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患者永远的守护神。时刻挂记,放于心头;勤于奔波,心系患者;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宫得妤,中共党员,烟台市牟平区皮肤病结核病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病区护士长。参加工作17年来,兢兢业业,真情服务患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先后多次受到区卫计局和医院的表彰,更获得很多患者及家属的赞扬。
烟台市牟平区皮肤病结核病精神病防治院有一个半封闭式病区,专门收治一些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戒酒等患者。这些患者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因为病态,很难沟通,甚至打骂医护人员。
护理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它的平凡在于细微与实在,它的伟大在于对生命的呵护与延伸!她们愿将自己的青春与病人的痛苦联系在一起,每天穿梭、奔走于患者的病床间。有苦有乐。当有的患者因为情绪不是很稳定,打的吊瓶三番两次鼓了,护士一遍遍过来重新打,既要忍受着患者随时可能的辱骂,又要面带笑容安慰患者这样的无奈与辛酸。只有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委屈,什么叫容忍。当看见患者一天天好转起来,才知道了什么叫欣慰。宫得妤护士长说,精神科病区最难做的工作就是和患者沟通,宫得妤回想起了曾经有一位精神分裂女患者,六七十岁了,没有家属陪床,脾气大,神志有点不清,护士前去换床单,这位女患者莫名其妙地丢出一句:“随你们的便,爱换不换。”护士们很是尴尬,知道一时半会是不能说服患者换床单的。谁知前脚刚走,这位患者就向她的主治大夫告状,说护士不管她,不给换床单。这样无法沟通的事例太多了,护士们时间久了,就得耐着性子多劝说,多跑几趟腿,像哄孩子那样耐烦。
有一年夏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宫得妤在值夜班的时候,一位20出头的女精神分裂症患者要起来小便,因为女患者很躁狂,经常动手打人,只能暂时手铐烤着。宫得妤和患者的母亲将她扶下床,解开一只手铐,让她在病房里用便盆小便,谁成想,一开始很安静的女患者刚小便完,就将一盆尿泼到两人身上,还没等她们反应过来,病人一把将母亲推倒在地,又将手铐砸向宫得妤的头部。由于用力过猛,碰到门上的母亲当时晕倒不醒。宫得妤的头部也被砸出了血痕,而且患者双手又紧紧掐住宫得妤的脖子,双脚轮番蹬踢。听到动静的隔壁陪床家属及闻声赶来的值班大夫,及时制止了女患者地继续伤害。“那时,我真的吓懵了,浑身打颤,但却不能回手,她是患者,自己做了什么,其实她是不知道的。”事后,宫得妤一回想起来,眼睛总是湿湿的,不单是自己无法忘却的记忆,更多的是对患者的感同身受,怜惜他们内心世界的残缺,像亲人那样切肤地无奈、原谅、心疼。是啊,有谁愿意这样呢。日常工作中,这样的拳打脚踢,甚至生死危险任然时刻发生,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慢慢积累,也就习惯了。在这里,有患者脆弱、残缺的精神世界,有医护人员坚定、温暖的包容和关怀。选择了这行,就选择了奉献,只有迎难而上,用柔弱的双肩守护着患者的一方晴空。
在综合科医院,护士发药是很简单的事,直接发到患者的手里就行了,但是对待精神科的病人却不能这样。“这些患者虽然有精神病,但智商一点不低,有的不愿意吃药,甚至拒绝治疗,所以每次发药都要亲自看着患者把药服下。”发药的时候,宫得妤就会通知病人到院子里,亲自为患者倒好水,看着病人将药全部服下,并让患者张开嘴巴,看看是否把药压在舌头底下,或是塞在牙缝里。
温馨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但是要医护人员的耐心、细心,更需要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有一位抑郁女患者孔令娥,50多岁了,长得比较胖,因常年住院,手背几乎看不见血管,是个老大难,情绪还不稳定,一旦打吊瓶第一次不顺利,就拒绝接受治疗。每次来住院,她都要指定宫得妤护士长专门给她打吊瓶。
有些精神病患者因常年住院,常常被亲人冷落,很久都没有家属来探视。就算逢年过节也很少看见患者家属来探视。宫得妤看在眼里,牢记在心,每天,都会面带微笑,把每一位病人当做亲人和朋友,热情打招呼,耐心护理。平日里,宫得妤就会给他们买点水果和生活用品,一个苹果,一小串葡萄,都能让他们高兴很久,因而更会准时吃药,配合打针,接受治疗。病房里有一位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在病房里,家属都没有愿意来的,宫得妤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每逢节假日,她就自带饺子皮和馅,组织全科的护士为无人照顾的患者包饺子。
宫得妤护士长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有苦有乐,谱写了一曲曲感人心扉的华彩乐章,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