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李河君以1600亿元的身价,荣登中国首富宝座。
排名一出,引起了一片哗然。
“贫民窟”出身的客家小伙子,如今竟是这样出息了。
不仅住上了豪宅,还拥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
然而,还没等李河君坐热宝座时,公司就濒临破产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新晋富豪沦落至此呢?
出身贫寒,靠自己成为高材生:
1967年,当广东还被笼罩在炎热的暑气里时,李河君出生了。
父亲早年自己做些小生意,生活算得上是惬意,但因经营不当再加上被朋友欺骗。
一家人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一下子就回到了解放前。
没有了收入来源,李父只好带着家人回到农村做起了农民。
面对家里天翻地覆的变化,李河君感觉非常不甘心。
小小的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父母过回曾经的好日子”。
往日的锦衣玉食一去不复返了,李河君的父母每天勒紧了裤腰带的埋头苦干。
即便如此,李家的生活还是寸步难行。
像其它农家一样,李家也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学习谋求出路上。
渴望着奇迹“寒门飞出金凤凰”的出现。
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李河君拼命地学习。
所幸李河君没有让父母失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84年高考时,李河君超常发挥,考上了北方交通大学,就读于工程专业。
作为小山沟里考上大学的寒门贵子,得知消息的乡邻们都纷纷赶来祝贺。
东家一袋米,西家一袋面的凑出了李河君的学费。
就这样,李河君带着父母和全村人的希望背着简陋的行囊踏上了改变命运的征程。
初到北京时,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让这个小山村来的放羊娃看迷了眼。
如果不曾见到光明,李河君或许还会甘愿委身于黑暗之中。
但今时不同往日,曾经的温饱生活早已不能满足他了。
他要赚钱,他要扎根在大城市。
再加上,在学校里“花钱如流水”,让他对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父母愧疚不已。
要知道,大学就像个小社会,学习的机会多,赚钱的机会也多。
颇有生意头脑的李河君就顺势抓住了这个机会。
大学里发现商机,5年赚千万:
大二时,李河君集结起二十多个外地的同学一起做起了小生意。
起初他们只是批发磁带回来倒卖,渐渐地也开始批发一些女生喜欢的小玩意。
就这样,李河君靠着倒买倒卖的把戏,赚到了第一桶金。
而倒买倒卖的生意种子,也深深地扎在了他的心里。
通过在大学的实践,李河君参透了其中的奥秘。
此时的他早已无心学习,一心想做生意赚钱。
为此,校领导还不止一次地找他谈话:“你这样是不对的,来学校是学习的”,
“不是让你做生意的”。
不过因为李河君的学习成绩从未下滑过,学校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惩罚。
1988年,大学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
如果他能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毕业后一定可以端上铁饭碗,成为工程师。
但做工程工程师的固定工资哪能满足他的野心。
1991年,正值改革的春风吹向了中国大地,李河君便应声而出。
想做生意没有本金,怎么办呢?借!
李河君找到导师:“老师,您能借我点钱吗?我想自己做点买卖”。
这位导师一直很看好他,二话不说拿出了5万块钱交给他。
那时的5万块可不是个小数目,就连北京当时的房价都才3000出头。
李河君看到导师如此大方,内心欣喜不已。
拿到钱后,就开始了走南闯北的创业之路。
本想再次做倒买倒卖的生意,却因为初出茅庐,缺少经验,赔了一笔钱。
再加上识人不清,被有心之人利用了。
别说赚钱,就连本金都赔了个精光。
满心忧虑的李河君找到导师说明了情况。
原以为会迎来一顿臭骂,可导师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
“没事,第一次创业就成功的那是凤毛麟角,钱不用急着还,手头有余粮了再说”。
得到宽恕的李河君眼含热泪,再次出去创业。
为了赚钱还债,李河君是什么买卖赚钱干什么。
当时中关村刚起步发展,李河君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一头扎进中关村,低价买进电子元件,再高价卖出。
靠着诚信的口碑,李河君积攒起了很多的回头客。
慢慢的,就连零食、矿泉水都成了他的涉猎范围。
那个年代,能够理明白赚差价的人都是王者。
李河君也不例外。
在中关村做二手贩子的日子,李河君不仅还清了债务,手头还富余了不少资金。
有了资金的支持,李河君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煤业、矿产、金融等这些行业,都有他的身影。
只要是李河君看中的行业,要么寻找精英为他投资,要么就自己从头干。
凭着这份韧劲,短短5年时间里,李河君的资产从一百万到几百万、几千万。
再到最后的将近8000万。
事业的小有所成,让他在同学中出了名,还有了一定地位。
经高人指点投资水电站,腰包鼓鼓:
1994年,李河君已经27岁了。
从第一次经商开始,到现在他已经积攒了花不完的财富。
此时,李河君的父母因为常年劳作,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
想起自己当初赚钱的初衷就是为了让父母能过上好日子。
因此,李河君打算卖掉手上的资产,换成现金,回家陪父母安度晚年。
但有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同学听说了这件事后,特地找到他:
“老李啊,如果你现在放弃了大好机会回家的话,早晚有一天会坐吃山空的”,
“你要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知道朋友言之有理的李河君赶忙询问有什么法子。
朋友说:“你可以投资一些不用费心打理,坐等收钱的生意啊”,
“实在不行,理财也可以啊”。
不用打理就有钱收的生意,天底下还有这好事?
送走朋友的李河君坐在家里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真就有,并且还被李河君找到了。
当时中国正处大力发展的时期,要发展就肯定大量需要各种支持。
最缺的什么?就是——能源!
敲定思路的李河君便开始筹建此事。
同年,李河君成立了汉能控股集团。
与此同时,一同落地的还有华睿投资公司。
在朋友的指点下,李河君收购了广东的水电站。
水电站一经投入使用,就像“摇钱树”一般,源源不断地给他产生利益。
李河君真尝到了“躺着也能收钱”的乐趣。
尝到甜头后,又修建了多处民用水电站。
短时间内,华睿投资公司给李河君带来了高达几十亿的回报。
光握在他手里的钱都足足有20亿。
选对了路的李河君在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也再次撑大了自己的野心。
他相信:“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2002年,云南发布了水电站的招商启事,如此好的机会李河君怎么会错过呢?
在与云南相关部门签好协议后,准备动工之际,却遭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阻拦。
云南的一个小水电站就要耗费上百亿资金,但李河君一下子就想包揽下6个水电站的建造。
可李河君的公司总值加起来也不过是几十亿,这无疑是对自身实力评估的严重过失。
得知国家发改委想要把云南的水电站交给国有企业建造时,李河君怒了。
为了得到建造、使用权,不惜一纸状书上告国家发改委。
得知真相的众人,也纷纷嘲笑他,想用几十亿换几百亿的项目,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过,很快想看好戏的人就被打脸了。
这场官司最终由李河君一方胜诉了,但考虑到现实李河君也改变了初衷,只接下了金安桥这一处。
为了修造水电站,李河君变卖了多处现有水电站,才勉强凑够了资金。
因为修建水电站就需要当地居民迁移,这势必会影响到当地孩子的读书学习。
李河君便出资建造学校,出钱出力。
这都源于他常对公司员工说的一句话:“祖国强大,汉能才能强大”,
而教育又是立国的根本。
随后,施工队在李河君的带领下,一锄头一铁锹的开始了建造。
2006年,金安桥的水电站已经初具模型。
就在众人满心期待着坐享其成时,却传来了噩耗。
2008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批,这项工程并没有达到可以合格验收的标准。
这一消息流出后,原本支持他的公司、银行、个人纷纷撤资离开。
资金链一断,水电站的建立被迫中止了。
此时的李河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看着这堆“烂摊子”,李河君抓挠挠腮起来。
但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最后,李河君求助了张征宇,才得以把断掉的资金链衔接起来。
2010年,经过国家发改委的再三验收,也同意其投入使用。
历经8年的苦难,终于等到了回馈的时候。
当时投入的200亿资金也不足挂齿了。
而且金安桥水电站建成后,因其高达300万千瓦时的超大功率,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甚至可媲美美国当时最引以为傲的水电站。
而金安桥,就像聚宝盆一般,让他获利无数。
在水电站上折腾够了,李河君认为自己该开辟新大陆了。
贪心不足,进军新能源行业:
2010年,李河君不顾他人的劝阻,开始进军新能源行业。
当时新能源在中国是个时兴的行业,参与其中的企业早已苦不堪言。
而他所选择的还是当时并不成熟的薄膜发电技术,而不是已经渐趋成熟的光伏发电。
但李河君却一意孤行,甚至还鼓舞员工:
“我们要走就要选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也正是这样的野心和大胆,为他后面的经营不善埋下了伏笔。
向银行贷款,卖设备,筹集了200多亿资金,大手一挥全部投入到薄膜发电技术的研究中。
甚至为了攻克技术难关,李河君还不惜花费500多亿,收购了三家国外的龙头企业。
随后更是不管企业的资金情况,将华睿投资公司正式更名为汉能能源集团。
并在香港推出上市。
如此野心勃勃的研发新技术,引起了国家的关注。
国家领导班子前去视察后,表示非常看好李河君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发展推动。
有了国家的支持,李河君的信心更足了。
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
不听劝的李河君在研发完技术后,就立马遇到了难题。
市场上根本消耗不了那么多的发电设备。
于是,为了维持公司运转,李河君开始剑走偏锋。
在公司内部推行“左手倒右手”、自产自销的商业模式。
虽说这样有风险,但一进一出,到李河君手里的都是白花花的真金白银。
在利润突飞猛进的“骗局”下,汉能公司的股票价值一路高歌。
2015年时,凭借千亿身家,李河君成功打败马云、马化腾等人,跻身中国首富。
这样素日默默无闻的“黑马”,一下子来到了人们眼前。
也因此,让李河君引火上身了。
好运尽失,商业帝国轰塌:
就在李河君还没捂热首富宝座时,他的好运到头了。
英国的金融时报关注到了“汉能能源发电”股票的异常增长,便起了疑心。
认准其中藏有猫腻后,便多次发文表示质疑。
次数到了,引起了香港相关部门的注意。
5月20日,汉能公司做出的“左手倒右手”这一卑鄙行径又被举报了。
接连出事后,股票遭了殃。
短短20分钟内,汉能公司的股票就下跌了47%之多,市值也顷刻间蒸发了上千亿。
陷入焦头烂额境地的他,开始转变方向。
2016年,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声称可以比得过市面上所有的同类汽车。
“不用电,不费油,只靠太阳能就能跑。”
但面对接连出事的汉能,消费者们并不买账。
最落魄时,李河君只能卖掉了私人飞机还债。
并将手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
但这些无济于事,公司的巨额债务漏洞,就像虫洞一般难以填补。
2019年,员工们纷纷举着字条上门讨要薪水。
面对此情此景,李河君发表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信中表明一定会结清所有薪资。
直到今年,李河君的汉能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
曾经风光无两的他,伴随着公司的覆灭也告别了往日的辉煌。
穷小子变首富,这样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在现实中呈现了。
回看李河君的创业之路,也确实充满了传奇色彩。
研究生毕业赚到8000万,35岁赚到20亿,48岁成中国首富。
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其实,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新能源的发展,而李河君只是先见性太早而已。
如果他能早早地领悟到恒宽所言:
“时则动,不时则静。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中的真谛,
或许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