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北大研究员刘颖:29岁当上博导,保持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

2019-05-02 23:10:55 来源:紫牛新闻 作者:杨甜子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醉心庖厨,自认“上辈子一定是个厨子”;赶时髦“养青蛙”,纠结于“蛙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准备北大博导刘颖的采访资料时, 记者数次对信息的准确性产生过怀疑:即将采访的当真是一位女科学家?

29岁就成为博导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就是这样的“接地气”。她的每一个标签,似乎都和外界概念里的“活在云端”里的科研达人大相径庭。但对于刘颖来说,高效率科研,高质量生活,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高考志愿填报,刘颖只填了南大生物这一个专业,而且还是“不服从调剂”。

这是专属于刘颖的学术性“开场白”:年34岁的刘颖,是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国际研究学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自然》《科学》上均有发表论文。29岁那年,她正式成为了北京大学博导。

本文图片来自 紫牛新闻

相比之下,刘颖的另一个身份会让江苏读者熟悉很多:她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科院,2016年,刘颖还以校友的身份重回母校,在南大2016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有过一段十分“接地气”的发言,在发言中,刘颖勇敢自曝,“在这个校园里发生的每一个场景像电影画面一般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唇枪舌剑的新生辩论赛,冬天的夜里抱着热水袋和室友一起学习,拼了命的学可是有机化学期中考试依然没能及格……”顿时,“高冷”女科学家的形象被打破,新生们“哇”的一声赞叹出来:“学神”级的学姐,当年竟然也挂过科?

“是期中考试没过哦,后来期末考还是顺利过关了。”坐在刘颖办公室里再度和刘颖聊起这篇让新生们觉得毫无距离感的发言稿,刘颖一下笑了出来。她选择南京大学生物系的过程颇为戏剧性,也足够自信,“我当年的高考分数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线了,但我太喜欢生物了,但清华北大的生物专业在当年是省里前几名才能录取的,于是就填报了南京大学生物专业。”

刘颖只填了这一个专业,而且还是“不服从调剂”。

她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自己对于生物学的喜爱从高二时就萌发了,“那时我就坚定了想要学习生命科学的信念。在进入南京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后,我又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本科毕业后到美国进行深造,最终能够建立我自己的课题组和实验团队,研究我所感兴趣的生命问题。正是因为本科阶段我很早的就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不断的排除各种艰难险阻,一步步朝着这个梦想去努力。”

从赴美读博至今,刘颖始终保持对科研的执着。是什么动力让她坚持了这么久?她回答,是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

本科毕业后,刘颖考到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师从刘清华教授读博士。听上去是段一路“开挂”的学习经历,但“开挂”的背后,却是刘颖在实验室里艰苦的付出:刚进实验室时,她甚至不会做最基本的转化实验;读博的前两年,前后辛辛苦苦做了四五个课题都不大顺利,一直拿不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刘颖甚至开始动摇:要不要换个专业?

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让刘颖坚持了下来。“我觉得各种生物都是很复杂的体系,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

热爱下厨的刘颖拿再寻常不过的“吃肉”举了个例子,“我们吃下去的肉类会分解成氨基酸。当你吃了一顿肉之后,你身体内的氨基酸浓度肯定会升高。身体里的细胞是怎样感受到有新进氨基酸的存在的?它又是怎么通知身体反应出‘吃饱’‘营养已经充足了’这些信号的呢?”简简单单的“吃肉”,就包含着生物学的大道理,“这样的生物学问题就容易引发我的好奇心,驱使我继续将研究做下去。”

留学两年后,刘颖迎来了科研的峰回路转:别人尝试多次都没有结果的一个课题,刘颖做了不久就成功了。相关论文于2009年夏天顺利在《科学》杂志发表。在哈佛医学院跟加里•鲁弗肯教授做博士后时,她把线粒体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受损后极易引发神经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

回国至今,刘颖在《自然》《细胞》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首次证明了神经肽介导了神经细胞内线粒体抑制激活其他组织的细胞非自主性应激反应,发现了线粒体损伤的隔代遗传现象…

曾经那段在美国留学,有些孤独也有辛苦的生活,如今的刘颖重新审视,却觉得是她自己最单纯快乐的日子:“读博时多单纯啊,有一帮小伙伴可以聊天,周末一起玩。纯粹的做科研,做实验,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29岁成为北大博导是怎样一种体验?刘颖算了算,带过的学生里年龄最大的,比自己小了3岁。

毕业回国申请教职,刘颖再度延续了本科志愿填报时的自信,她只申请了北大这一所学校,并在29岁这一年成为了博士生导师。

29岁成为博导是怎样一种体验?刘颖回答,“我在工作上心理可能比较成熟一些,没觉得和周围的人有太大的差别。”同样差别很小的,还有刘颖和学生之间的年龄。“我带过的最大的一个学生和我的年龄之间只差了3岁,其他的学生都是90后。”

她的办公室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学究气”,桌上零星摆着小玩具摆件,书柜的空隙里还塞着一个毛绒动物玩具。“哦那个呀,是学生送的。”刘颖笑了。年轻的博导和学生们之间,不仅是师生,更像朋友。

“涉及到工作上的事儿,我还是比较严肃的,但平时生活中,我会更像朋友一些,或者说是姐姐。”选择学生的标准,刘颖“自有一套”,“我不会要求学生非得像我一样,对生物有好奇心。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在工作上有动力,能够独立自主的去做事情。”

外界眼中令人惊叹的年轻有为,在刘颖自己看来并不算特别的“神奇”,相比“聪明”或者“高智商”的标签,刘颖给自己选择了“适合”,“我不觉得我是非常聪明的‘那一型’。生物研究需要逻辑思维能力,我觉得我至少在这方面比较适合这个专业。”

继刘颖之后,国内高校30岁以下的年轻博导个顶个的出现,而且个个年轻亮丽,刷新了外界概念里科研人员的“学究”人设。

对此刘颖表示,年轻教授和博导的出现,在今后应该是个大的趋势,“大众对于科学家可能有一个误解,觉得印象中的科学家要戴着厚厚的大眼镜,穿着白大褂做实验。但其实,我周围的同事差不多都是像我这样的。”刘颖比划了一下身上的白色时尚套裙,“在国外,像我们这种实验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博士毕业再做一下博士后,就可以申请教职。国内高校这样做,其实正是仿照国外进行的新体制改革。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不仅外形上不“学究”,生活中的刘颖更是个潮人。跑马拉松、做烘焙,晒娃样样来得。她的一句名言更是“霸气侧漏”:“为什么要让我的家人为我的学术买单?”

刘颖的微信朋友圈简直“毫无学术气息”可言,家常得让人难以置信:秀一秀自己做的蛋糕和精美菜式,晒一晒跑马拉松的好成绩,偶尔贴几张宝宝成长的记录照片。还会“自我检讨”管不住的嘴,“一写东西就开始抱着饼干巧克力忍不住的吃,诚不我欺。”

朋友圈里唯一和工作有联系的,估计就是刘颖在做饭时的“好奇精神”,菜谱上条条框框的罗列,刘颖在实践时喜欢小小的做个“微调”,然后骄傲的秀出自己做饭时尝试的结果,“我觉得我上辈子一定是个厨子。”

这样的高质量生活在刘颖看来才是正常。她努力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周末尽量不加班,将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了家人。“我周末的时间会陪着孩子出去玩。”

说起孩子,刘颖的脸上满是宠爱,“宝宝现在一岁八个月,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很好玩的话。还知道问我‘妈妈你开心吗’,配上各种表情,跟个小话唠似的。”有这样一个天才妈妈,宝宝将来长大会不会“压力山大”?刘颖没对孩子的未来有太多的期待,“我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至于是否要求她29岁时像我这样,我觉得没有必要。”

女科学家的身份让刘颖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但她总能将工作和生活平衡得非常到位,“科研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兴趣,同时我也不想因为我的工作,失去了家庭的乐趣。”刘颖的观念和老一辈科研人员有了不同,“所有的工作外的时间都扑在实验上,完全不管家里,也不管孩子的教育,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和刘颖玩了一组关于时下热词的“快问快答”,刘颖的回答几乎是不假思索,“养蛙”、“佛系”、“精致的猪猪女孩儿”这些热词她全都答得上来。“一些新鲜的事物我都愿意尝试,可能我的心理年龄还像个学生。”科研年龄33,刘颖自我评估的心理年龄是多少?她回答得毫不犹豫,“22。”

快问快答

问:您也是“旅行青蛙”的玩家,给“青蛙”起的什么名字?

答:“颖宝”,我叫刘颖,它是我的宝宝嘛,所以叫“颖宝”。

问:“佛系”、“精致的猪猪女孩儿”这些热词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答:知道啊,“佛系”就是随心所欲嘛,不考虑其他,想干什么干什么。“精致的猪猪女孩儿”这个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总结起来比较困难。

问:您平时自拍吗?

答:很少自拍,但别人拍的照片我会PS一下。

近正在追的一部电视剧或综艺是什么?

答:前阵子看完《我的前半生》,然后看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问:您是什么星座?

答:摩羯座。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