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在焦裕禄雕像前

2020-06-24 05:18:11 来源:联合日报 作者:蒋 新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7年5月,在焦裕禄书记逝世53周年纪念日来临前夕,我又一次走进位于山东淄博博山崮山镇的焦裕禄纪念馆。

    焦裕禄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自1964年11月20日和1966年2月7日,以“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名义出现在《人民日报》后,由此53年,焦裕禄成为过去纸质媒体和今天多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姓名词汇之一。
    焦裕禄名字的含义,早已超出了名字本身的意义,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卓越代表、县委书记的优秀榜样(不仅仅是县委书记),屹立在生命空间和历史长河,让人们去咀嚼、解读和思索。
    焦裕禄的生平与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他生于山东省博山区,在家乡求学、入党、当民兵打游击、搞土改当组长。生命的筑基工程,充满升腾的青春符号和阳刚生气。又以共产党人的信仰,将成长的生命挥洒于河南省兰考县。他的纪念馆因此也就有了两座,分别坐落在相距八百里的山东博山区和河南兰考县。生命的绽放与信仰的燃烧,让一个藏于泰沂山脉之间的小山村、一个靠近黄河、曾经十分贫穷的兰考县,成为人们仰望和不断聚集的地方。
    焦裕禄的故居在博山区源泉镇北崮山村,纪念馆也坐落在这里。纪念馆大门依然朴素,只是门口增加了一块白底红字的牌子,上面写着:焦裕禄教育学院。一迈进纪念馆大门,便朝立于院中央的那尊半身大理石雕像走去。
    鞠躬。仰望。凝视。
    雕像微笑着,对着前来瞻仰或参观的每一个人,尽管脸上雕刻着治理兰考“风沙、涝地、盐碱滩”的岁月沧桑。那件人们熟悉的上衣还是那样批在肩头上,露着莲花瓣似的旧毛衣领。他大概喜欢那样披着衣服,到了风沙地或者盐碱滩,衣服就立刻从身上飘下来,被丢在地头或者放在自行车上,接过老乡的锄头、铁锨,去挖沙坑,去种泡桐,去察看流沙的走向。
    他在是在1962年12月由河南尉氏县调任兰考县的。从调任那天算起,到1964年5月14日逝世,他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5天。475天,一年零三个多月,这些天数对一位赴任不久的“父母官”来讲,实在太短了。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百天里,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从博山崮山村走来的那双山东汉子的铁脚板,在全县不停地跑。那时,兰考县有149个生产大队,他去了120多个。走访困难户和蹲点农村的脚印,调研盐碱滩、察看风沙的自行车印,几乎印满为风沙弥漫的整个兰考县。那是一种怎样的速度?没日没夜,争分夺秒,急迫的速度映照着他的焦急——兰考再也不能因为“风沙、涝地、盐碱滩”,阻挡人们过好日子的路,无休止地让老百姓穷下去。
    让人头疼的“三害”必须消除。
    穷,必须在焦裕禄这里划上休止符。
    那是他已经生病,而且他知道自己的病情。纪念馆里那把被顶出一个大窟窿的办公藤椅,更清楚地记载着他每天的病情。
    他顾不上看病,更顾不上离开兰考去大医院疗养。在他475天的生命履历里,走访、调研、蹲点、思考、扑下身子干,成为主宰时间的全部内容。于是有了与乡亲们的同吃、同住和同劳动,有了至今震撼人心的名言:“吃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无论走到哪里,干什么去,将那件衣服披挂在身上的样子依然如故。披着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态度——襟怀坦荡的态度。
    兰考老乡看到了这位敞开胸怀的县委书记,与他们一起舍命拔穷根、商量过日子的县委书记。
有这样的“头”带着领着,兰考不会让穷在这里称王称霸。人们从他敞开的胸怀里,看到了那颗跳动的心,也看到了铲除穷根的未来和希望。
    襟怀坦荡的姿势,让我联想起抗日英雄杨靖宇,还有写《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他们都喜欢这一坦荡利落的姿势,因为他们心里除了信仰和为信仰的抗争与奔走,别的什么都没有。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句1966年写在《人民日报》里的话,从此在中国版图和时空之间飞驰,雕刻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
    从事迹展览馆二楼出来,我又伫立在焦裕禄雕像前凝视、仰望。
    焦裕禄故居三面环山,雕像的正前方是绵延逶迤的大崮山。面对耸立的高山,许多过去和今天知道的故事都涌了过来。
    ——焦裕禄往农村去,往沙滩跑,县委办公室的新闻干事也常常跟随着跑。可是,新闻干事的照相机里却很少有焦裕禄的镜头,更没有拿姿势摆拍的镜头。他在兰考的全部照片只有珍贵的4张。4张里面有3张还是新闻干事偷偷拍的,主动照得只有那张与泡桐的合影。于是,那棵为焦裕禄亲手栽下、又与焦裕禄合影的泡桐,被兰考老百姓视若珍宝,为老人孩子亲切称为“焦桐”。不是新闻干事不愿意给书记照相,而是焦裕禄不让照。多次阻止并告诉那位想给他拍照的新闻干事,我不是来照相的,是来工作的——请把镜头对准最能干活的老百姓。
    ——读小学的儿子因看了一场没有买票的戏,结果,焦裕禄不仅让儿子向戏院道歉、照价补票,还专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严肃批评儿子,让他当着全家人的面作检讨。用现在的话说,多大点事呀?然而,就这米粒大的事情,却对接出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千年古训。也对接出兰考县委一份红头文件:“不准任何干部搞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子弟‘看白戏’……”
我在展览馆橱窗里,看到那份复制的文件,敬意油然而生。
    ——博山党史办主任告诉我一个故事,焦裕禄的亲侄子到死也没有正式工作,一直在老家街头摆地摊修理自行车。有的乡镇领导几次想给他安排事情做,每次都被他的侄子委婉谢绝。侄子说:“我不能为了我,给俺叔脸上抹黑啊,俺叔最讨厌用他的名字办事……”而今侄子已经故去,故去的身份依然是农民,或者摆地摊修理自行车的一位百姓。
    面对眼前的高山和身边的雕像,都把公私分明和高风亮节的注解,鼓荡在五月清风里。
面对那尊花岗岩雕像,我再一次举头仰视。
    他知道,为人民服务的劲,愚公移山的劲,白求恩精益求精的劲,无不是卯着身子干出来的。没有干,不冒汗,一切都不会改变。天上怎么可能掉馅饼呢?
    不等不靠不要的焦裕禄,用共产党员的担当,用《齐民要术》的智慧,用带病的躯体,毫不犹豫地去践行那个充满刚强与魅力的“干”字。
    查风口。
    探流沙。
    看内涝。
    种泡桐。
    为了彻底刨去兰考的穷根,把贫穷的帽子抛掉,他真的忘记了自己。这种忘记,不但有崭新意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对接起了今天“不忘初心”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时代呼唤。
    他是用爱、或者说无边大爱去践行县委书记职责的,而且是超值的职责。
    博山区是远近闻名的孝乡之地,他知道孝的份量和力量。只是,他把孝敬父母的作为,没有滞留在父母身边,而是升华到一个崭新高度和更高意义上。他不但要做父母的孝顺儿子,更要做人民称职的好儿子。他以人民儿子的心,以人民儿子的名义,在兰考大地上行走。看看他逝世后人民送给他的那些挽联吧,看看兰考老百姓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用心呵护的那棵和那片“焦桐”吧——你记住了人民,人民就世世代代铭记住了你——泪水化作倾盆雨,兰考从此少风沙。
    蓝天白云,高山仰止。
    襟怀初心,高风亮节。
    焦裕禄雕像在我眼前迅速扩大起来,沿着山间漫延。面对巍峨的高山和眼前的雕像,大写在纪念馆里的那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从山间挂了出来——
    魂飞万里,
    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
    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
    词作者是习近平总书记。
 
    本文曾发表于2017年12 月19 日《联合日报》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