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在我采写过的众多英模人物中,有一位全国劳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2000年“五一”节,国务院表彰了2946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铁路系统有81名。其中,有一个知名度并不高的平凡测量工,却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随后,我专程赴山东临沂造访这位平凡的英雄,去探索他平凡的世界。
他参加工作31年,始终在测量班“原地踏步”,51岁的他是当时全处乃至全局年龄最大的测量工。他在单位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住房,没带家属,甚至连一辆自行车也没有,是全处年龄最大的“单身”职工。
在生活上、物质上,他的确是贫困的。但是,他却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参加了近20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他主持测量的项目,监理工程师不用复测即予以认可。他纠正一处设计错误,为国家避免经济损失近百万元。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1991年,他被团中央、国家计委授予“共和国重点工程建设青年功臣”称号。他先后16次立功受奖。他的名字叫谭克锦,时任铁道部十四局四处聊馆项目部的助理工程师。
谭克锦
测量工作,在一般人眼里是一项辛苦而又平凡的工作,但谭克锦不这么认为。在他心里,测量工是“先锋官”,测量工作责任重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1970年走上测量岗位之后,他刻苦钻研和实践,很快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
谭克锦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出了名的。1992年,他在鲁中平原参加一项重点工程的复测工作。由于工地距宿舍远,往返影响工作进度,他就将行李、做饭及生活用品搬到工地,用一节大直径水泥管子做卧室。白天忙着测量,夜里就在水泥管子里描图、整理数据和睡觉。20多天后,测量工作结束了,他才从管子里搬出来。
在京九铁路施工中,有一处大弯道,谭克锦经测量,发现两边衔接差距达8米多,若照此施工,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测量中,有许多障碍物影响通视,为了找准交点,测出转换角,谭克锦不怕麻烦,多次转点,最终测出准确位置,使国家避免了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踏平坎坷成大道
和谭克锦一起从事测量工作的其他同志,几年来纷纷改了行,唯独他对测量工作情有独钟,一干就是31年,成了四处测量工中最老的同志。前些年,铁道部所属的广州一家公司有意调他过去。亲朋好友也都劝他回去,说他年龄大了,不适合在外面跑,况且那家公司离家又近,除了条件优厚、环境优越外,还可以全家团聚。同时,海南的一个私企老板以当年每月3000元的高薪聘请他。但是,都被谭克锦一一婉言谢绝。
采访中,谭克锦诚恳地说,我不是什么高尚的人,只是我对工作、对单位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已深深地爱上了培养我、锻炼了我的单位和测量工作。我文化不高,一辈子可能就只能干成这一件事。换了岗位,我可能一事无成。
谭克锦的家位于广东省罗定市,那里离顺德、东莞等经济高速发展的城镇不远,人们的观念很“前卫”、很“开放”。他的妻子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身体有病,既要照看年迈的公公婆婆,又要照顾两个儿子,很希望得到谭克锦的帮助。但他长年在外,四海为家,根本指望不上他照顾家庭。好心人劝谭克锦的妻子:多个心眼儿,老谭有技术,又是先进人物,说不定在外面有“二奶”,不然为啥广东有单位高薪聘请他,他还不回来?
翻山涉水,两肩霜花
开始谭克锦的妻子根本不信这些话,对自己的丈夫,她心里有底,可时间长了,好心人的话听多了,再看看周围有人“包二奶”的现实,也不免有所担心。于是,她要自己去看个究竟。
1999年10月,谭克锦的妻子千里迢迢来到山东聊城工地“探秘”。一看,老谭住的是工棚,吃的是大锅饭,整天跑工地,脸上全是汗,脚下全是泥,她心里踏实多了。又看看老谭那简单的行李,破旧的木箱,以及各种技术书刊上全是画的红道道,她心里更踏实了。再明里暗里观察,并与老谭的同事交谈“刺探军情”,她就彻底放心了:老谭不是那种人,他真是个干正事的人!
只呆了5天,谭克锦的妻子就踏上了返家的路。但是,“妻子探秘”的事儿,却传遍了整个工地,人们对谭克锦更加敬重了。
谭克锦的心里,却很不好受。但他一点也不怨妻子多心,反而非常内疚,因为他欠家庭、欠妻子、欠孩子的太多了。多年来,谭克锦转战大江南北,风餐露宿,兢兢业业,在工作上是个业务能手,在家里却不“称职”。兄弟两人,他排行老大,弟弟务农,父母均已70多岁,身体一直不是太好,他却一年到头难得有机会一尽孝道。1985年,他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摔伤了腿。后经诊断,肱骨头坏死,需住院治疗。按常理,作为长子的他应该回去照顾。可工地上正忙,实在抽不出身,他就打电话安慰了一番父亲,并委托他妹夫照顾父亲。1989年,读小学的儿子在放学途中不慎摔伤了腿,妻子打电话让他回去看一下,他却又一次含泪违背了亲人的心愿。
路在脚下
因为是业务骨干,谭克锦成了测量班的主心骨,班里一刻也离不开他;再加上那几年的工程多属“急、难、险、重”项目,谭克锦与家人实在难得一聚。31年中,谭克锦大部分时间奋战在祖国的北方,距家都在千里之外,因此与家人很少见面。1993年,他到京九铁路建设工地工作,工点在江西境内,相对来说这是距家最近的一个项目,是一个休假探亲的好机会,可他整天泡在工地上,迟迟不能回家。最后,在项目部领导的特意安排下,他才踏上了归途。回到家,他本想抱起儿子好好亲一下,可10多岁的孩子,面对这个“不速之客”,一个劲地往后缩。老谭拿出糖果逗孩子:叫爸爸,叫啊!没曾想,孩子吓得撒腿就跑。妻子在一旁再也忍不住,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按照政策规定和自身条件,谭克锦完全可以给家属办理农转非手续,申请住房,处领导也多次过问此事,予以关心,但他却一次次地放弃了。是应聘回广东老家工作,还是继续留在四处工作呢?忠与孝的选择,去与留的决定,情与理的较量,像挥之不去的乌云,久久地缠绕在他的心头。
但是,谭克锦最终还是选择了他割舍不了的测量事业!采访中,谭克锦说:“人活一世,总得有点精神,总得干点事儿。否则不就白活了吗?有首流行歌曲,一句不就唱‘不白活一回’嘛!”(李佩山 杨星)
斗罢艰险又出发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特向摄影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