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 > 行业热点
投稿

山东沂南县乡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9-10-26 13:46: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想都没想到,俺们这里能变得这么美这么好,你看这水泥路修得多光滑,原来是土路,一走那个尘土这么厚,感谢党的政策好啊!”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向记者介绍的,是山东省沂南县双堠镇仲山村村民黄传祯,今年已经83岁了,记者碰到他时,他正跟老伴坐在村头看光景。

  黄传祯的儿子在外地上班,他跟老伴原来一直住在县城儿子家里,有次回老家看到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他不顾儿子再三挽留,坚持搬回老家村里住。

  黄传祯赞不绝口提到的村里的“好”,在记者眼中也的确不差。远处青山含黛,水清鱼游的小河从村前流过,“环境好一点,心情好一天”的标语竖立在岸边,河边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沿桥走进村里,水泥路笔直宽阔、干净整洁,红墙灰瓦在绿树掩映中格外夺目,农家院里红彤彤的石榴压弯了枝,绿色的藤蔓爬满了院墙,好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仲山村脱胎换骨的巨变,正是沂南县双堠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

  沂南县双堠镇党委书记刘树昌告诉记者:“近年来,双堠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生态农业齐头并进,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着力打造美丽生态宜居小镇,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加强污染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作为一个加工业重镇,双堠镇坚持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并重,强化日常管控,开展石英砂企业专项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治理,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双堠镇以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为重点,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管控,着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对全镇所有石英砂企业实施DCS控制系统建设,加大塑料加工企业烟气治理力度,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确保烟气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为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在去年完成燃煤小锅炉整治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清零”工作。加大污染在线监控和巡查力度,8家砂石料场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设备。

  围绕“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双堠镇切实落实河湖堤坝管理保护责任,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总河长、镇长担任副总河长、镇人大主席担任总督查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镇共有河长30人,其中镇级河长17人,村级河长13人,安装了16块河长制公示牌。建立工作台账和巡查制度,全面掌握所管河道周边的污染源,加强日常巡查,并就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目前,全镇已组织开展河长巡河、巡库、巡坝塘累计270余次,发现问题12个,提出整改方案12个,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河道清理整治6次368人次,周边河道沿线群众开展河道清理整治16次1265人次,有效维护了全镇河湖水生态环境和水安全保障体系。

  为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去年双堠镇改造完成无害化农村厕所3140户,安装路灯316盏,硬化路面6.12万平方米,购置8立方侧挂式垃圾清运车1台,更换垃圾桶550个。

  发展生态农业,农民“钱袋子”鼓了

  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双堠镇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中,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实现了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一个产业彰显一个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

  在双堠镇黑山安村,5200多亩“双堠樱桃”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由于黑山安村气候优势明显,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所产出的樱桃口感甘甜,色泽鲜艳,已经成为该村的招牌农产品。

  黑山安村党支部书记周玉贵说,刚开始樱桃的经济效益并不高,每亩地一年才卖三四千块钱,到后来慢慢时间长了,摸索出经验了,这两年的作物收成很好,能达到万元以上。每到丰收季节,都会有人上门来收购樱桃,种植户根本不愁销路。

  2016年3月,“双堠樱桃”作为优质农产品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借助电子商务的优势,远销全国各大城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品牌农产品,给当地种植户带来丰厚收益。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双堠镇梭庄村,成片的苹果种植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前来进行采摘的游客和合同采购的果商络绎不绝,到处一片繁忙景象。

  梭庄村苹果种植户王玉说,他今年种了20亩,依照往年的平均市场价,一亩地能收入5000元,今年仅苹果的收入即可达到10万元。

  “我们瞄准绿色旅游、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建设目标,围绕旅游优势产业和资源,延伸完善产业链,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双堠樱桃’ ‘双堠西瓜’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按照‘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建设双堠镇气象物候园、仲山葡萄采摘园等五大农业园区,计划打造万泉山田园综合体一处,充分彰显当地农业特色,努力建设‘农旅融合,康养宜居’美丽生态宜居小镇。”刘树昌说。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