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小清河流域由“黑”到“清”的嬗变之路
(一)背景情况。小清河是济南市最主要的纳污和行洪河道,也是全国唯一一条接纳城区全部生产、生活污水的河道,并具有水陆联运、河海联运、农田灌溉等功能。70、80年代,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涌入,因城市排水与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滞后,小清河水质不断恶化,持续为劣V类状态。自有监测数据以来,小清河水质持续处于劣五类,特别是在1991-2010年期间,COD、氨氮浓度分别高达100、20mg/L以上,曾一度是北方水质较差河流的典型代表,致使小清河水质一度成为全省最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之一,严重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主要做法。针对“小清河不清”存在的突出问题,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着眼实际整体谋划布局,实施小清河全流域综合治理,突出做好“高位推动、精准施策、长效管控”十二字方针。一是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凝聚环境治理强大合力。该局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统筹做好水污染治理有关工作,借力中央环保督察,打通信息壁垒,生态环境、水务、城管、农业等部门实行联合督导机制,形成治污合力,联合市纪委、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联动执法等手段,以督促改,以改促变,破解治污难题。各部门、各区县纷纷签订污染防治“军令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小清河由黑变清的步伐全面提速。二是精准施策补短板,源头防治减污染。通过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源防治、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实施小清河底泥清淤工程、实施生态补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做到小清河水生态恢复、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优良,实现河湖有鱼有草、河道有河有水、流域人水和谐。三是长效管控求实效,打出监管组合拳。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河流断面考核、排水设施考核、水十条重点攻坚任务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等几大考核体系,夯实工作责任,倒逼水污染防治责任落实到位;打通信息壁垒,形成流域污染治理大局观,市、县两级环保、水务加强部门联动,定期召开水污染形势分析会,深入研判问题,探源究底,寻求治污对策;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生态环保铁军,坚持沿河巡查常态化,采用不定期抽查、交叉检查、夜间排查等手段,强化涉水污染源环境监管,摸排潜在风险源,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持续保持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确保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创新“人防+技防”,充分利用“互联网+”系统,打造“国标站+微站”的全域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济南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山东省内首个采用水质指纹溯源分析技术,结合无人机、无人船、管道机器人等天地一体监控系统,建立济南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实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构建流域共治大格局,是推动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的有益探索,是对纵向生态补偿体系的有效补充。济南市发挥省会城市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全面完成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的签订。通过横向生态补偿的建立,充分发挥上下游治污的协同作用,积极推进流域污染联保共治,努力打造以联合预警、联动执法、联合会商、协同解决为主体内容的上下游、左右岸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流域断面联防联控常态化共治新格局。
(三)工作成效。经过系统彻底治污,小清河水环境质量得到了彻底改善:2019年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一年内从劣V类连续改善至III类,全年稳定达到Ⅳ类。实现了40多年来的历史性突破,“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游”的目标提前实现。此后连续两年,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年均值均达到地表水四类水体标准。2021年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年均值水质首次达到地表水三类保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2022年1-2月,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首次突破达到地表水Ⅱ类,再创历史记录。小清河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得到有效恢复,“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游”的目标提前实现。小清河由“黑”到“清”的嬗变之路为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释放了巨大的环境容量、提高了环境承载力。同时,济南市开展了小清河水环境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全长48公里小清河景观风貌带,改造后绿化面积108.7公顷,绿地率80.5%,成为两岸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水清景美的城市水系,让市民生活回归水岸,实现了人水和谐。同时,作为全国环保督察整改典型示范案例,小清河也成为城市纳污河流治理的典型示范。40年来,小清河由“黑”到“清”的美丽嬗变,是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生动体现,打造了北方城市内河治污的典型范例,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我市落实落地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典型案例——共克时艰,打造疫情防控“济南经验”
2020年疫情防控之初,为做好疫情防控废水处置工作,该局牵头紧急编制《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技术规范》,并于2020年正式发布济南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弥补了国内疫情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技术规范的空白。2021年9月,为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新变化,济南市启动《技术规范》修订工作,先后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火箭军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知名高校,涉及防疫、环保、住建、给排水等多领域,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50余位专家学者,历经7次“线上线下”会议,多次修改、集中修订形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技术规范》,新标准明确了不同消毒剂的应用场景、适当延长消毒接触时间、消毒接触池建造与运行管理标准、加强人员防护等级、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等内容,弥补了国家在隔离场所污水消毒标准方面的的技术空白,尤其是针对隔离场所污水的特征,针对性提出污水消毒设施技术参数和运维要求,在认真总结前期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抓实防疫的“最后一公里”,督导做好隔离场所污水消毒处置工作,确保防疫各环节不掉链,打造出山东省疫情防控“济南样板”,为山东省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济南市根据新标准指导,尝试将污水消毒工作从“纸面上”落到“地面上”,做到隔离场所污水消毒“三变”,即变“异位处置”为“原位处置”、变“人工投加药剂”为“自动投加药剂”、变“敞开式消毒”为“密闭式消毒”。通过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和全链条封闭管理,避免了高风险环节,实现了污水消毒工作的安全化管控。污水消毒“三变”措施,有效降低了隔离场所疫情外溢风险,坚决筑牢全市疫情防控防线。
2021年12月31日,国务院督查组对济南市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2年1月21日,山东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对济南市集中隔离场所污水消毒工作成功经验予以刊发,在全省范围内予以推广。新华社、中国环境报等媒体均对济南做法进行了典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