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岱崮是八百里沂蒙山腹地的一个美丽小镇,地处济南、临沂和淄博三市交界处。由于岱崮境内的山峰基本都是圆顶,因此有“沂蒙七十二崮,三十六崮在 岱崮”之说。此话虽无从考证,但境内多“崮”却是事实。
去年仲秋时节,笔者从泉城济南出发驱车320多里,来到期待已久的“岱崮地貌”标志性区域岱崮镇,参加了一次“百名作家写岱崮”文学采风活动。
车到地方,一打开车门,我立刻就被一种丰收的味道包围了。
因为激动,曾经向往已久的心情,突然不知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时竟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此时,只有“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八个字,一遍遍从心底掠过。
那一刻,我感觉整个空气都是甜的,一缕缕,一阵阵,聚拢开来,随风冲击着你的嗅觉,钻入你的心里。这种香甜来自山间果园,来自田野里的庄稼,忽浓忽淡,忽远忽近,时聚时散,却很有诱惑性,置身其中,让你无法抗拒。如果只是走到某个地方才有,大多不会引起注意。但是,当一个镇和辖区40多个小山村都被这种香味覆盖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壮阔与气势。
登上梭头崮顶的“崮上草原”,当地村民指着远处层峦叠翠的几座山头介绍说,这些戴着圆顶“帽子”的山,就叫“崮”。据史书记载,在远古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和地层断裂形成,这些山峰顶部大多呈圆形,山顶平展开阔,峰巅四周峭壁陡立,像斧劈刀削一般,蔚为壮观。
在梭头崮对面,有一南一北两座带“崮”的山相连,看上去就像两个手挽手的兄弟。据说登上此崮能远眺泰山,故此被称为望岱崮,后来被当地老百姓演绎为岱崮,岱崮的名字由此而来。
在岱崮镇方圆1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屹立着山势各异的崮山奇峰30多座,富集了崮、山川、河流、沟壑、梯田、盆地等丰富壮美的自然景观,成为我国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地貌”。这些崮大多以山形取名,如南岱崮,北岱崮,卢崮,龙须崮,卧龙崮,大崮,小崮,板崮,瓮崮,油篓崮,梭头崮、玉泉崮,拨锤子崮,獐子崮、安平崮、莲花崮、神佛崮、石人崮,蝎子崮,鏊子崮等。崮的名字虽质朴,却形神兼备,一目了然,寄托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2019年,岱崮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地貌景观旅游景区”。2021年,“岱崮地貌”荣登“中国邮票”,成为一张独具特色的“国家名片”。
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这里曾经是“英雄岱崮连”一战成名的地方,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打响的地方,是涌现过英雄的“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的地方,是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战场“沂蒙精神”诞生的地方,是唱着《沂蒙山小调》迎接胜利曙光的地方……1943年11月,4000余名日伪军疯狂进犯我沂蒙山根据地。鲁中军区十一团三营八连奉命驻守岱崮,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经过15天浴血奋战,八连93名勇士依托山崮天险, 打退敌人90多次猛烈进攻,成功掩护主力部队突出包围圈。此次战役共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八连伤7人、牺牲2人,创下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以少胜多的战例,八连也由此被授予“英雄岱崮连”光荣称号。
想到这里,我随即写下几行诗句,以表达对英烈们的崇敬之情:“多少年过去了∕沂蒙山的那场大雪∕仿佛还在我的脑海里下着∕妇女们义无反顾∕跳到冰冷刺骨的河水之中∕她们用肩膀和门板搭成人桥∕把部队送过河∕把希望送过河∕同时也把一个即将诞生的新中国送过河”。
如今,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岱崮镇,每一寸土地,都经过血与火的洗礼,都富含红色基因,这是新时代革命老区走向富裕和繁荣的精神酵素。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正像歌声里唱的那样,在这里,一座崮就是一个果园,一道山谷就是一个果园,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果园。岱崮镇一位干部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到目前全镇已建成“岱崮蜜桃”种植基地10万亩,年生产蜜桃2.6亿公斤,岱崮镇也因此获评“中华蜜桃第一镇”、“中国最美小镇”、“中国最美旅游乡镇”等美称。
走在这里的角角落落,你会发现,不管是山上山下的果园,还是路边宽敞的批发市场,到处都有岱崮人忙碌的身影。每时每刻,都有标记岱崮地理标志的“中华蜜桃”在采摘、分拣、封装、装车,从这里走出大山,发往全国各地……
采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岱崮采风期间,有一种现象,更准确地说是一群人,一直像谜一样吸引着我,牵动着我。在他们身上,那些散发着灵魂香味的故事,让我心生敬佩与感动。
38年前,一位叫公茂田的岱崮人毅然放弃城市生活,与妻子一起回乡创业。他们一头扎进一片叫獐子崮的荒山,修路、架电、打井、种树、改良品种……几十年后,他果真在“青石板上”造出了“绿洲”,造出了“花海”,造出了“人间乐园”。昔日荒山野岭变成了千亩果园、满山花海,种满了蜜桃、杏、梨子等应季的水果,此举不仅拓宽了当地老百姓的致富路,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缩影。
公茂田老人在实现他獐子崮的“生态蓝图”梦
如今,公茂田老人虽已年届七十,却“壮心不已”,他仍在继续规划着獐子崮的“生态蓝图”。他立下誓言,要在有生之年,在岱崮建设采摘园、五谷道场、沂蒙精神展示馆、自驾营地等,用“美丽经济”造福父老乡亲。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中这两句心灵追问,曾道出了多少牵挂和参与家乡发展事业者的心声。他们早年通过考学或参军走出岱崮的大山,去了城市工作、定居。走过几十年的光阴之后,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教授、学者、作家、官员,但他们却时刻关注家乡的每一处变化,希望有机会为家乡做些贡献。
王均镇老人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退休之前,王均镇曾担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主席,是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人。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召集省内外作家们来岱崮镇开展文学采风活动,以文学的形式推介自己的家乡。在他的多方奔走下,丁再献,张弛,李存修,李远胜,葛玉琴,张义丰,柴大勇、刘凤君等众位旅游文化、规划设计、地质研究专家学者也纷至沓来,成为岱崮地貌旅游开发的早期发起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王均镇老人成为研究蜜蜂的专家
从省作家协会退休后,王均镇告老还乡,回到老家岱崮镇燕窝村养起了蜜蜂,过上了自然养生的田园生活。他决定养蜜蜂,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从他祖辈那时起,他家就是远近有名的“养蜂世家”,祖传技艺加上他的一个梦想,就是他养蜂的底气所在。
燕窝村地处“岱崮三十六崮”之一的卧龙崮脚下,山上山下长满果树,村前村后泉水叮咚,溪流潺潺。村边燕龙河常年淌水,清澈的河水中游着似乎永远也长不大的鱼虾。成群结队的水鸟,或飞翔于水面,或栖居于河两岸的树林里,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王均镇老人介绍说,每年春天3、4月份,这里简直就是一片花的海洋。最早开的是杏花,接着是桃花、梨花、山楂花、苹果花、槐花、枣花等,它们互不相让,撒着欢儿地开放,使整个岱崮镇都沉没其中,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中药材的天然宝库,伴随着各种果树开花,那些藏在山草丛中的中药材,如蒲公英、茵陈、党参、柴胡、远志草、荆蒿、野百合、益母草、野山韭、酸枣、山菊花等,也像故意凑热闹似的你争我抢,竞相开放。然而,就在这场“开花大赛”进行得轰轰烈烈、高潮迭起的时候,岱崮的山间四野却静得出奇,静得让你能听得到草丛中蚂蚱或蝈蝈振翅的声音,听得到蜜蜂对花朵私语的声音,还能听得到羊群吃草的声音。站在这里,让人如临仙境……
“单就开花的数量和花期来说,很少有一个地方的果树和植物,能跟岱崮比!”王均镇老人自豪地说。在岱崮,一年四季都是人间乐园:春天是一个山上山下开满鲜花的花园,夏天是一个泉水叮咚、绿水青山的公园,秋天是一个果满枝头的果园,冬天是一个山舞银蛇、白雪皑皑的雪园。
王均镇老人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在整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他一定会在燕窝村居住。因为,他喜欢静静地坐在宅院清风竹影下,看蜜蜂嗡嗡叫着、飞来飞去的采蜜状态,喜欢守着满院子的蜂箱看书、写文章、吃饭、睡觉,喜欢让那种馥郁芬芳顺着窗子一股脑地灌进屋来的感觉。此时此刻,他写出的文字是甜的,笑声是甜的,就连做梦也都是甜的。
有了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才有了王均镇“家庭蜂场”酿出的纯天然槐花蜜、枣花蜜、荆蒿蜜、百花蜜,才有了名声在外的岱崮蜜桃、岱崮全羊汤、岱崮山韭花酱、岱崮山地小米、岱崮杂粮煎饼……
一年中,王均镇老人经常来往于岱崮与济南之间,他把这样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换频道”。在乡下,他是一个追花夺蜜的养蜂人,每天关注蜂蜜的成色,让养蜂和养生融为一体,经常与亲朋好友分享食用蜂蜜、蜂王浆,蜂胶来调理身体的经验。天冷了,他就把蜂箱交给家人管理,自己和老伴一起回到城市居住,同时也把积攒了一年的故事,讲给城里人听,希望有更多的人在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到岱崮去看看。这种“村城转换”式的生活,便成了他退休后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
经过退休后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现在,王均镇老人的“养蜂规模”已达到几十箱。家中小院盛不下的时候,他就把这些蜂箱放在门口的地头堰边,让很多从大山里“投奔”而来的野生蜜蜂,在这里得到驯化,渐渐变得“乐不思蜀”起来。这样的时刻,我不禁想起晚唐诗人罗隐的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了解王均镇老人的乡亲说,他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人。自从他荣归故里养起了蜜蜂之后,村里就有很多乡亲跟随他的脚步,也干起了养蜂的行当。养蜂的人多了,他就组织大家成立了崮乡养蜂合作社,向他们传授养蜂知识和经验,还以自己的形象标识注册了蜜蜂产品商标“崮仙翁”。
有人说,王均镇养蜂养得“成仙”了,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崮仙翁”的趣称。事实上,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定位,也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虽为归隐田园的一介老人,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回报家乡的初心。所以,在养蜂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跟乡亲们约定,不管到任何时候,都要生产真蜂蜜、纯天然蜂蜜,都要守住良心底线,因为这是一块千金难买的“金招牌”。
坚守诚信的风尚会浸润,也会像风一样传播开来,并且,越浸润越有传播力,岱崮也就越有吸引力。
在采风活动期间,还有一个秘密他没有说,但来过这里的生态专家都知道,他在养蜂的同时,实际上还在做着一件保护本土蜜蜂种群“中华蜜蜂”繁衍生息的“大事情”。
从地形上来说,岱崮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天然的北方小盆地。这里群崮环抱,绿水环绕,崮秀峰奇,林海花潮,常年雨水充沛,一年72场浇花雨从不欠账,使得空气纯净而湿润。如此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也为野生蜜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
“从远古到今天,这些野生蜜蜂一直都隐藏在岱崮大山深处的石洞里、悬崖峭壁上,以及密林深处的地坝里、古树洞中,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王均镇老人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些飞翔在百花丛中的小精灵,它们通过周而复始的采花、酿蜜过程,维护着大自然生态平衡,也为人们健康生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营养物质。
平时闲下来的时候,王均镇老人喜欢翻山越岭四处寻访野生蜜蜂栖居地,认真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然后做好记录,写成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呼吁依法保护岱崮本土野生蜜蜂。他的这一善举与建议,很快引起养蜂专家和众多养蜂业人士的关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岱崮镇获批设立山东省第一个“国家级中华蜜蜂保护区”。
这是岱崮的骄傲,也是王均镇老人的夙愿。
在即将结束此次采风活动的时候,我对王均镇老人说,明年春天,我一定还会再来,痛痛快快地看一场,看岱崮被桃花盛开大潮包围的样子,看羊群在有崮的山坡上悠闲地“吃中草药、喝山泉水、拉黄金颗粒”场景。当然,更要看他亲手摇蜜,如何摇出晚年甜蜜生活的一招一式……
回到济南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我仍沉浸在此次采风活动的很多细节之中。采访中,我挖掘了很多关于王均镇老人养蜂的素材,这会不会把他的一些养蜂的秘密也给透露了出去?
一想到这些,我内心就隐隐有了一些歉意。
好在我2024年春天还会去岱崮采风。相信那时,王均镇老人一定会告诉我答案。(作者:祁云奎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