后血瘀成臌有神方”“浅谈优生与中药保胎”等论文近20篇,多次被评为区、院先进工作者,1995年区政府记功一次。
▲后排左二李清义
因父亲早年谢世,李清义小时跟随爷爷李景堂在老家义井镇上拔剑村生活,除了上学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爷爷开办的中医妇科门诊“仁和堂”里度过,家里及门诊的书柜摆放着多种中医类书籍,浓淡相间的中药味道加上中医书籍散发的国医精华之光,还有爷爷于望闻问切间便可洞悉病因,以及几味看似普通的药材却能解除患者病痛的神奇,无不让他对中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次老师问学生们长大后想干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当问起李清义时,他脱口而出,长大了想上医大,毕业了当一名中医,治病救人。在有些同学或许还哼着儿歌的时候,李清义就已开始接触“中药四百味歌诀”“汤头歌诀”,耳濡目染于家庭浓厚的中医氛围。
▲李清义祖父李景堂画像
1956年在中国社会集体化的大背景下,上拔剑、下拔剑等邻近几个村的医务工作者合并到一处,成立了上拔剑联合诊所。而那时,叔父李义照已是当地用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病的名医。
1957年从峰峰中学(后更名为峰峰二中、十四中)初中班毕业的他回到上拔剑村,在联合诊所当起了学徒,识药抓药制药成为他的日常。当然,从小立志考医科大学的他也没荒废学业,边做学徒边复习功课,两年之后他顺利地通过考试,到峰峰二中高中班继续学习。1961年高中毕业的李清义,在党的中医政策感召下,再加上叔父的劝说,他再次回到了村里,那时的联合诊所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合并成立义井卫生院。他在卫生院里再次开始学徒的生活,各种中药的药性、四百味歌诀、汤头歌诀等慢慢地掌握了。后来开始跟随叔父伴诊,学习切脉及抄药方,并在院长李文奎等的协助下整理病案,初次完成《李义照妇科医案》的整理工作。转眼间,他做中医学徒已近五载,深厚的家学渊源与日复一日的亲身实践,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学基础。
▲李清义的叔父李义照
1963年,李清义调到彭城卫生院(现峰峰矿区中医院)。那时的彭城卫生院没有中医科,于是院里安排他承担起中医门诊工作。从学徒到独自坐诊,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期间他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参加了孙文杰老大夫辅导的“省中医函授”学习,通过函授及参加中医进修班等方式努力汲取中医精华。1975年,领导让他参加了省医大和峰峰矿区卫生局合办的内科进修班学习,由此充实了他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
▲彭城卫生院医务人员合影(前排右三李清义)
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使得李清义不仅重视中医传统经典书籍,也很重视其它类的妇科书籍及民间药方。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卫生工作协会主编的《妇科病中医治疗法》一书中的所有药方,是由省内多名名医贡献出来的,其中宋聚宾大夫的活血逐瘀汤治产后恶露停止、血瘀成臌,有奇效。李清义用这个方子救治了多位病患,疗效奇特。还有一位阑尾炎的小患者,家里找了民间老中医看,用的是传统的民间药方,神奇的是2付药下去患者便好了。一个个真实的病案让他不得不感叹中医学的博大精深。随着坐诊的日子一天天增加,他不断地进步着,经验积累越来越丰富。
▲二排左四李清义
1981年底,李清义工作调动到邯郸市第四医院。刚到四院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中医,几年后随着从事中医人员的逐渐增多,四院专门成立了中医科,设有门诊及病房,几位中医轮流在门诊及病房工作,李清义常与科主任高永泰及其他医生一起议病论治。后来中医科与内科合并成立中西医结合科,从那时起,李清义始终坚持在门诊坐诊。谁都清楚门诊工作不好做,患者多工作量大,最多的时候李清义半天就看了近四十个患者。由于李清义人实在,对患者和善,对老中医尊重,所以吴天锡等老中医都愿意跟他聊天,在工作上指点他,吴天锡甚至把自己多年经验所得的秘方也传授给他,这让李清义很受感动,于是在工作上更加认真努力。钦慕于中医学博大精深的他,工作再忙也会挤出时间学习,参加中医自学考试、到北京中医学院进修,同时也学习了很多西医知识,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积累着治病救人的能量。
▲前排右一李清义
谈起多年的从医经历,李清义说,并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更多地是平凡的日子里尽心尽力给每一位患者看病,曾治愈无数病患,有的患者们直到现在还像亲戚一样走动。
患者吴大姐因大出血虚脱,家人慌乱中想起李清义,立即请他到家里看病。李清义诊断后开了救治中药方,还请同妇科的蔡医生给患者输液,吴大姐转危为安,后来还生了女儿小王。感念于李清义的救命之恩,吴大姐带着女儿逢年过节总会到他家里看望。后来李清义有了小儿子后,由于二妮还小,照顾孩子上有点力不从心,吴大姐知道后就到李清义家里,主动提出把二妮带到自己家里照顾。无力照顾孩子的他们无奈之下答应让吴大姐帮忙,但付报酬时,吴大姐执意不收,直到把孩子带大才送回来。一晃 几十年过去了,吴大姐虽然不在了,但女儿小王每年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李清义家里看望。
九十年代中期,某矿一位女士怀孕两个多月时做检查,每次B超都显示没有胎心搏动,就直接做掉了,先后怀孕多次都是这样的情况。后来又怀孕,情况依旧,妇科医生仍然建议做人工流产,不甘心的她找到李清义,说明自己的情况。李清义建议服中药保胎,出现流产先兆再说。服了半个多月中药后,女士再次去医院检查,神奇的是结果显示有胎心搏动,女士喜极而泣,后来平安生下了孩子。
2002年,李清义到了退休年龄。退休后的他,一边精心调养因常年满负荷工作而落下疾病的身体,一边尽心陪伴常年为家庭辛苦付出的妻子,共度幸福晚年。但他的心里还是不能完全放下一生热爱的中医事业。
闲暇之余,李清义潜心整理多年的病案,总结从医40余载的经验,重新整理叔父的《李义照妇科验案选》并加详细“按语”,以便给后人留下更清晰有用的好资料。谈及中医前景,他说自己是在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个宝库这个口号感召下,从中医学徒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从医四十余载让他更加懂得,做中医必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辩证治疗为原则,尊重古人,心怀仁心,手握仁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不能为挣更多的钱“开大方”,更不赞成中医西化的倾向。他寄希望于青年一代的中医们,告诫后辈,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遗产,一定要把理论基础打好,然后主攻一个方向,有所侧重,才能更好地学习传承中医学之精髓。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和西医的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偏废。
在儿女们的眼中,李清义是位严父,工作生活上对儿女的要求特别严格,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三个儿女都上了大学,如今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一份光与热。儿女们说,父亲一直是他们努力工作的榜样,更是人生的榜样。
▲李清义夫妇
跨越四十余载光阴
从青涩年华到鬓染霜华
他心怀对国医的一腔赤诚
孜孜不倦汲取中医精华
传承中医精髓
相信有这样的杏林医者
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国医文化必将
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