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满两个月,但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却一直热度不减。最近,各大城市将施行新垃圾分类的新闻不断,垃圾分类在全国的推广将给环保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前段的AI智能识别系统应运而生,终端的垃圾分类产业也被资本市场炒得火热,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估算,未来10年,垃圾分类带动的产业规模大概有4000亿元。
上海湿垃圾资源化达4600余吨/日
有消息指出,上海自垃圾分类以来,法规实施第一个月,上海城管执法部门依法查处违法案件872起,其中查出单位违法798起,个人74起,责令当场或限期改正8655起。
上海垃圾分类的推进势头超过预期,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干垃圾焚烧能力已达1.93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4600余吨/日,今年底,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将提升至5800吨/日。据统计,7月份,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已达到4400多吨;湿垃圾日均分出量约8200吨,较2017年的3500吨翻了一倍多;干垃圾日均末端处置量为1.71万吨,相比2018年的2.19万吨/日下降了约21个百分点,减量效果明显。
“垃圾分类,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分好了,后面怎么运输,怎么处理呢?”质疑垃圾分类的声音也在不断发酵。长江商报记者走访了解,目前,不少城市已经建有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也能变“电能”。
武汉绿色动力(12.080,0.00,0.00%)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在湿垃圾仓内,通过抓斗将湿垃圾进行堆放、发酵,充分析出其中水分,然后入炉焚烧发电。垃圾仓内设有垃圾渗滤液收集系统,通过管道送至渗滤液处理站,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形成“中水”,可在厂区内循环使用。
该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已经分类的湿垃圾(厨余垃圾)都是送到这里处理,目前的湿垃圾日处理量250吨左右,今后随着垃圾分类的区域越来越多,湿垃圾量也会越来越大。
“垃圾分类做好了,末端处理时的污染排放就会降低很多。”该负责人说,分类到位,焚烧发电量也会提高。如果垃圾不分类,环保治理成本较高,如果垃圾分类后再处理,环保耗材用量可以降低30%。
相关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各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从46个重点城市增加到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相关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垃圾分类成了全中国人要面临的问题时,“你是什么垃圾”不再是上海人每天纠结的问题了,针对于此,各类垃圾分类“神器”问世,淘宝、京东、美团也是嵌入了垃圾分类的识别系统。
京东金融APP推出了“垃圾分类助手”,用户要查询垃圾类别时,只需要打开京东金融APP,在首页点击“垃圾分类”进入功能,然后输入如薯片、薯条、猫砂、毛发、小龙虾等任意查询词,“垃圾分类助手”就会反馈垃圾分类结果,并提供垃圾投放指导。
杭州的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在即,各类相关措施都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淘宝造物节推出的创意垃圾桶,将把白蛇传、西湖风景乃至影视剧里的“四大渣男”等元素均融入垃圾的四个分类中,用“脑洞创意”吸引市民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除了淘宝造物节的创意垃圾桶,淘宝还派出了人工智能。近期,手淘应用里的“拍立淘”扫一扫功能就将新增“AI垃圾分类”选项,用它扫描垃圾之后就能直接反馈“这是什么垃圾”。
美团外卖青山计划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院,利用外卖菜品大数据优势,在美团外卖APP“我的”入口中新增“分类助手”功能,帮助用户解决垃圾分类难题。在该功能下搜索“餐盒”即可自动关联出“外卖餐盒”“玻璃餐盒”“冲洗过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等多个针对外卖行业的定制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