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他两次参与击落敌U-2飞机,受毛主席接见,“隐姓埋名”41年

2019-08-31 00:28:29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综合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他是我国第一批地空导弹部队当中的一员,入伍后,他勤学苦练,成为导弹指令发射车上一名操作手,见证了3架敌人的高空侦察机被击落,两次参与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荣立一等功。

退役后,他严守国家秘密,从不与人提起他当兵的过往,也没有向组织提起自己的荣誉。这一瞒就是41年。他就是,退休职工韩泽民。

 

19岁参军

两年后加入导弹部队

1956年时,韩泽民19岁,正在北京准备考学。

当时,国家面向全国征召第一批义务兵。作为家中独子的韩泽民,一腔热血要报效祖国,瞒着家里填报了申请书。

录取通知书下来后,他才告诉家人:“我要当解放军了!”

就这样,19岁的韩泽民进入了新兵连。在新兵连表现突出的他,被分到了保定军区的雷达部队。

1958年,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了地空导弹部队,在全国选拔优秀的指战员、技师。

在雷达部队锻炼了2年的韩泽民被选入了独立二营的制导连一连。经过苏联专家的集训、甘肃酒泉的试射训练,韩泽民成为了导弹指令发射车上的一名操作手。

击落两架美制U-2飞机荣立一等功

提前晋级晋衔

韩泽民在地空导弹部队工作期间,曾3次见证地空导弹击落敌机,其中的2次战斗,还是他亲手击落的敌机。

这2次战斗都是伏击战,一次在江西南昌,一次在福建漳州,都等了将近一个月才等到有利战机,最终一举拿下敌机。

1962年9月9日,导弹二营在江西南昌成功击落了第2架U-2飞机,韩泽民当时担任作战指令发射车技师。

这一次,韩泽民荣获一等功。

1964年7月7日,他所在的导弹二营在福建漳州成功击落了第3架U-2飞机。这一次,韩泽民担任作战指令发射车主任技师。

伏击前,由于怕暴露目标,他和战友们便服夜行到达阵地,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就连家里人也无法知晓。

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二营全体指战员,并和他们合影。

因为那次伏击战,韩泽民再次受到空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奖励,提前晋级晋衔,被破格提拔为2星中尉。

1966年,韩泽民离开了导弹二营,到上海的导弹十四营任一连连长。

1967年,我军在浙江嘉兴击落的第5架U-2敌机,伏击部队就是韩泽民所在的导弹十四营。

1968年,韩泽民调至导弹三十一营任营长。

1969年,韩泽民调至导弹六十营任营长。二营、十四营、三十一营、六十营,韩泽民的每一次调动,都是空军导弹部队不断壮大的见证。

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

鼓励儿子在家务农

1978年,41岁的韩泽民转业到了黑龙江齐齐哈尔铁路局,任电务段段长。

1981年,组织上考虑韩泽民和爱人常年两地分居,家中还有5个孩子,让他任城关镇电力站站长。

从部队转业后,韩泽民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保守国家秘密,从未向别人提起自己过去的作战经历,也从未向组织提起自己过去的荣誉。

韩泽民和家人合影

组织上将他调回家乡是为了解决他们夫妻俩两地分居的问题,可等他回来后,爱人却时常抱怨他:“到了家门口上班,还是经常见不到你人!”

韩泽民心里着急的是,当时家乡电网结构薄弱,经常停电,必须努力保障电力供应,于是带领同事每天奔波在施工和抢修现场。而且,他想着当时居民才用上电,不太懂电、容易出问题,得多去居民区看看。

同事们常常开玩笑地说:“老韩只有工作得空了,心里觉得没啥事了,才想起来回家。”

当时,他的大儿子已经27岁了,到了找工作的年龄,原本想让父亲利用关系在县城找个好工作。想不到,韩泽民却说:“在家好好务农,当农民为国家种粮食,也是无上的光荣。”

韩泽民自律严谨、铁面无私的作风在单位有口皆碑。

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干,韩泽民始终保持着军人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作风。因为工作努力、卓有成效,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退休22年后

他打开一口老式大皮箱

看哭统计人员

1997年2月,韩泽民正式退休。

退休22年后的2019年4月,在确认符合相关规定、不会泄密后,老人才缓缓打开那口保存着自己满满荣誉和辉煌战绩的老式大皮箱。

看到老人至今还住在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却从来没有拿出这些荣誉和奖状向单位提要求、要待遇,统计人员的眼眶红了。

韩泽民说,当兵就是要保卫祖国,打下U-2固然是光荣,但荣誉属于国家,对于个人来讲,这是应尽的义务,这没有特别值得骄傲的宣扬的。

穿上军装,不辱使命,保家卫国。脱下军装,默默奉献,坚守岗位。他始终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坚守自己的信念,默默守护国家的秘密、深藏功绩,只因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再次打开这段记忆,距离韩泽民离开导弹二营已经53年之久。

他摩挲着那张大合影,老泪纵横地说:“这些年,战友们天南海北的,渐渐都联系不上了。真想在有生之年和他们再见一面,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看看当地的新变化……”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深藏功名,坚守初心向老英雄,致敬!

责任编辑: 任志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