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遵循人才规律,将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搭建宽广、优渥的人才用武平台,有效释放人才服务发展的活力和势能,为新时代追赶超越注入强大动力。
放宽视野引人才。瞄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着眼“高、精、尖、缺”,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更具柔性的人才引进政策,注重从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毕业生中广聚人才,形成重点区域全覆盖的优秀人才矩阵。
激发活力用人才。坚持以“用”为本,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创业、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的生力军作用。以培养造就区域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实施领军、拔尖、骨干人才梯次培养工程。聚焦追赶超越、目标责任考核、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用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常态化加强人才开发和培养力度,引导人才走向重点区域、基层一线和脱贫攻坚主战场。
搭建舞台助人才。找准人才工作与招商、旅游、文化、农业等工作的结合点,推动人才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助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人才项目加速实施。依托“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广泛建立人才工作室、人才服务站等有效载体,“外引内育”,激发人才活力。强化优秀人才的培养、培育力度,邀请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办班授课,传授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人才的使命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才助力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
创新政策活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研究出台“人才新政”,探索更为活跃、公平、科学的人才评价、运用体制机制,积极为各类人才作用发挥搭建平台,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实现“名利双收”。围绕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项目、重点研发、重大工程、优势产业等,积极与“双一流”高校签订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在决策咨询、高端培训、订单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深化校地联合、校企联合,在生产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研究基地、工作室、示范点,依托高校培养一批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紧缺实用高技能人才。
优化服务留人才。以人才满意为第一标准,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全方位提升面向人才的服务工作水平。切实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要素供给和政策集成,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优渥的创业创新软环境。完善人才生活保障体系,给予充分的关怀关爱。建立人才公寓、人才大厦、人才服务中心,在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包含医疗、旅游等方面优惠政策的“人才绿卡”制度,做到“拴心留人”。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加大人才认定和使用力度。积极培育、挖掘优秀人才先进典型,在人才评选表彰、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鼓励激励,鼓励人才从技术层走向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决策层,邀请优秀人才充分参与地方发展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重点决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