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 > 行业热点
投稿

长江江豚给人类的一封信

2022-01-13 08:42:31 来源:人民网 作者:范昊天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里,江豚妈妈洋洋和小江豚在水中游动。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为保护长江江豚等珍稀生物,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长江大桥采用一跨过江的方案,照明灯光采用的是护栏灯不直射江面,以减少对江中水生物的影响。
王 耿摄(人民图片)

  湖北省宜昌市江边,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长江库岸线上,树木花草成为一道生态风景线。
王 罡摄(人民图片)

  江豚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镇江阁外逐浪嬉戏。
雷 勇摄(新华社发)

尊敬的人类朋友:

  您好!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和小伙伴们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北岸的一个月牙形的半封闭湖泊中快乐地嬉戏、遨游。这里没有频繁来往、发出巨大轰鸣的航船,没有五花八门的渔具和钓钩,只有日夜守护着我们的巡护人员。

  这里是我们的新家,全国首个长江豚类迁地保护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叫长江江豚,是一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听长辈们讲,我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的“活化石”。

  很多年前,我们的种群定居在烟波浩渺的万里长江中下游以及与之相连的洞庭湖、鄱阳湖。那时候,我们时常三五成群,在江里上游下窜,以小鱼小虾为食。时不时探出水面换气,用标志性的“微笑”,向岸边的人们友好地打个招呼。由于我们憨态可掬的样子,你们人类也会俗称我们为“江猪”。

  后来,这一切慢慢发生了改变。原本平静的江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船只,渔船、货船、轮船……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我们的生存开始受到威胁:

  来往船只的噪声扰乱了我们的声呐系统,让我们在水中迷失方向,甚至被卷入螺旋桨中丧命;锋利的钓钩时常将路过的我们割伤,而密不透风的丝网则会将我们缠入其中,越挣扎越紧,最终窒息而死;不经处理就排出的工农业污水和垃圾,污染了水质,使得我们生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野蛮施工、炸山炸石,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我们的种群数量曾经下降到2012年的千余头。2021年2月,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我们“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虽然“升级”了,我却高兴不起来,它意味着我们的种群已经到了濒危的数量。作为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我们的身体非常敏感,对栖息环境和活动空间的要求都比较高,被称为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我们种群数量的变化,已经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为了加强对我们的保护,从上世纪80年代起,科学家逐步探索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三大保护策略。其中,迁地保护,就是把我们搬迁到人类活动较少,且生态环境与长江相似的水域,建立迁地保护区。

  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天鹅洲长江故道,就是这样的一片水域。它曾是长江一部分,由于长期水流冲刷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滔滔江水最终挣脱束缚,经过自然的“裁弯取直”形成新的通道。原来的江段逐渐与长江隔绝开来,成为长江故道。这里的水质和长江水质状况相近,水中鱼类资源丰富,我们不愁没吃的。

  1990年11月,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包括我爷爷奶奶在内的第一批5头长江江豚,从长江干流搬迁到天鹅洲长江故道中。此后3年,陆续又有10余头江豚来到故道生活。爷爷奶奶说,这里除了水域面积小一些,其他方面都跟长江里差不多,而且人类活动比干流少很多,可以不受干扰地栖息、繁衍。

  1992年10月,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批成立,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外来户”,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家。保护区位于湖北荆州石首市,范围包括89公里长江石首江段和21公里天鹅洲原长江水道,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

  这些年来,为了让我们在这个新家安心生活,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们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会定期到故道开展种群普查,为我们做体检,监测我们的身体状况和生存环境,给我们喂食、治病、护理;成立了专门的巡护队,10多名江豚巡护员每两人一组,通过步巡、车巡、船巡等方式,日夜守护在保护区沿线,防止不怀好意的坏人前来偷捕。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2008年初的那场冰雪灾害。那天深夜,气温骤降,整个湖面几乎全部结冰,我和同伴们没法到水面换气,只得不停地用脑袋顶破冰层,许多同伴撞得头破血流、伤口感染。

  正当冰层越来越厚,我们快陷入绝望之际,保护区派来的破冰船突然出现,将坚硬的冰层劈开一道口子,我们纷纷跃出水面,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几天后,一批科研人员将我们捕捞上岸,为我们涂抹药水、注射消炎针剂和抗生素,开展全面体检、治疗。后来,22头受伤江豚全部康复,其中5头怀孕江豚,后来都顺利生产。

  有一段时间,一些居民在故道周边搞围湖造田,导致湿地退化、水草和鱼类资源减少。近年来,保护区开展的巡护监控、季节性水体交换、修复湿地、搭建人工鱼巢等保护措施不断完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得到修复,我们的食物不仅来源越来越多,品质也越来越好。

  这两年,保护区还引进了智能监控设备和无人机,在重点区域安装水下摄像头等智能设备,建立起巡护监控网络。有了这些先进的“黑科技”,我们更有安全感了!

  在保护区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悉心守护和照料下,经过一代代的繁衍生息,我们的种群数量从最初的5头,增加到了今年初的101头。在这期间,我也出生了,现在我们一家已经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小伙伴们多了起来,湖里面的鱼却有点不够吃了。为了减轻故道的生态环境承载压力,2021年4月下旬,科研人员对我们进行“豚”口普查和全面体检后,挑选了18头身强力壮的小伙伴,通过专业车辆和护理人员护送到何王庙故道、湖北洪湖老湾故道等多个迁入点。

  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出去“开辟新的根据地”了。最近几年,天鹅洲保护区已经向全国各地的5个迁地保护地输出江豚24头,成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源输出的重要基地。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家,生活越来越好,全国迁地群体总量已超过150头。

  随着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长江江豚保护措施、机制不断完善,不仅是在长江故道,在长江干流,我们的小伙伴们也愈发活跃起来。在我们天鹅洲故道隔壁的长江石首段,常年栖息着20余头江豚;在长江中上游的宜昌、武汉,下游的江苏南京等多地,市民目击我们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很多人说,“微笑天使”回家了,其实这是我们在向你们打招呼问好呢!

  现在,我们种群的数量正在慢慢得到恢复。我们真诚地希望和人类成为永远的好朋友,世世代代和谐共生、友好相处。期待未来,不仅是我们的种群,长江里面其他珍稀水生生物种群都能不断恢复,为这条美丽的母亲河增添更多生机与活力,让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最后,热忱地欢迎您,有时间来湖北石首实地走走看看,亲身体验“中国江豚之乡”的别样魅力!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长江江豚 

  2022年新年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