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20岁的预备警官 《2022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姜震 当下是诗词爱好者,未来选择守护“万家灯火” 

2022-03-31 23:17:5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武冰聪 姜震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姜震与父亲姜方程

  姜震与滕凯枫在决赛现场

  3月14日晚,《2022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来自铁道警察学院治安学系的大三学生姜震获得了年度总冠军。决赛最后一轮,姜震的对手是同为预备警官的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边防管理专业大二学生滕凯枫。

  在有“花”有“月”的超级飞花令比赛中,俩人接连对出了20句诗词。说出“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后,姜震按下了面前的按钮,又一次把答题的接力棒交到对手一边。滕凯枫沉默了几秒钟之后没有再对出诗句,在灯光变换中,姜震问鼎总冠军。主持人宣布年度总冠军诞生的时候,两个警校生面对面转身,在舞台中央相互敬礼致意。

  问鼎《2022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却说自己运气好

  从线上初筛开始,姜震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接连从百人团和第二场的获胜队中脱颖而出,入围总决赛。看过比赛的观众会觉得他诗词储备丰富,答题时行云流水,其实几年前,他也曾参与过《中国诗词大会》的海选,但“失意而归”。

  姜震2001年生人,是个身高1米93的山东小伙。早在2018年,还在上高三的姜震就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线下海选。他从胶州出发,与老师和队友们一起去济南参加海选。但是因为有的题目回答得不好,所以没能入围第四季的百人团。姜震觉得,三四年前自己的诗词积累肯定不如现在丰富,但这些年来,他也一直把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当做自己的目标。他说,参加《2022中国诗词大会》可以结识到更多诗词高手,与他们交流也是一种学习诗词文化的方式;而且如果在节目中表现出色,还能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有志于铁路公安事业的高中毕业生报考铁道警察学院。

  对于姜震能够最终入围《2022中国诗词大会》这件事,中队长杨海龙并不觉得意外。“他在学校就展露出对诗词的喜爱和深厚积累。”杨海龙记得,每次中队开例会,同学们上台做分享,姜震就喜欢通过引述大量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作为中队的团支部成员,姜震担负着一些宣传任务,杨海龙每次收到姜震交上来的宣传文章,也总能从里面看到许多诗词和文言文的表述。

  夺冠之后,姜震觉得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稍有不同的是,出门时邻居看到他,会夸上一句“你给咱胶州人争光了”。只不过微博上有了比以前多几倍的私信和评论,其中有一条“许愿博”说,2022年想报考铁道警察学院,希望“跟冠军大大借点欧气”,这让姜震印象非常深刻。

  回忆起录制节目的过程,姜震说,总体上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但能够最终夺冠,还是会有一些运气的成分。能从百人团中胜出,获得站上舞台的机会,不仅需要答对“大浪淘沙”环节的全部题目,还要保证答题的速度在百人团中排名前八。他能感觉到许多选手的知识储备量非常丰富,远在自己之上,能从众多高手中获胜,也得益于自己的反应能力和运气。

  在抢答环节中,姜震反应迅速,他说自己并非不紧张,在生活里也不是“心很大”的那类人。“学校开设的关于群众工作和现场勘查等公安实践课程提供了不小的帮助”,这让他在面对“围观群众”时,看起来镇定自若。

  节目播出之后,掌声从四面八方向他涌来,但姜震却没有洋洋自得,而是经常盘点其他选手的长处。“一些小朋友的诗词储备量非常丰富。比如在诗词接龙中,‘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句很难接下去,因为以‘翁’字开头的诗词比较冷门。大人们接不上来的字,小朋友却能接上来。”姜震觉得非常厉害。

  节目中,和他同为“破阵子队”的科学摄影师陈海滢,通过延时摄影拍下了闪亮的彗星和弯弯的月牙,应和着“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古诗。能把科学和诗意结合起来,文理兼通,也让姜震特别羡慕。

  从警和学诗的路上 , 父亲走在前头

  姜震一直向往的是,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既热爱诗词和传统文化,又能承担社会治安责任的警察。从学习诗词,到报考警校,姜震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姜震的父亲姜方程是一名铁路警察,曾就读于铁道警察学院的前身——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学校,当年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是治安管理,算是姜震的“直系学长”。在报考铁道警察学院的时候,姜震就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份忙碌的工作。父亲已经多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越到节假日越忙碌,是警察的工作常态。姜震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警务工作的繁重,但他仍然主动做出了选择。“总要有人去承担一些责任,有人守护万家灯火,才有万家灯火。”

  父亲是警察,母亲是律师。对于成长在这样一个“政法家庭”的姜震来说,从小在电视里陪伴他的除了动画片,还有各种法制节目。他说:“可能我不仅从父母身上遗传了诗词基因,也遗传了法律基因。”

  姜震读中学时,父亲曾调动到外地工作了几年;后来父亲调回了家乡胶州工作,但姜震却离开了胶州,赴郑州求学。不过,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帮助下,父子二人的关系并未疏远。每次通话,双方都喜欢交流最近背了什么诗词,也会一起谈谈对诗文的不同理解。

  飞花令、诗词接龙是《2022中国诗词大会》经典的保留环节,非常考验选手的临场反应能力和诗词储备量。比赛时,姜震也会觉得紧张,特别是现场不断变化的灯光和快节奏的音乐,都在营造着紧张的氛围。不过,在生活里、旅途中,姜震与父亲会经常玩飞花令和诗词接龙,这就仿佛是他在生活中的模拟考,帮助他在舞台上更稳定地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在父亲的陪伴下读诗、背诗,是属于姜震的童年回忆。《2022中国诗词大会》招募选手时,姜震和父亲一起报名参加,并以家庭团的身份顺利入选。在节目录制的片花中,姜震说,“这个春节,我要给老爸一个惊喜”。让姜震也特别惊喜的是,赛场上,父子二人都获得了站到舞台中央的机会。在第二场姜震冲上舞台之后,父亲姜方程也在第七场从百人团中突围。老爸上场比赛时,姜震坐在百人团中使劲鼓掌。这对“上阵父子兵”并肩拼搏作战、互相加油鼓劲的画面,让许多人印象深刻。

  《2022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揭晓之后,姜震并没有大肆宣扬此事,也没有转发各家媒体的采访。他说,近期不打算参与类似主题的电视节目录制,因为“耗时太长了,学生肯定要以学习为重”。受疫情影响,姜震的实习计划被迫延后。今年9月就将升入大四的他,还是希望尽快参与实习,将重心放在公安业务知识的学习上,为成为像老爸一样的警察而努力。

  诗词是生活中的游戏 , “偶遇”才最有趣

  成为冠军需要会背多少首诗词?冠军怎么背诗?姜震说,自己并没有统计过具体能背多少首诗词,不过“一千首肯定是有的”。他觉得“如果只是简单地背诵诗词,为了背诵而背诵,就会少了很多乐趣”。诗词更像是他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一种陪伴。

  有时候,他会在一天中背三四首绝句,有时候也会很长时间不背诗。参观博物馆时,他会把看到的冷僻诗词记在手机的备忘录里,或者随手拍照留存;上网时看到没背过的诗词,他就把链接存储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在食堂排队打饭,有空了就拿出手机看几眼、背几句。这些看似没有规律的学习方法,被姜震亲切地称为“与诗词的偶遇”。

  幼年在父亲的指导下背诵《望庐山瀑布》时,姜震虽然能意识到“诗是整齐的句子,押韵也很好玩”,但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文化意涵和中国诗词特有的格律。他有意识地关注传统文化,是在小学五年级之后。如今的姜震并不怎么玩游戏,但他真正开始认识和喜爱诗词,是因为一款曾经风靡校园的游戏“三国杀”,由此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电视里正好在播放动画版《三国演义》,姜震就开始追着看。

  但对于一个有求知欲的孩子来说,仅仅依靠看卡通片学历史,并不够“解渴”。于是他打开了大部头的《三国演义》原著,想看看这群古人之间还发生了什么故事。开篇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姜震印象深刻。

  在学习了诗词格律的知识后,姜震就开始尝试自己创作诗词了。他说,只读不写就如同“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想要真正领略诗词的魅力,还需要亲自尝试创作,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时,他就会把偶然蹦出的灵感顺手记在演算纸上,但因为当时的想法不成系统,并没有被保留下来。后来,每当有了灵感时,他就会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自己的创作,日子久了,也有了不少作品。

  因为喜爱诗词与传统文化,在之前参加的活动和比赛中,姜震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在网上的群组中交流互动。除了分享诗词佳作,群友们还会时常相约,玩起诗词创作的小游戏。一人定主题,大家分头创作,再共同赏析。

  2021年春节,大家又玩起了诗词创作的小游戏——“分韵群芳会”。出题人列出“案头”“山村”“幽谷”等多个场景和梅花、牡丹、迎春花等花卉,并限定了“莺啼燕语报新年”这7个韵部,群组成员抽签决定创作的主题和使用的韵部。姜震拿到的题目是“案头桃花”的组合,并抽到了“报”字韵,于是他创作了他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作品——《卜算子·咏案头桃花,分得报字韵》:

  啼鸟一声声,同把新年报。撷取初桃置案头,伴我昏和晓。

  馨气已盈房,更展芳姿俏。可请寅仙入荜门,煮酒相吟啸。

  以诗会友, 期盼“环球同此凉热”

  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姜震更加有了创作的热情和灵感。在《2022中国诗词大会》录制期间,与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选手交流、比拼,也让姜震有了更好的表现。

  姜震在比赛中的高光时刻产生于总决赛的“千人千问”环节。云中千人团为选手出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句诗词向驻守在南极的其他国家科考队员送上祝福。

  姜震引用了毛主席词作《念奴娇·昆仑》中的名句“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作答。在点评嘉宾和云上千人团的投票环节,他一举赢得了886票,位列第一。虽然给选手的思考时间很短,但姜震说,自己看到题目时,这句词就仿佛主动从他的脑海里冒出来了一般。他谈到,在学校上思政课时,老师曾讲到,习总书记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引用了这句词,他就自己找出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原文来阅读,并背诵了《念奴娇·昆仑》这首词。

  虽然早已决定在毕业后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但姜震却说,自己并不想当能破各种大案的“福尔摩斯”,而是更希望没有案件发生,因为没有案件,才说明百姓的生活是安宁的。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来自人民警察队伍的选手并不鲜见。和姜震一起站上总决赛舞台的滕凯枫也是警校生,上一届的总冠军陈曦骏则是上海市公安局的民警。因为专业背景相同,姜震和他们也有着共同的话题。

  决赛结束时,姜震和滕凯枫双双转身,两个预备警官面对面,相互敬礼致意,又一起对着镜头比心。姜震说,两人并没有提前商量好,敬礼、比心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能和同为警校生的诗词爱好者在决赛对垒,姜震觉得很激动,也很高兴。“这说明我们的人民警察队伍中不都是大家以为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赳赳武夫,其实爱好诗词的人民警察并不在少数,我们俩的表现或许可以帮助大家打破一种刻板印象。”

  节目录制结束后,被小选手戏称为“姜叔”和“滕叔”的两个预备警官,时常在微博上互相开玩笑。有一次,姜震转发了滕凯枫的比赛视频,并配文“我长大以后也要成为像滕凯枫叔叔那样的警察”,引得滕凯枫哭笑不得。

  3月6日,《2022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了第二场,姜震成为了当期的获胜者,当晚他的微博就涨了一波粉。他发文笑称“感受到了《2022中国诗词大会》的威力”。滕凯枫很快就评论了这条微博,俩人又开始回忆起了在舞台上一起“一站到底”的日子。

  打卡小众博物馆, “网生代”爱好微博抽奖

  作为“网生代”,姜震在喜爱诗词的同时,也喜欢网上“冲浪”。早在2011年,10岁的小姜震就注册了微博账号,只不过关注的对象却与他的大多数同龄人迥然不同。在他关注的1000多个账号里,几乎没有明星艺人和网红,却有很多小众的博物馆,以及几位在上个世纪颇为流行的摇滚音乐人。

  清水县博物馆、武山县博物馆,都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微博粉丝都不足五百,而姜震就是关注这两座博物馆的微博用户之一。这些小县城许多人都闻所未闻,他却很想有机会去看看那里的博物馆。他加入的地理爱好者微信群里,有群友走遍了中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姜震特别钦佩他们。

  他也曾有过到一些不为人所熟知的地方走访、探索的经历,特别是在北京这座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的古都。他说,北京是他最喜欢的城市之一,自己已经到过北京二十多次了。他从没去过游人如织的长城,却对皇城根脚下散落着的区级文保单位如数家珍。“我去过原宣武区一带,北半截胡同四十一号是谭嗣同故居,离菜市口地铁站很近;南边的南半截胡同有绍兴会馆,是鲁迅的一处故居;再往南走是烂缦胡同,毛主席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里也是召开‘驱张’大会的旧址。”姜震聊起八年前的足迹,语速飞快,记忆清晰。

  在许多人看来,费力找一些大门紧闭、不接待游客的文保单位,趣味性不高。但姜震享受着每一次探访这些曾见证过历史的老建筑的过程。他会在政府设立的文保碑和介绍牌前拍个照,静静地看上几眼。

  在学校里,姜震是图书馆的常客,即使没有想借阅的书,他也愿意去溜达一圈,随手翻看。“走进我们学校图书馆的总借阅室,一上来就是文学区,真好。”第一次进图书馆,他一眼就看到了书架上摆着的《夏承焘集》,他觉得特别惊奇,“虽然久闻夏先生的名号,但之前并不知道浙江古籍出版社已经把他的著作汇编成了文集。”

  就这样,姜震在图书馆发现了许多比自己还要大将近20岁的书。姜震说,对于这些镌刻着时光印记的旧书,即使无暇本本精读、只是简单翻阅,也觉得十分有趣。渐渐地,姜震觉得学校图书馆是个宝藏,时常过去“挖宝”。

  姜震并不追赶潮流和热门,而是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着自己的步调与节奏。超载乐队、黑豹乐队、苏阳,这些许多“00后”闻所未闻的“摇滚界过气人士”,姜震却很关注。

  使用微博年头多了,姜震渐渐发现,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和出版社时常会举办抽奖活动。“听说有抽奖,我闻着味儿就来了。”翻看姜震的微博,各种抽奖几乎占据了满屏。2020年放暑假,姜震在微博上“遍地撒网”,积极参与抽奖。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抽奖活动,只有两个人中奖,他是其中之一。“作为奖品的那套书价格高达660元,有7斤多重,确实是一个‘贵重’的奖品——又贵又重。”姜震笑着说。

  姜震说,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是南宋时的“本家”姜夔。“因为他极具音乐天赋,不仅能填词,还能自己创作新的词牌。”兼具多种才能,能在不同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也是姜震的追求和向往。2001年出生的姜震,给自己设置的微信个性签名是“臣本烟波一钓徒”,这是诗人查慎行受到康熙皇帝赏识,赋诗一首表达了自己也想做个江湖客,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浩渺的江边垂钓的平凡愿景。

  本版文/武冰聪  供图/姜震

责任编辑: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