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金溪县博爱学校教师 蔡姗
整理:中共江西金溪县委宣传部 汤文朕
“假如命运为你关闭了一道门,我愿用我的爱心和耐心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感知外面的世界,看到光亮和希望。”这是金溪博爱学校送教上门老师的美好愿望。近年来,金溪县整合教育资源,组织县城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实现了城乡教师资源均等化。我作为这批送教下乡的老师感受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这学期,我主动接替李翠梅老师的结对子学生,前往何源镇孔坊村给许俊文上课,这是第一次参加送教下乡工作,内心有忐忑,也有期待。事先,我通过多次与李翠梅老师、赖春燕老师的谈话沟通,初步了解许俊文一些情况。11岁的许俊文患有唐氏综合症(又称先天愚型综合症),智力低下,发育迟缓;不会发音,几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丰富;行为直接,不受控制,社会交往能力差;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喜欢运动,肢体协调不错,社会娱乐生活丰富。完成大量的前期摸底调查工作后,我参考其他老师的备课记录,根据许俊文的障碍类型、障碍程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设计了他的送教课程,后期再与同事讨论课程的可行度并采纳意见,重新人性化地调整课程环节,精心准备了牛 奶、瓜子、桔子、青梅和许多学习用品。最后通过电访预约了他的家长,敲定送教的合适时间。
3月3日,天气晴好,阳光温和。熊典浩校长还有我们几个一同送教下乡的老师们驱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乡镇小路上,一路风景如画,看着眼前掠过的花草树木,我的脑海里却是一个个问号“他会回应我吗?不听指令怎么办?”我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上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只要他和我能熟悉起来,可以眼神回应我就好了!课程内容慢慢来”。正当我沉浸在这般忐忑的心情中时,我们的车已经停在了许俊文的家门口。
“这是许俊文家吗?我们是来送教下乡的老师”。听到询问声,出来迎接我们的是许俊文的奶奶,她热情而和蔼,一边和我们话家常,一边带我们进屋见她的孙子——许俊文。
初次见面的那一刻真是让人印象深刻,他皮肤黑黑,脸蛋脏兮兮,目光呆滞。看到我们的“闯入”,他的眼神有一丝喜悦和几分好奇,转眼,又谁都不理会。接着在和许奶奶的交谈中我进一步获知,俊文舌头肥大,至今一个字都没有说过,每天行为不受控制,大家都没有太多精力“对付”他。俊文的母亲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只能生活自理,全无辅导他的能力,经常把他绑在家里。他则一直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着,而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挣着微薄的薪水补贴家用,全家人就这样艰辛的生活着。
尽管居住环境不好,但却处处透着温馨,我能感受到许俊文家庭和睦融洽的氛围,这让我感到一丝丝欣慰,心想“我要让他变得越来越好”。一开始赖春燕老师和俊文打招呼,他很热情地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了,而我寻找着不同的方法和他“亲近”,他都躲避我,和他打招呼,他也顶多眼神对视了一下,之后便是长时间的漠然,让我预先准备好的教育环节乱了阵脚。许奶奶一边安抚着他,一边难为情地跟我们说“他不会说话,也不听指令,每天就是想什么就干什么”。
接下来,我拿出粉红学习塔,复习按顺序排物品的认知能力,俊文马上伸手要拿,我立刻要求他先坐下。有了学习塔这个强化物,他乖乖坐下了,我也坐在他旁边指导他排列,与他一起叠粉红塔。而他回馈给我的是讨厌分享的神情,怒气之下把学习塔就扔到一边了,当时我有点蒙了,心里感觉很无力和沮丧,这时我想起了我们特校教师共同的愿望“假如命运为你关闭了一道门,我愿用我的爱心和耐心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感知外面的世界,看到光亮和希望。”我咬紧牙告诉自己“要保持微笑,坚持住。”
我做了个深呼吸,稍稍调整了心情,让俊文帮我从袋子里拿出轨道串珠,这下他高兴坏了,立刻自己坐下来拨弄珠子。看他手眼很协调地把珠子按照轨道滚动着,我告诉他做得非常好。这时,他才正眼回应了我,感受到我的亲切。接下来,我坐在旁边指导他,有时摸摸他的脑袋,陪他一起玩串珠,有时帮他擦擦鼻涕,当他成功把串珠送回原处时,我竖大拇指夸他或鼓掌喝彩。
渐渐地,俊文不再那么抗拒我,也愿意让我接近!他把串珠一放下,主动拿出他的羽毛球,要我和他一起玩耍;我拿出我的篮球,他也兴致很高地参与。他的肢体动作算灵活了,手腕动作显得僵硬而笨拙。接下来的课程,我们的配合度不错,只是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坚持不了太久,所以我们还进行了很多环节:认识了数字1、2、3,学习正确握笔姿势,会写1;辨别颜色红绿黄,颜色配对;拿各种颜色的水彩笔涂鸦,会沿着图形模板画长方形;辨别声音,敲小嚓,喜欢以一快一慢的频率敲铝板琴,会按照颜色卡片敲正确颜色的铝板片;手机播放歌曲《小手拍拍》,感知音乐的美,被深深吸引。
除此之外,我还想尝试带他洗手洗脸准备喝牛奶,吃瓜子、桔子、青梅,提升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还想尝试着给他讲故事,尽可能儿童化的与她交流,绘声绘色的做各种夸张表情,模仿各种熟悉而又常见的声音,想以此来吸引他的注意,感受语言的美。但不知不觉,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过了,一套课程学习下来,他的脸上绽开了笑容。看得出,他已经明显体验到与健康孩子一样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收获成功的喜悦了。
我知道还有很多的尝试可以放在下一次的送教课程上。告别时,我看着许俊文,拍着他的肩膀,摸着他的头,跟他挥手再见,不间断地告诉他:我回去了!下次我还会来看他!我会想你的!再见!虽然他无法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享受灿烂的童年时光,像健康孩子一样读书学习,但命运的不幸并没有泯灭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让我内心有不舍,有放心不下,只希望他越来越好……
在返回学校的途中,我反思自己,哪里没有做到位,哪里要改一改,哪里要做得更细些?我回顾他的行为,虽然他不会开口说话,但是他已经开始接纳我,不再抗拒我,可以和我坐在一起上课,只要调动他的兴趣,他基本都可以完成课程,有时甚至抬头看看我,尽管是短暂的若干秒,但这就是许俊文的进步。
往后的道路还很长,对许俊文的送教,有别于普通教育,课下我要动很多心思,花很大功夫,考虑他的接受能力,也要想多种施教的方式。许俊文因为没有条件去学校上学,配合度低,这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其次我在评估的时候,也锻炼了我的收纳重点的能力,这都是对我的一些提升,也是自己的一个成长。
我思索着努力寻找更适合俊文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希望换来他每次的点点进步。是的,取得这样一点进步微乎其微,但面对许俊文,我只能慢慢来,我必须慢慢走,必须等他,给他足够多的时间。因为他是一只“蜗牛”,一只已经尽了力的“蜗牛”,我不能走得太快,不能催他,不能唬他,不能责备他;因为我是老师,是特教老师,我应该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我只有在“不抛弃,不放弃”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及时充电,更新专业知识,针对情形因材施教,寻找更适合的教法,在循循善诱的同时积极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参与,我相信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训练效果,让他慢慢懂得听从一些指令,渐渐学会发音。
作为送教下乡的特教教师,我的工作平凡而艰辛,但我为自己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因为孩子点滴的进步,因为我的送教与家长、周围村民取得的互动,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了他们的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了被人关怀的温暖,所以送教虽苦,我却乐在其中。
常言道,只有无微不至地浇灌与培育,苗儿才会茁壮的成长。我努力了,我也收获了,我无悔!我用实际行动践行金溪博爱学校教师的大爱情怀,诠释“有教无类,有爱无碍”的办学理念。
“虽然实现孩子们的‘愿望’需要付出许多艰辛和努力,但是我愿意以执着的信念,为孩子们的‘愿望’做踏实细致耐心的工作。”这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