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我们身边
投稿

六旬夫妇慷慨解囊修街道——记莱阳市团旺镇东大格庄村村民宋协皎、万淑玲

2022-02-14 02:00:27 来源:今日报道网 作者:耿世良 姜风安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隆冬时节,我们驱车来到莱阳市团旺镇东大格庄村,这是一个标准的丘陵山村,全村360多户民宅坐落在一面坡上。进村伊始,一条南北向的宽敞平坦的水泥街道呈现在我们面前,同行的村党支部书记夏明波告诉我们,这条街叫“协皎街”,是去年本村村民宋协皎夫妇投资修建的。
 
                             趟过艰难困苦,深知感谢党恩
 
    在夏书记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居住在村北头的宋协皎家。这是一登4间砖瓦结构的民房,院子整洁,窗明地净,院子一侧停放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宋协皎夫妇在街门口热情接待了我们。交谈中得知,宋协皎,今年67岁,一生务农;老伴叫万淑玲,今年66岁,跟随老宋务农为生。出生在50年代的宋协皎,初中毕业后跟随父母在山耩薄地里刨食吃,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的艰辛农家生活。由于他干活舍得出力,肯动脑筋,讲究科学,被推选为生产队队长,带领大伙大干快上获得了高产丰收,受到社员们的一致好评。70年代末,宋协皎娶了个心灵手巧、泼辣能干的好媳妇,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妻子先后生了两个男孩,为宋家增添了勃勃生机。为父母养老,供给孩子上学,经济来源拮据,他们继承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穿戴做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为了增收,他们又凑资办起了家庭养鸡场,在总结试探中提高养殖技能,硬是靠勒紧腰带过紧日子,一直将大儿子供给到大学毕业,在苏州司法机关就业;供给二儿子高中毕业,在临县合资企业上班。党的十一届后,在富民政策指引下,老宋甩开膀子经管联产承包责任田,靠勤劳致富,腰包鼓了,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宋协皎夫妇在家中留影2.jpg
 
    由于积劳成疾,宋协皎患上了严重腰腿痛疾病,一庝起来咬紧牙关吸冷气,全靠坚强的毅力支撑着。20多年来,他走起路来总是一瘸一拐的,但他从不畏疾苦,始终坚持在庄稼地里拼搏。近几年来,他除了种好责任田,又接手为村里奶牛养殖大户清理粪便的脏累苦差事。有人曾善意地规劝他,够吃够用就行了,何况那样拼老命。他却乐呵呵地说:“只要身体还允许,俺就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活动活动筋骨,多为社会创造一点财富,决不能辜负了党的恩情。”
 
                              追求安定团结,拓展和谐美满
 
    宋协皎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为了打造安定团结的良好村风,老俩口不怕吃亏受累,总是想方设法为村民排忧解难,化解纠纷,让大家过上和谐美满的新生活。宋协皎是村里“拿得起,放得下”的出名的种田行家里手,但他从不保守已掌握的经验和本领,平时,他发现谁家庄稼长势不好,就跟踪进行技术指导,直到改变劣势为止;当他发现谁家种的小麦倒伏减产时,就登门传授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的经验,直到人家明白道理,勇于实践为止;当他见村里遭受自然灾害时,总是不顾自家灾情,及时帮群众抢收补种,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平时,村民发生矛盾纠纷,老宋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矛盾双方面前,讲古人“三尺巷”的故事,启发诱导矛盾双方宽宏大量,以和为贵,和睦相处。村民们高兴称他是“和事老”。
 
宋协皎站在界碑一侧.jpg
 
    老伴万淑玲始终宽宏大量,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孩子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一旦自家孩子和人家孩子打架斗殴,她总是先批评自家的孩子,做到有理也要让三分。平时她见村里谁家遭灾患病,总是抢先登门探望慰问,并带上一份补品;逢年过节,她总是挤时间向鳏寡孤独老人和烈军属伸出援助之手,帮其做做面食,拾掇拾掇卫生,让弱势群体愉快过节。人们都说万姨有颗“菩萨心”。
 
    见困难就帮,见荣誉就让,主动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是老俩口为人的底线。去年春天,他们听说村民老盖家的外甥患了脑瘤,马上登门看望,并资助其200元;前年秋天村里整修街道,购料资金短缺,他们马上到银行提取6000元送到村干部手中,解了燃眉之急。
 
                               投资整修街道,营造幸福未来
 
    为了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村两委常年坚持进行三史(党史、村史、家史)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广泛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 等评比活动。党支部一班人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处处事事为村民做出样子,促使村民政治觉悟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村里始终保持风气正、民俗纯、民心顺,呈现一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治安环境,成为远近闻名的三无村(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上诉案件)。《大众日报》曾报道过该村维稳创安的先进事迹。近年来,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创收,他们见在家留守的父母和子女生活的这样平安和谐、幸福美满,充满了希望,增添了力量,于是纷纷解囊资助家乡拓展文明建设。在青岛一名务工者资助1万元,为村两委更新办公设施;在烟台一名经商者资助1.2万元的口罩,强化村民疫情防控力度;在莱阳一名经商者资助1.8万元为村里拉路灯,方便群众出行;本村一个体户每年出资2万余元为父老乡亲发放节日福利;还有的煤炭经营者每年为老年活动室提供1500斤优质煤炭,供老龄者取暖……
 
    在村民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宋协皎夫妇总想为村里做点什么。当他们发现村中一条通往集贸市场的南北向的上坡街道,坎坷不平,一到雨天泥泞难行,老俩口一合计,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打造幸福未来,随即向村两委承诺,愿意出资硬化街道。村两委领导觉得老俩口年时已高,且身患疾病,投资太大会影响他们的保健养老,于是便让他们慎重考虑一下。但老俩口却坚定地说:“目前我们自身还能动弹,可创造一点价值,政府每月还给我们发养老金,孩子每年还孝敬几个,健身养老没问题,这几年我们积攒的辛苦钱和儿子孝敬的爱心钱,绝对能修好这条街道”。他们的承诺得到村两委的认可后,便立即着手施工。从规划、备料,到压石铺路、浇灌硬化,先后投资6万余元,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将这条宽4.3米、长147米的平展展的水泥街道铺就,被村委命名为“协皎街”。老俩口一心为公的先进事迹,受到三里五村前来赶集群众的交口称赞。
 
    在硬化这条街道的过程中,街道北首离老俩口住宅仅有10来米远,村领导考虑到他家出行方便,建议将路面硬化直接延伸到他的家门口,但却遭到老俩口的坚决拒绝,他们坚决要求按照村委统一规划施工,确保街道整齐、美观、大放。宋协皎夫妇这种舍己为公、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境界,令人佩服之极。(耿世良 姜风安)
责任编辑: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