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沉痛哀悼!“双星”辞世

2021-05-29 06:06:09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5月28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创建人,章开沅先生于2021年5月28日8时15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同日,著名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历史学界一日之内两位大师离世,不胜惊愕,双星陨落,沉痛哀悼!

 

大图模式

 

据华中师范大学官网公开资料显示,章开沅祖籍浙江省吴兴县,1926年生于安徽芜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 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

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后长期执教华中师范大学,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国学者之一,先后应邀访问了东西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受聘担任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许多著名学术机构的研究教授或客座教授,其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魅力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章开沅教授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发文悼念↓↓↓

 

大图模式

 

网友:先生千古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中国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第一人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先后4次请辞“资深教授”,卸下了这个一年可享受10万元津贴的头衔。他由此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第一人。

1985年至1991年章开沅担任华中师大校长。在我国高校,教授一般60岁退休,博士生导师一般65岁退休。卸任校长当年,已经65岁的章开沅投身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其间有多部研究成果出版。

长期以来,我国人文社科学者与院士无缘,这让他们在津贴、住房等方面的待遇与院士存在较大差距。教育部后来专门发文,“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历史学家章开沅和语言学家邢福义后来被华中师大评为“资深教授”,每人每年可享受10万元津贴。

随着年龄增长,章开沅几次都有意辞去“资深教授”头衔。最终,经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认真讨论,学校决定同意他荣休,被授予华中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称号。

 

大图模式

 

图片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

他让武汉成为辛亥革命史学研究的世界中心

章开沅先生是华中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老校长,是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学者,他治学为文,寻史求真,潜心研究辛亥革命史50余载,主编中国第一部辛亥革命史专著,让武汉成为辛亥革命史学研究的世界中心;他远涉重洋,搜集史料,为“南京大屠杀”提供铁证。

章开沅的主要著作《辛亥革命史》是世界上研究辛亥革命史的第一部综论性大型专著。

在主持编撰《辛亥革命史》期间,通过申报审批,章开沅在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成立了辛亥革命史研究室。1984年,扩建为历史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沿用至今。经过几十年精心打造,这个研究所已成为享誉学界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机构。

2018年12月11日,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在北京颁发,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获奖。面对这一荣誉,他在获奖感言中说,自己是既荣幸又惭愧。

 

大图模式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武汉精神的提出与他密切相关

到过武汉的人大概都知道,这座城市的精神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但是,鲜有人知,这一城市精神的确立,有章开沅的一份功劳。20世纪90年代,有人提出,辛亥革命的首义发生在武汉,那么,首义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很多人参与了这次讨论,章开沅提出,首义精神,乃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的这一提法被采纳,其后,便有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这掷地有声的八个大字。

章开沅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首义文化的核心内容。这句话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但用于群体之说源自武昌首义志士,符合荆楚文化的精神,可以界定为辛亥革命的特色。它所具有的现实价值就是要敢于创新、抢抓机遇。首义文化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不仅属于湖北武汉,而且也应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珍视的遗产和财富。

老师要自己尊重自己,培养学生要堂堂正正

章开沅

导师变成“老板”,学生成为课题的廉价劳动力,变身“打工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异化的师生关系竟然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说实话,我很难理解这种现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真挚、最高尚的关系。学生虚心向老师求教,老师殷切教育学生成才,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老师要自己尊重自己。这种自我尊重,决不是因为有某种专长而自高自大,其确切含义是对于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自我认识,是一种高度的自觉和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怀,表现为时时刻刻都把学生放在心上,否则他就不称职。学生应当尊敬老师,但老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我带研究生时,经常让他们去我家里讨论,一般每周两次,至少是一次,其他院系有兴趣的研究生还可以旁听。此外,近代史研究所还定期举行学术讨论会议,所内所有的教师和研究生都参加。会议内容往往是先由教师或研究生逐一报告自己近期的研究论文或研究设想,然后师生各尽所能,畅所欲言。

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就要允许失误和失败,老师不要把学生变成自己的影子,亦步亦趋,而是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在学术研究上,导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要趋同,没有禁区,学术资源要与学生共享,学生也可以批判老师,不敢挑战权威的学生是没有出息的。

老师不仅要在学生在校时关心他们,毕业后也不要放松教育,我把这种终身教育称之为“追踪教育”。学生毕业后,为师长者应该继续关心着他们的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关注着学生的路子走的是不是正确,及时给予指导。

教学作为一种互动,最可贵的是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相互问难、热烈讨论以及课余无拘无束的对话,从治学经验到人生真谛,处处都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复合功能。老师堂堂正正地培养学生,一代又一代新人就在这样水乳交融的过程中成长。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逝世,

曾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5月28日,记者从清华大学了解到,著名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于5月2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公开资料显示,何兆武,湖南岳阳人,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1939 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历任北京图书馆编目员,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等职;现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

 

大图模式

 

何兆武学识渊博,精通中西思想文化史。1978年,他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出版,全书50多万字,系统、全面、科学地论述了中国思想发展史。此书几经再版,被许多大学选为教科书。而后他用英文撰写了《中国思想发展史》(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60多万字,为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何兆武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何兆武思想文化随笔》、《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文化漫谈》等,口述《上学记》等。

另据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官网记载,在2015年4月20日举行的中国翻译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94岁高龄的何兆武先生获授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章老、何老

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 任志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