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投稿

危险!这些常见的植物有"剧毒"!竟然还有人食用…

2021-09-17 07:03:53 来源:快资讯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秋天来了,有些人正在想着去外面挖野菜、采蘑菇。

这些都是“暗藏杀机”的危险行为。

 

 

 

大家都知道,野生蘑菇是不能乱采乱吃的,还没有一种方法能把所有的毒蘑菇鉴别出来。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一些野生植物也是有毒的,吃下去会非常危险!

之前就有人误食有毒植物进医院抢救的报道。

 

 

 

相比蘑菇而言,一些有毒的野生植物比较容易辨别,大家记住了,下面说的几种常见植物都有毒,而且毒性较强,千万不能吃啊!

乌头:“吃得苦中苦,立马ICU”

乌头属植物总共有350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我国约有167种。除海南岛外,在我国台湾省和大陆各省区都有分布。集中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带。

乌头属植物很容易识别,小花朵像古代士兵的头盔,小果子就像鸡爪。乌头的颜值是不错,但全株有毒,最毒的部分还在它们的根部,因颜色发黑故而有乌头之称。

 

 

 

乌头中主要的毒素是乌头碱,这种毒素可以作用于迷走神经,先让心跳放缓,然后让心跳加速。乌头碱的中毒剂量只要0.3毫克,而致死剂量也只要3-5毫克。

通常乌头属植物有两个用途,制造箭毒以猎射野兽,做土农药保护农作物。

2015年9月9日,云南大理宾川县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乌头中毒事件,二十多人吃了草乌炖猪脚,结果当即造成6人死亡,21人被送往医院急救。

为什么有人要“拼死”吃乌头呢?有人认为在入冬之前吃了乌头,可以让身上暖和起来,抵御疾病。然而这里所谓的“暖和”,其实是轻微中毒的症状。

 

 

 

还要注意的是,乌头的花蜜也是有毒的!蜜蜂采集这样的花蜜酿造的蜂蜜也是有毒的。所以大家还要尽量避免食用野蜂蜜。

钩吻:断肠草绝非浪得虚名

钩吻是马钱科钩吻属植物。马钱科可以说是毒物云集,马钱子和箭毒马钱都是凶猛毒药。

钩吻的长相很可爱,很像金银花,但是千万不要靠近。它们就是《神雕侠侣》中提到的剧毒物断肠草。

钩吻中含有钩吻素是一类效力极强的神经抑制剂,这些毒素会抑制呼吸和运动神经的工作,甚至会直接让心肌停止收缩。

中毒后,心跳和呼吸会逐渐放缓,四肢肌肉也失去控制,最终因为呼吸系统麻痹死亡。其实这跟“断肠”好像不太搭边……

那么如何辨别呢?钩吻与金银花的区别很明显,且不说枝条叶片上有没有绒毛的区别,单单是钩吻的花朵不会变色这点就是很明显的区分标志。

 

 

 

另外,钩吻有特别的苦味,而且特别苦!因而能引起人的极大警觉。

通常情况下人中了钩吻的毒,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误采误食,如曾经有患者把钩吻断肠草误认为是“凉茶”,吃下了约20克叶片,还好经过抢救脱险。

另一种是混入了一些常规的食材。在野外,钩吻经常与五指毛桃混生在一起生长,而五指毛桃的根是常用炖汤材料。采挖五指毛桃的时候,如果混入了钩吻的根,就可能会引发悲剧。

事实上,舌头对苦味的敏感,也是人体经过长期进化得来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避免我们吃下有毒的东西。

蓖麻:种子很“不好惹”

蓖麻是一种特别有用的经济作物。蓖麻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占到了蓖麻籽重量的33%-35%,是非常优良的饲料来源。

除了蛋白质,蓖麻中还含有很多油脂,在工业上用途广泛,出现在各种涂料和内燃机的润滑油中。

但是蓖麻的种子要特别注意,因为其中含有凶猛的蓖麻毒素。

 

 

 

蓖麻毒蛋白是一种毒性非常夸张的毒素,致死量只有2毫克,比眼镜蛇的蛇毒还要厉害很多!它通过抑制核糖体的活性导致细胞死亡,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蓖麻毒蛋白的性质相当稳定,在通常的碱性、酸性条件下都很难被破坏。更糟糕的是,目前还没有针对蓖麻毒素的有效解毒方法。只能通过催吐和缓解症状等处理方式来减轻中毒的影响。即便抢救成功,很可能会留下器官损伤等后遗症。

万幸的是,在一般的蓖麻种子中,蓖麻毒蛋白的含量不高。成人通常在吃下8粒以上的种子才会出现中毒现象。但是,量大之后依然有性命之忧,若误食种子过量(小孩2-7粒,成人约20粒)后,很可能会致命!

既然这些植物这么毒

那么该如何避免中毒呢?

其实方法非常简单

营养丰富又能保证品质的植物

在正规的菜市场就可以买到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