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展医学美德 树人性光辉

2019-05-29 01:20:56 来源:今日报道网 作者:高莉华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将近耄耋之年的老人,本应有一个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悠闲生活。但是这位老人却依然奋战在临床一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忠诚。他就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皮肤病结核病精神病防治中心的皮肤科主治医生孔庆珍。

                   
                            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麻防战士
 
    1940年5月,孔庆珍出生在宁海街道隋家疃村。1968年山东青岛医学院沂水分校毕业后,分配到刘家夼乡镇医院工作。1974年,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县麻风站主管麻风病的治疗工作。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过去只能将病人隔离,所以就有了“麻风村”。那时的麻风站着落在一个偏僻的乡镇山夼里,是他每天上班工作的地方。顺着山夼蜿蜒的山路往里几公里,有几排低矮的平房,十几亩耕地,几十亩山岚,几十个麻风病人就常年生活在这里。这里曾经是一个令外界谈之色变的地方,也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现在的病人治愈后有的回到了家乡,有的则长眠在了这里。在那个生活条件艰苦,医疗设施匮乏的年代,麻风病的治疗是一件让人心生恐惧的工作。孔庆珍一般不会提起那时的工作经历,偶尔被同事后辈问起时才会说起。他说,医护人员来到这里后,第一个要面对的困难是心里的芥蒂。每天上班,都要用工作服、手套和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询问病情时,按照规定医生要在上风头。麻风病人们热情地跟医生打招呼,但医生还是不能摘下口罩和手套。病人们喜欢这里的医生,不时会给他们送自己种的土特产。一次,孔庆珍吃了他们给的一个苹果,病人们见他肯吃自己的东西,感动的双眼含泪。“医护人员不该接受病人礼物,但麻风病人是个例外,你不收,他们会感到被歧视。”第二个就是面临的就是寂寞的问题。“尤其是晚上值班时,寂寞直刺骨髓。他一上夜班就觉得崩溃,那时候条件不行,没有电视、没有书籍,连长电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连个念想都没有,一个人呆在宿舍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第三个就是来自社会上的歧视。每天他都和麻风病人吃住在一起,用心改善病人的生活,用自己的医术减轻病人的痛楚。但是当别人问起他在哪工作时,只能说是在乡下医院。他说:“不是觉得这份工作丢人,就是怕人家个样”。就这样经过孔庆珍医生和同事们艰苦的付出和医疗技术的提高,麻风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已经处于基本可控制状态,他在1985年被调回了位于牟平城郊的皮肤病医院。离家近了,孔庆珍却依然以单位为家,工作上兢兢业业,经常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在单位加班加点的工作。
                         
                            永在路上的学习者
 
    1999年,孔庆珍退休了,一是还有好几十个治愈后的麻风病人需要随访管理,二是单位的皮肤科临床大夫实在太缺了,更重要的是病人们离不开他这位可以信赖的老朋友。到今年,一晃又过去了20年。20年对于一个已经正常退休人来说已经很长了。20年来,单位的新人来了一茬又一茬,称呼从孔大叔也慢慢变成了孔大爷。工作之余,他勤于学习,自己订阅了各种皮肤病杂志,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对年轻的同事,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努力帮扶他们提高专业知识,更好的为病患服务。对社会弱势群体,他总是热情帮助,慷慨解囊;对就诊的病人,他都一视同仁,认真服务。单位实现信息化,过去的手写病历和处方成了历史,面对电脑和新的软件系统,好多在职职工都为难发愁,但他以超乎想象的毅力短时间掌握了操作方法,为全院工作人员树立了敬业爱岗的标杆。
    他是一个老人,每天在医院忙碌;他是一个医生,每天牵挂他的病人;他是一个好人,却没有豪言壮语。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