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是一种在环境大气中天然存在的能强烈吸收紫外辐射的,具有较强氧化性的并伴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痕量气体。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臭氧到底是保护伞还是污染物?接下来就跟大家介绍一下。
臭氧浓度从近地面到50干米高空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不同高度的臭氧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我们把臭氧分为平流层臭氧和近地面臭氧,平流层的臭氧:在平流层内存在一个高浓度的臭氧层,它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起着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作用,所以说平流层内的臭氧层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伞;近地面的臭氧:若臭氧在对流层(近地面)的浓度增加,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因比,在采取措施保护平流层内臭氧层的同时,还需防治近地面的臭氧污染,提高公众对臭氧的健康防护意识。
近地面臭氧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两个主要方面。研究发现,臭氧污染可以对人体构成多种危害。臭氧浓度约为200微克立方米时,对眼、鼻、喉有刺激的感觉。浓度1300微克/立方米时气泡气体扩散能力将显著下降。浓度为2000-4900微克立方米时:呼吸1-2小时后,能使肺细胞蛋白质发生变化,眼睛和呼吸器官有急性灼烧感,并且中枢神经发生障碍,感到头痛。
那么公众该如何防护臭氧污染呢?
面对臭氧污染,尽量待在室内,室内的臭氧浓度比室外低50%。外出要采取保护措施,老人与儿童对臭氧污染更敏感。平时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减轻污染物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