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抗战影像记忆丨八百壮士与298封遗书

2025-04-06 14:32:11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颖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这是中国军队赶赴淞沪会战前线增援的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

  1937年10月26日,“八一三”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国民党军队决定全线西撤,命88师断后。

  当日深夜,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急匆匆赶回团部,手里攥着一纸命令:“死守上海最后阵地。”

  这最后的阵地,就是四行仓库。

  这是激战中的四行仓库战场情景(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提供)。

  翌日凌晨,谢晋元率部进驻四行仓库,为掩护大部队撤退,奋勇与日军激战4个昼夜。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他们打退敌人十多次疯狂进攻,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被誉为“八百壮士”。

  这是激战后的四行仓库战场情景(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提供)。

  其实,当年坚守四行仓库的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为迷惑敌人,谢晋元佯称有800人之众。尽管敌众我寡,他们毫无惧色,谢晋元要求全体官兵,抱着必死的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这是第88师524团谢晋元部在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的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

  早在开赴淞沪战场前,谢晋元在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中就已抱定殉国之志:“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

  2025年4月3日,学生参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重温历史,缅怀英烈。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2025年4月3日,观众参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重温历史,缅怀英烈。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战斗间隙,谢晋元动员每一名战士写遗书。他告诉战士们:我们如果不牺牲,作为中国军人,不在这里坚守,那么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子女就没有人保护了。

  如今,“八百壮士”留下的298封遗书,静静地陈列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中。这些信件,字字铿锵,句句热血。

  这是四行仓库旧址,仓库西墙为侵华日军火力进攻最为密集的方向,墙体上留下了巨大的炮弹孔和密布的枪弹孔(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提供)。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成功,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为了赞颂“八百壮士”,由桂涛声作词、夏之秋作曲,专门谱写了《歌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西墙与晋元路(2025年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人们在四行仓库西墙前参观(2025年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四行仓库西墙上的炮弹孔和枪弹孔(2025年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站在苏州河畔,凝望四行仓库,累累弹痕默默地诉说着八百壮士血捍山河的英勇,潺潺流水不断地奏响抗战救亡的激昂旋律: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

  四面都是炮火,

  四面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

  宁愿死,不投降!”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