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 > 行业热点
投稿

第二批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近4万件群众举报

2019-05-21 14:46:37 来源:生态环境部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自2019年5月5日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向辽宁、吉林,山西、陕西,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10省反馈“回头看”督察意见。反馈会均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督察组组长宣读反馈意见,省委书记作表态讲话。至5月15日,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工作全部完成。

  第二批“回头看”督察意见体现四个方面突出特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将“回头看”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梳理分类,逐一明列地方在督察整改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和“一刀切”等情况,并同步移交56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

  二是统筹两个重点。既围绕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又针对各地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察;既咬住督察整改不力问题不放,不解决问题决不松手;又加强重点领域专项督察,聚焦精准深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三是突出典型案例。在“回头看”进驻期间公开29个典型案例基础上,反馈期间又公开22个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更好地聚焦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发挥震慑效果。

  四是注重客观评价。根据各督察组督察实际情况,客观评价10省份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效果,其中湖北、吉林、贵州等省取得显著成效,湖南、安徽、四川、辽宁等省取得重要成效,陕西、山东、山西等省取得积极成效。

  总的看来,各地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将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强化部署推动,切实解决问题,注重长效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明显的整改效果。但也发现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思想认识仍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站位不高,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足,对督察整改工作要求不高、抓得不紧,部分整改任务进展滞后;

  二是敷衍整改较为多见,整改要求和工作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甚至敷衍应对;

  三是表面整改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放松整改要求,避重就轻,做表面文章,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是假装整改依然存在,有的在整改工作中弄虚作假、谎报情况,有的假整改、真销号,有的甚至顶风而上,性质恶劣。

  “回头看”开展以来,10省份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督察组交办的38141件群众环境举报,截至目前已基本办结,其中,责令整改15289家;立案处罚4016家,罚款3.2亿元;立案侦查238件,行政和刑事拘留127人;约谈2159人,问责2571人;推动解决3万多件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吉林省针对东辽河污染治理不力问题,对时任辽源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作出免职处理,产生了极大的震慑效果,对全省乃至全国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都具有警示作用。

  随着第二批“回头看”反馈工作结束,标志着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全部完成。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受理群众举报21.2万余件,合并重复举报后向地方转办约17.9万件,绝大多数已办结,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件。其中,立案处罚4万多家,罚款24.6亿元;立案侦查2303件,行政和刑事拘留2264人。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移交责任追究问题509个。目前,第一轮督察移交问题已完成问责,两批“回头看”问责工作正在开展。通过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有效压实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取得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效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做好各地督察整改工作的分析、调度和抽查,并对重点整改任务实施定期盯办。针对督察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将咬住不放、一盯到底,直到彻底解决。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