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制 > 警界传真
投稿

情法交融改革创新 文明安全共建共享 | 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十年实践之理念篇

2021-12-01 06:58:51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斑马线,一头连着文明,一头牵着安全。
 
    我国进入汽车社会的速度犹如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步伐之快让人惊叹。但站在汽车社会的高度,我国与之相对应的全社会的交通安全观念、交通文明意识明显滞后,不规范的驾驶行为和道路交通陋习多,安全行车、文明礼让的文化理念亟须强化。
 
    汽车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表明,交通文明理念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伴随着物质丰富和社会成熟逐步完善的长期过程。
 
    在最初的几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聚焦影响安全文明出行的最突出问题进行治理,交通陋习、七类违法、危险驾驶被提上日程,成为摒弃、抵制、拒绝的对象。如今,10年过去了,122“全国交通安全日”逐渐成为凝聚全社会交通安全、法治、文明理念的文化品牌。
 
                    “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文明安全交通理念深入人心
 
 
    市区的交通守法率达到96%,几无“中国式过马路”。这是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给出的数据。
 
    “记者曾对宿迁的城市交通秩序做暗访调查,证实了宿迁市区交通守法率超高的表现。
 
    在西湖路与人民大道路口北侧的斑马线上,记者看到对面十余米处,一位女士在红灯前止住脚步。此时,垂直方向的机动车道上已没有车辆通行。但直到半分钟过后绿灯放行时,她才走了过来。
 
    为了验证“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是否是普遍情况,记者在多个路段未设置信号灯的斑马线上反复穿行,绝大多数机动车都主动减速避让,尤其是出租车执行得最好。
 
    采访中,无论交警还是当地市民都谈到,宿迁过去的交通秩序也曾有过乱象,但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严管重罚这步“先手棋”,为宿迁市民立下了遵守交通法规的“硬杠杠”。
 
    处理一人、教育一片,曝光一案、警示众人。据统计,从2013年至2017年,3年多来,宿迁交警处罚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达60万人次,这一数字相当于整个宿迁市区的人口总数。
 
    遵守交通信号反映了一个人的文明意识。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
 
    2010年中央文明办将文明交通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及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范畴,作为独立考核项目并提高了分值比重。
 
    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公安部部署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运用道德、法治、科技、舆论和社会的力量,对公务车辆违法媒体曝光并抄告同级监察部门制度,开展“交通违法随手拍”“典型案例大曝光”,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交通失信行为人实施相应惩戒。
 
    2015年,相继发生了成都女司机因“路怒”被打、占用应急车道延误伤者救治、北京二环路摩托车飙车等涉及交通问题的社会事件,引发舆论对汽车文明、交通规则意识的热议。
 
    当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的作文试题,对交通违法行为、交通陋习的聚焦,折射的正是时代对文明交通的深切关注和强烈呼唤。
 
    2015年,公安部交管局联合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在全社会发起共同书写《中国好司机文明公约》。380万网友参与“好司机”承诺,共同书写《中国好司机文明公约》。
 
    安全源于守法,文明始于脚下。让更多的人开上汽车,这是发展;让更多驾驶人遵守规则,才是文明。
 
    在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沿线的各主要路口,斑马线两端分别喷涂很多“让”字,有印章版的“让”,有3D版像棋子一样的“让”字,据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中大队女子中队副中队长李敏介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契约精神,用棋子意在表达遵规守法,目的都是提示交通参与者把“礼让三分”的理念烙印于心。
 
    据统计,2020年,全国36个大城市的道路通行环境更加安全有序,群众文明守法出行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城市交通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其中,31个大城市主、次干路上非机动车守法率超过90%,33个大城市主要交叉口行人遵守信号灯守法率超过90%,22个大城市示范道路上机动车在非灯控路口依法礼让行人率超过90%。
 
                     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让交通法治理念入脑入心
 
    张斌是山东省济南市中区交警大队的一名交警,2017年8月的一天,张斌在路口执勤时遇到一辆出租车违法停车下客。
 
   “在隔离带停车上下客对不对?”张斌问。
 
   “错了错了。”女司机卜女士面带微笑地说。
 
   “给你记3分罚款200元,能不能接受?”张斌又问。
 
   “不能接受。”卜女士收起了笑容,脸色阴沉下来。
 
   “为啥不能接受?觉得冤是吗?”张斌再问。
 
   “有点冤。”卜女士紧张了起来。
 
   “乘客下车的时候,如果恰好有非机动车将乘客撞伤,你知道是谁的责任吗?”张斌接着问。
 
   “我的责任。”卜女士有点慌张。
 
    在张斌看来,很多时候耐心的沟通教育远比直接处罚要有用得多,多年来他一直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上面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陌生人的深刻感悟。
 
    经过一番耐心沟通,卜女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提到自己的亲人曾在高速上违法下车酿成的惨剧,一度潸然泪下。最后,张斌没有开罚单,而是把小本子递给了卜女士。卜女士工整地写下“做个文明驾驶员”。
 
   “处罚不是目的,让人心服口服、记到心里最重要。”张斌说。
 
    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宣传管理的结果。
 
    自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公检法机关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取得了显著效果。醉驾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醉驾入刑预防威慑作用显著。
 
    2020年每排查百辆车的醉驾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醉驾入刑以来,全国酒后代驾订单近18亿笔,年均近2亿笔。醉驾比率下降、酒后代驾数量井喷式增长,从不同维度验证了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的实际发生数大幅减少。
 
    醉驾入刑10年来,减少了2万余起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挽救了数万家庭免于破碎、致贫、返贫。醉驾入刑获得普遍认同,“酒后拒驾”成为广泛社会共识。
 
    在实现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的路上,迫切需要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顶层设计,以法治手段强化路权规则意识,进而压缩道路交通要素安全风险隐患空间。
 
    2015年11月1日,随着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两超一危”被纳入危险驾驶罪。
 
    当年12月9日,敖某驾驶大型客车(客车所属公司经营管理人张某,与敖某同在车上)被辽宁省锦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古塔大队交警查获。经查,该客车核载35人,实载61人,超员74%。驾驶人敖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古塔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经营管理人张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古塔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修订后第十八条规定:“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这是儿童安全座椅首次被写进全国性立法。
 
    《中国儿童交道路通安全蓝皮书2018》数据显示,发生车祸时,汽车内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情况下儿童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的8倍,受伤率是后者的3倍。
 
    西谚有云:“有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与2017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尊法守规明理,安全文明出行”不谋而合。
 
    从守法到用法,再到尊法,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正一步步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交通管理从“以车为本”回归“以人为本”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长君认为,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管控在过去多年中更多秉承“车本位”的理念,城市交通越来越重视对机动车的管理,越来越多的资源向机动车倾斜,众多的道路资源被用来服务于机动车的行驶和停放,而极大地挤压了非机动车、步行等的出行空间。
 
    同样,交通管控也是围绕着机动车管理来开发的,而在众多方面忽视了出行者才是出行服务的根本对象。
 
    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证明,这种“以车为本”的城市交通发展和管理理念永远无法满足机动化的需求,而以此为指导理念的城市交通智能管控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王长君认为,城市交通智能管控的目标更应该是人,是按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等规定在路面来往的道路使用者,而不是车、路和设施。
 
    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城市交通分担率只有14%左右的小汽车却占用了70%的道路资源。
 
    在治理城市道路拥堵过程中,济南交警通过对全市138处交通微循环改造,科学划分路权,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构建具有济南特色的慢行交通体系,努力将城市交通管理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21世纪头20年,中国城市交通从非机动车为主转变为机动化为主,众多道路使用者特别是驾驶人的出行意识还处于非机动化出行时代。对于以速度为主要特征的机动化出行而言,任何没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不当驾驶行为都会加大其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交通的不可控性。
 
    2018 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2020 年交通安全日主题是“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强调对生命的尊重,从“以人为本”的定位去思考公众对路畅人安的具象期待。
 
    道路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工作是一项涉及人、车、路及气候环境、社会活动等许多方面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广大驾驶人、全体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素养提升了,交通行为习惯改善了,能够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交通安全状况才会有质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科技应用水平越来越高,以“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交通行为和交通方式,也提供了更多解决安全畅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各地交管部门积极构建情报研判主导、高效扁平指挥、精准机动勤务、实时监督监管“情指勤督”“四位一体”的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勤务机制,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无人机、人脸识别、二次识别、AI等新手段,创新驱动引领,深化拓展提升,积极构建“数据研判+秩序管控+信号控制+交通优化+信息便民+N”的现代城市交通治理警务机制改革升级版,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已经成为交通管理工作的“导航仪”。
 
    近年来,公安部交管局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引领,深化“互联网+交通管理”应用,不断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车检、驾考、号牌管理、事故处理以及互联网平台服务等系列交管改革,扎实推进“一次办、就近办、网上办”,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城乡网点全覆盖”的治理新格局,实现交管服务“零距离”,群众办事更简捷,取得了“群众满意、企业获益、基层减负”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