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园会、冬奥会落地延庆,这些都离不开延庆现在的好环境,这说明生态这条路走对了!”杨进福这位退休的老种绿人说起北京延庆近十年的变迁,难掩激动之情。
延庆位于首都北京的西北部,建国初期,全县的森林覆盖率不足7%。受季风影响,来自内蒙古和河北坝上的风沙经此迅猛而下直逼北京。杨进福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延庆人。他所在的延庆康庄,是京西北著名的“风口”地带,十年前也是北京五大风沙危害区之一,那里经常黄沙满天飞,吹的眼睛都睁不开。当地人常慨叹: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今日黄沙起,明天到北京。”这是延庆当地的一句民谚。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人们用“南荒滩”来形容延庆八达岭康庄地区。这里常年狂风肆虐、沙石裸露、土壤瘠薄、气候干旱、草木难生,一片荒凉恶劣景象。在这里年平均风速达17米/秒,全年大风天数在4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但年蒸发量却超过降水量的6倍。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南荒滩的风蚀沙化面积已超过27.6万亩。恶劣的环境条件,肆虐的风沙危害,不仅危及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存、生产和生活,而且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更是对首都北京构成严重的生态威胁。
1993年初,杨进福被调到北京延庆县绿化委员会,受命治理荒滩绿化工程。要治风沙,就得多栽树。可南荒滩这一带,山是石头山,滩是沙石滩。一没水,二没土,植树造林的难度可想而知。
光秃秃的石山没有土,杨进福他们就想了个办法,在石山上炸出一个个树坑,再把土背上去,用他们的话说叫“客土植树”。每个树坑有1米见方,80厘米深,用50公斤装的编织袋背土上山,要背33袋才能填实它。每亩地要种74棵树苗,意味着要挖出74个坑,背来2442袋土,重达122.1吨。
种上树苗,为确保成活,要随栽随浇水。山上没有水,他们就把一根根管子接起来引上山,用水泵把水送上去。在雨季到来之前,每棵树苗都要浇5遍水;浇完后还要在树坑里盖上膜或者压上石头,以防止水分蒸发掉。
就这样,一坑坑地炸,一袋袋地背,一棵棵地浇……仅在京张公路东侧新宝庄地段的荒山秃岭上,就挖出2.88万个坑,栽下2.88万株新绿。
“那个时候南荒滩还实施了义务种树,地方党政军民学齐上阵,每年植树活动都是上万人次参加。”杨进福说,那个时候人们只有一个信念,必须为首都北京筑起一道绿色屏障,让北京人民不再受风沙之苦。
经过杨进福和同事们的努力以及群众的参与,南荒滩的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2000年工程的全部12亩荒滩治理完成,让荒滩最终变成了绿洲。
“延庆坚持走绿色生态的道路,一定有更好的发展。”虽然现在杨进福退休了,但是绿化的任务还在继续。京郊的大山里,有许许多多像杨进福这样的“种绿人”。他们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用坚韧不拔改造着自然,把“灰椅子”一点点变成“绿屏障”。因为他们坚信,只有良好的生态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