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 > 行业热点
投稿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提“容错” 再禁“一刀切”

2019-07-13 17:04:20 来源:新京报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即将全面启动。7月8日,生态环境部致函此次被督察六省市和两个央企,要求坚决禁止搞“一刀切”和“滥问责”,并简化有关督察接待和保障安排,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另外,本轮督察首次允许实行容错机制,鼓励有关干部担当作为。
 
 
 
 
 
 
 
 
 
 
 
 
 
 
 
 
 
焦 点 1
 
 
 
 
 
为何首提“容错机制”?
 
 
 
 
 
 
这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提出可启用容错机制。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随后,各地制定出台了相应实施意见。
 
  在地方层面,浙江、山东等省份出台专门针对环保干部的容错实施意见。
 
  在两省规定的具体容错情形中,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主动担当等,成为界定容错的关键词。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广受关注。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整改,不过,一遇到环境问题就“问责环保”的情况时有发生。有评论指出,制定针对环保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有利于让环保干部轻装上阵。
 
有专家认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新时代下的重要任务和支撑。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环保的效率和监管至关重要。
 
  这其中,问责不是目的。进入新时代,环保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在不断创新,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差错,创新就是“试错”,“试错”就应该允许“容错”,以此来鼓励和激励干部。
 
 
 
 
 
 
 
焦 点 2
 
 
 
 
 
为何再提禁止“一刀切”?
 
 
 
 
 
 
2015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以来,“一刀切”现象经常出现在督察组通报中。
 
 近日,我国首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规定明确,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等“一刀切”方式应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情形,涉嫌犯罪的,将按照有关规定移送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此前,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回应过“一刀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常务副主任刘长根曾表示,个别地方担心督察问责,不分青红皂白,采取紧急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一刀切”的方式应对督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这是对督察的“高级黑”。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假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名义开展违法违规活动。
 
6月27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表示,“一刀切”是老话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曾发现不少“一刀切”情况。“一刀切”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切身利益。
 
 “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决反对‘一刀切’。一旦发现,将严肃查处,并向社会公开,发挥警示作用。”翟青说。
 
 有专家认为,“一刀切”简单粗暴,尤其是涉及民生方面的“一刀切”,严重影响老百姓生活。一方面,哪些企业或设施需要淘汰或关停,要明确环保标准,操作和程序规范化。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发展,许多环保高科技逐渐进入工厂企业,对一些手续合法但是排放等不达标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允许企业寻求技术帮助来降低污染排放。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