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今日作家
投稿

阅读的变迁

2025-07-04 06:46:50 来源:今日报道网 作者: 欧阳青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回想起来,我的阅读记忆定格在九岁左右,记得在课堂早读时背诵“老三篇”,在玻璃橱窗前浏览报纸《参考消息》刊载的“九号公路大捷”等等。
  
  当时,我在安徽宿松县实验小学读三年级,放学后路过县邮政局时,总是驻足阅报栏前,浏览玻璃橱窗里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安徽日报》等报纸。周日不上学时,我就到家旁边的县人民旅社阅报栏踟蹰逗留,或阅读报纸的标题,或与小伙伴们绕着玻璃橱窗追逐嬉闹。虽然很多字都不认识,但喜欢感受这种囫囵呑枣的阅读氛围。
  
  在那个信息传播匮乏的年代,家庭还没有电视机,个人更遑论手机了,通信技术相当落后。如果要获取新闻和知识,主要就是靠听广播,阅报纸,读书籍。而且普通人家几乎没有订报纸的,想要看报,最方便的就是去公共阅报栏。
  
  九号公路大捷是指1971年二三月间,越南人民军和老挝人民军在越老边境的九号公路上,利用复杂地形和游击战术,打败美国侵略者和南越伪军的五次著名战斗。
  
  时光如白驹过隙,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人类进入AI新时代,人工智能如同狂飙突进的洪流,涌进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各种生存方式!从设置闹钟,到查阅资料,只需要口授关键词,就能解决问题。AI技术的深度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就阅读与创作的螺旋式变化上升而言,如果说第一层级是纸质阅读和手写创作,第二层级是电读和电脑创作,那么第三层级就是AI时代的新阅读和新创作,我感到技术可以改变阅读和创作。
  
  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后,DeepSeek作为AI技术应用中最受欢迎的一款从天而降,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正月十五之后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谈论的热点话题就是DeepSeek的运用。
  
  关注文学与历史、注重阅读和创作的我,又提起了年少时阅读的“九号公路大捷”系列报道文章。战友董文进如数家珍地简述了战役的时代背景、发生过程、结果与影响,最终是美军和南越军发动的这次“兰山719行动”,以溃败与撤退收场。
  
  我赶紧在DeepSeek搜索对话框里输入了“九号公路大捷”关键词,不到一分钟,手机屏幕上出现一长串记叙这一遥远战例的精彩文字,比如溪万伏击战、723高地激战和班东大捷等,还有争议与评价的分析判断,跟董文进讲述的八九不离十。
  
  接着,我再让DeepSeek对我的散文《从大通桥码头到京师十三仓》进行评价,才用了21秒,它就以“漕运遗韵里的时空褶皱”为题,表述出“以通惠河码头为经,以十三仓为纬,在经纬交织处编织出令人震颤的历史肌理”的凝炼语句。大家深感佩服。
  
  想想在春节期间,人们对DeepSeek的操作运用,无论上微信,还是登QQ,无论在网友群,还是在朋友圈,都是空前的,有用它体验写小说散文、作诗词曲赋的,有用它阅读经典、搜索资料的,更多的是用它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的,大家纷纷为AI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击节欢呼,赞誉有加。
  
  而我却在最初的懵懂模糊中,没有下载成功DeepSeek的正版程序。手忙脚乱之际,我打微信电话给在深圳从事金融的小弟宝林,咨询DeepSeek的正确使用。宝林回复说,AI的发展速度让人眼花缭乱,DeepSeek凭借低本和高效率的技术优势,用一种近乎暴力的方式撼动了整个美股市场,更像一场没有预警的暴风雨,迅速席卷了全球金融市场。看来小弟对DeepSeek的亮睛爆棚非常敏感,迅速地把最新的AI大模型引入到自己的日常业务之中。宝林说,一定要下载具有蓝色鲸鱼标识logo的正版软件,可以进入深度阅读和网络搜询等等。我茅塞顿开,就从华为手机应用软件中去下载。
  
 下载成功之后,我迅速让DeepSeek的深度思考程序评价我创作的长篇军事纪实文学《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不到一分钟,在对话框里就罗列出来了该书的历史价值、人物刻画、叙事风格、主题思想、不足之处等,并提示搜索到49个网页。接着,我又趁热打铁搜索“阅读世界名著《弗兰德公路》的经典片断”,DeepSeek用时26秒就写出了五段评价之语,尔后再列出五个经典场景,包括片断特点、文学手法等,最后总结为“诗画交织的战争史诗”。我真没想到人机对话如此之快,评述相当准确,顿时沉浸在一种莫名的兴奋中。
  
  回忆起我的纸质阅读时光,则像一场马拉松。1973年,我上小学五年级,跟同学去“偷”新华书店仓库里变成“四旧”“封资修”的连环画、小说。其实,库房没有上锁,看门的老师傅睁一只闭一眼,让我们每次“拿”几本。经过一两个月,我们各自积累了《铁道游击队》《兵临城下》《苦菜花》《红与黑》《青春之歌》等。1977年,我上高中一年级,加入传看“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的行列,被老师点名批评。1980年上蚌埠军校时,我在课休时间到学员队会议室、学员大队阅览室读报、看书、翻杂志。1983年,我毕业分配到北京后,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到全国最长的王府井橱窗阅报廊前浏览各地的报纸。1987年,我到万寿路、翠微路、西单、东四等新华店书店,挤坐在书架下看莫言的《红高粱》、王安忆的《小鲍庄》,看军史专家尹家民、董保存写的开国将领传。1993年,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第五届文学系就读,经常在课余时间去逛海淀图书城,购买了不少中国古典名著、世界文学名著和中国当代作家的小说散文诗歌。那时候既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手机,我又到国家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和阅读证,在第一、二借阅室借书,在大型阅览室看书,很安静、很神秘、很庄重。
  
  跨入21世纪时,有QQ了,又有微信了,电子化产品开始盛行,网络不断涌现,逐步升级,我跟随潮流,进行电子阅读和电脑写作,几乎很少用钢笔写字和创作了。但20多年来,传统与创新并存,我家里仍订有《北京晚报》《参考消息》;闪查秒出与手动翻阅同在,我还时常在书房翻阅《红楼梦》《喧哗与骚动》。
 
  现在,AI的阅读和创作边界将无限扩大,从早期的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公文材料,再到当前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短视频等各类文艺作品,AI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而DeepSeek又一下子把AI技术这项“贵族的游戏”引入寻常百姓家,使“普通网虫”也能用得起、玩得转。
  
  新时代的阅读变迁,似乎只是人世间的一瞬,几千年流传下来传统的阅读,有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从靠铅字印刷到电子排版的纸质阅读,再到指尖划屏阅读。人们的阅读方式在悄然改变着。未来的阅读将是一个多元化的阅读。我在今天碎片化阅读的时候,依旧忘却不了,我儿童时的阅读时光,因为那一本本书脊的弯折处,深藏着代代相传的温度。
 
  我想,无论阅读方式与阅读速度怎么改变,但每个作家阅读后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每个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如同早春初绽的梅花,有宫粉梅、绿萼梅、寒红梅、黄香梅、白雪梅等,花瓣或单瓣或重瓣甚至复瓣,淡香带甜,沁人心脾,显示出高洁、冷峭、坚韧、自信的品质。(欧阳青)
   
  作者简介:
 
14c4feef-ae8b-4083-9640-9f19d9a8a2b1.jpg
 
  欧阳青,笔名青铜,1962年生,安徽宿松人,籍贯广东连州。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第五届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贵州省军区铜仁军分区司令员、中共铜仁市委常委,现居北京。在《作家》、《雨花》、《大家》、《清明》、《漓江》、《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中华辞赋》、《中华诗词》等文学期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评等。著有小说《青苹果》、《困惑》,散文《蹲连住班》、《感受莫言的文学光环》、《拍月散记》,诗评《唐诗宋词元曲鹧鸪意象》、《唐诗鸿雁意象》等。
责任编辑: 王薛沣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