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建筑畅言网发起的2021年第十二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榜单揭晓。“丑陋建筑”经过十几年的评选,已经成为“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的一种反向参照。今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文“严禁建设丑陋建筑”,更是释放出了清晰的信号。
不过,对于今年的榜单结果,一些业界评价颇高的建筑意外上榜,引发了争议。很多人甚至表示“失望”:丑陋建筑,为什么看上去没那么“丑”了?
记者|孙小野
编辑|贾冬婷
“具象的建筑评出来确实比较博眼球,这类建筑违背了基本的审美常识,一眼看去就让人笑掉大牙,比如前些年的‘福禄寿大酒店’‘大王八’‘大螃蟹’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评论家、评委周榕指出,经过十几年的评审,那种“一眼丑”的具象建筑逐渐式微,现在很多建筑的“丑陋”不是停留在直观的视觉层面,而是以另外更加隐晦、复杂的方式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在此次评选中,海南儋州恒大海花岛建筑群被选为2021年中国十大丑陋建筑之首。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涉及填海总面积783公顷,造成大面积珊瑚礁和白蝶贝被永久破坏,曾因违规填海等问题遭到查处。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一名:海南儋州恒大海花岛建筑群
“我们并非评价其中具体某一栋建筑的美丑,它最大的危害,是示范了缺乏制衡的资本可以任性妄为到什么程度:砸重金大规模填海造岛、然后进行高强度开发攫取高利润回报,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类型的建筑胡乱拼凑在一起,带来的就是一种总体上的视觉污染。而将这样奢靡炫富、颐指气使的大杂烩建筑群,建立在破坏海南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其行状之丑陋毋庸置疑。”周榕说,“如今恒大爆雷之后,海花岛失去高额资金持续输血,很可能会成为庞大的烂尾项目,留下一个许多年都难以恢复元气的海上鬼城。过去十几年来,这种资本主导型专横妄为的文旅项目,给中国广大地区优美的自然山水带来了太多伤害。”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史学者、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客座教授、评委王明贤认为,如今“丑陋建筑”不只是在讨论建筑的外表,还需要从整个城市环境、城市未来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包括对生态的破坏、对人们建筑审美的破坏。一个项目动辄耗资千万上亿,甚至上百亿,还造成了这么大的污染和破坏,让人愤怒。
对于上榜的第四名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以及第六名广州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许多公众表示了不理解:“第一眼看上去,好像算不上丑”。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四名: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左)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六名:广州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
王明贤认为,评价建筑也需要结合它的所处位置,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位于首都东大门的关键点,有着更广泛的公众影响,需要更严格的要求。该建筑在改造后并没有纠正原先的问题,有损城市形象。
而华南运营中心“在外观体量上的几处切削毫无必要,毫无逻辑”,周榕说,“如今处于一个消费主义时代,大量的建筑都企图营造一些城市奇观。但视觉奇观也需要精心设计,如果为了刻意求怪,非常任意地切削处理,是一种低级错误,也是对建筑的不负责。”
位列第八名的湖南长沙大王山朗豪酒店也是这类刻意求怪、故作扭捏、徒增成本的建筑之一。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八名:湖南长沙大王山朗豪酒店
江苏苏州湾文化中心入选第二名,在建筑业界形成了不小争议。该项目位于苏州吴江太湖东岸,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国际著名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设计。项目以“飘带”作为主要设计概念和标志性形象,高低两条巨型钢结构飘带在空中交织,难度颇高且造价不菲,建筑高位飘带最大跨度达100米。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二名:江苏苏州湾文化中心
“这个项目其实代表了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很普遍的一种建筑现象--‘假大空’。城市为了自身浮夸的宏大叙事,不顾实际的功能需求,硬要用凑集在一起的公共建筑群,营造出超尺度的视觉奇观,从而造成投入上的巨大浪费、以及运营上的艰难甚至闲置。以作为城市轴线收束的苏州湾文化中心为例:该项目有限的功能内容根本无法匹配其超大规模的占地。为了强撑起一个庞大体量感,设计只能用‘注水’的方式,以两根几百米长、数十米高虚悬在半空的钢构‘飘带’,把相距遥远的两段空间实体勉力在视觉上‘统一’为一个建筑整体。”
周榕说,“其实‘飘带’本身也是一种极其具象的概念附会,其思路比‘大螃蟹’高明不到哪儿去。即便设计非常牵强地在飘带上添加一段人工步道的非必要功能,也不过是为了掩饰政府巨额财政投入的虚掷。过去一二十年,国内有相当多类似的案例,许多城市用大量内容空洞、造型浮夸、靡费公帑的公共建筑,撑起所谓的城市门面,城市间相互攀比,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浪费。”
“有些建筑看上去很精美,但在另一个维度上,如果为了无用的造型而花费高昂,就渗透着严重的价值扭曲,带来不良的社会风气。”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大器建筑工作室主持人、评委曹晓昕补充。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第七名上海松江G60科创云廊项目中,该项目由著名建筑师拉斐尔·维诺里(Rafael Viñoly)设计,官方报道显示,该项目由22幢80米高的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由离地80~100米的铝结构“云廊”串联覆盖,云廊总面积约达15万平方米,密布300万颗进口航空铆钉。
“它的技术难度很高,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功能价值,这种盲目追求城市奇观的虚假装饰,完全是一种超级浪费。”王明贤认为。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七名:上海松江G60科创云廊
“长期的文化弱势,形成了不少地方城市政府对国外‘大师’事务所的迷信,使得他们在中国拥有近乎垄断性的专业话语权。我觉得应该是戳破泡沫的时候了。”周榕评论。
“但也要注意到,我们每年的评选,其标靶并不针对建筑设计师。每一个建筑项目的最终实现,其实是综合力量的博弈结果,建筑师可能在其中未必能起到主导作用,而不得不向市场或行政力量妥协。”
丑陋建筑评选的流程,是先公开向社会征集提名,经由网友投票得出入围建筑,再由专家评审,以不同的投票权重占比,得出年度榜单。根据网站公开结果,网友投票与专家评审得出的前十名,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此次网友投票榜单中出现的诸多热门候选,并没有出现在最终结果中。
“评价‘丑陋建筑’首先有个前提,主要是针对大型公共类建筑,艺术装置、雕塑等不在评选范围内。大型公共类建筑,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公共行为,并且在公共领域里产生深远影响。城市正是通过这些公共类建筑,塑造了城市形象和其中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和每个人直接相关的。你生活在那,每天经过,它的存在,它的传播,都会对你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是持久性的影响。” 超城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评委车飞说。
王明贤补充:“评选的火力不集中在一些小地方,他们本身的建筑设计水平和视野有限,可以适当宽容。而在一些原本具备设计能力的地方,故意制造‘丑陋建筑’就更加恶劣。”
从公共影响考虑,今年还是有一些具象的项目入选,比如造型生硬的第五名吉林长春一汽红旗创新大厦、强硬模仿了种子外形的第九名湖北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在桥梁结构上牵强地使用“龙凤”造型的第十名河南濮阳长庆路跨金堤河桥。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五名:吉林长春一汽红旗创新大厦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九名:湖北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十名:河南濮阳长庆路跨金堤河桥
在网友提名投票中,每年都有固定的类型重复出现。周榕指出,“比如密集恐惧症患者会极度厌恶有密集图案的建筑外观,强迫症患者会对没有对齐的窗洞非常敏感并且反感等等。一方面,需要专家去对冲、平衡这部分极端化、片面化的意见导向;另一方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建筑师可能忽略了社会上一小部分特殊群体的心理感受,也低估了他们在人群中的实际占比。视觉污染方面,比较突出的是第三名山东济南弘阳广场,为了追求流行的表皮,用一种看似复杂、实际单一的外皮将巨大的体量蒙住,带来了可怕的单调,这对城市环境是巨大的伤害。”
2021中国十大丑陋建筑第三名:山东济南弘阳广场
回顾十几届丑陋建筑的评选,可以明显地看出入选建筑的类型与形式变化,周榕认为,评委们的认识在逐年深化,标准也在不断迭代:“就我个人看来,视觉不是评价‘丑陋’唯一的标准,甚至也不是第一位的标准。十几年前,中国曾出现了大量政府办公楼山寨白宫、山寨天安门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价值观混乱的问题。现在,大家慢慢找到了这类建筑的范式,这样的山寨建筑少了很多。而近些年,由于资本的兴起和强势介入,丑陋建筑的重灾区出现在了文旅项目,用一些毫无底线的方式吸引关注,营造奇观,比如造一个巨型‘紫砂壶’‘大鼓’‘青花瓷’等等。建筑成为形象,落在传播媒介上,本身就具有价值观导向。任何一个环境营造,首先必须建立在设计者、主事者的价值基本判断基础上。如果炫富会加剧社会矛盾,造成非常多社会问题,这个行为本身是丑陋的,那以它为目的做出的建筑自不必说。”
江苏涟水县环保局办公楼似山寨白宫
“建筑也好,城市也好,真正的主人是公民,是纳税人,应该以纳税人的需求和眼光来评价建筑是否成功。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标准,但建筑的本质就是基于纳税人的需求,创造一个很好的生活、生产、学习、运动、交流的环境和舞台。”中国建筑学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建筑评论家、评委顾孟潮说,“现在的很多建筑却用来宣扬权力,宣扬金钱,已经失去了建筑的本质。评委布正伟将丑陋建筑还归为六类:宣传权势至上的迂腐建筑、宣传形象至上的奢侈建筑、宣传个性第一的虚假建筑、宣传低级趣味的庸俗建筑、宣传哗众取宠的怪诞建筑、宣传模仿抄袭的盗版建筑,十分准确。”
“这个时代,流量是一件饮鸩止渴的事,为了追求流量而刻意博人眼球,可能在一时传播度高,但建筑建成后还要矗立几十年、上百年。”周榕认为,“丑陋建筑的评审实际上就是给时间立一个批判性的航标,放在这儿作为一个参照。长期来看,建筑在历史中的真实价值总是会浮现出来的。”
丑陋建筑的大量涌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曹晓昕说:“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短暂地流行过一段后现代建筑,其实也是类似于很多符号的拼贴,甚至把一个罗马柱子放大到一个楼的尺度。”周榕也认为,建筑不只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文化的反应。在快速城市化中,肯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野蛮增长的过程,“丑陋”中的“陋”也是指粗陋劣质,是无法避免的初期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隈研吾设计的M2大楼在日本泡沫经济的大背景下备受争议 © wakiiii
对于中国建筑的营造,古人曾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述。顾孟潮说:“比如明代文震亨曾提出‘三忘’的概念--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明代计成在《园冶》中也有过六字箴言:‘因、借、体、宜、主、费’,也就是因地制宜、善于借景、尺度适宜、能者主事、节约开支等。但我们自己不去宣传,也没有继承下来。”
“中国的现代建筑是从西方引进的,是和中国古代建筑脱节的,短时间很难形成一种很好的建筑判断。”王明贤说,“而近年来,因为长官意志或资本强势介入,加上建筑师失去了自己的学术底线,就出现了种种的‘丑陋建筑’。”
盲目崇洋的贵州兴义万峰湖吉隆堡酒店
项目建设缺乏公众意见、中国建筑师话语权的低下等问题,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周榕说:“在整个建筑生产过程中,建筑师其实往往处于被挑选的位置。即使有很优秀的方案,一旦决策层带着某种虚荣、权力或资本的炫耀感,就会影响项目的方向。”
胡乱拼贴中国元素的广州融创大剧院
建筑批评的长期缺席也间接导致了建筑发展的失衡,评委们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受约束,不受公众与媒体的监督与评论,就一定不能健康地发展。资本和权力本身就是任性妄为的,没有公众意见表达的话,所有人都蒙着眼狂奔,没有任何制约制衡的力量。”
在社交媒体的宣传中,建筑往往以精美的拍摄、精修的照片和视频出现,这也是多数人对于建筑认知的来源。周榕认为“这是一种幻觉”,与真实的社会环境有极大的落差,大量的建筑被屏蔽掉了。
另一方面,网络时代也促成了建筑新批评的形成。王明贤说:“原来建筑界只有评奖、评优,现在经过网友提名投票,身边的建筑现了原形,大家才知道原来中国的城乡竟然有那么多的‘丑陋建筑’。”
经过十几年的沉淀,“丑陋建筑”评选也从开始可能带有某种娱乐化特征,慢慢走向了公共意见的严肃讨论,起到了批评监督的作用。
评委们认为,“丑陋建筑”评选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不是将某个建筑定性,其实是希望形成开放性、多元化的讨论,加入多种不同的视角。公共建筑环境需要监督,公共意见也需要更多出口,来形成更好的讨论生态:“丑陋建筑评选每年一定会有争议,有争议是好的,才有机会让建筑的发展越辩越明。建筑的‘丑陋’也不是建筑学本身所能涵盖的,当公众不再甘于表面上的热闹,能够参与到建筑价值观的讨论中,将是中国建筑的一件幸事。”
*图片来自建筑畅言网历届评选公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