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加班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这种行为已经屡见不鲜,“程序猿”“公关狗”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均表示“压力山大”。改革力度的不断加码,群众诉求的不断提升,让“五加二”“白加黑”成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标配,“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成为了一种常态,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了一种“加班文化”,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加班文化”,正在侵蚀着党员干部的奋斗初心。
很多时候都有这样的一种怪现象,会议一开就是大半天,再等会议层层传达下来再到落实,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那么留下来的工作任务,就只有靠加班加点来完成了。虽然单位没有明确强制加班,但是,工作摆在那里,不加班,怎么完成工作?通常都是一个人来完成两三个人的工作量,这样,加班加点也就见惯不惯习以为常了;更是有的时候,一张报表就弄出几十种模板出来,下面的人还在愁这个模板怎么报的时候上面又突然说“请以现在这个模板为准”,这样平白无故增加工作量,真是劳命伤神,这样的一个“加班紧箍咒”让工作苦不堪言。
工作越难,就越要脚踏实地。然而,现在也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很多人明明做完了手头的工作,但就是要加装加班不肯走,主要是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对工作的“敬业”,以博得领导的好印象,或是明明完成了自己手头的工作,却因为领导或同事在加班,而不敢第一个人离开单位,所以,也就加入了加班的队伍。这样的一种怪现象透露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无形当中给党员干部套上了“加班紧箍咒”,不利于干部的成长与单位的发展。曾经就有人在研究工作效率时提出一个概念:告别伪工作。就是看似忙得脚不沾地,加班加点,谁都没闲着,但一看效果还不咋滴,这些忙,只忙在了姿态上,却没忙到效果上。
现实生活中,“火上了房”、“水进了门”的情况毕竟不多,很多加班其实存在不小水分,大有调整优化的空间。或许,改变下只做“加法”的惯性思维和错误认知,多做做务实科学的“减法”,甚至干脆做“除法”的新思维,不断完善考评机制,注重工作实绩与成效、质量与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不以加班论英雄,解除“加班紧箍咒”,让党员干部甩开膀子加油干,工作也就事倍功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