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 > 行业热点
投稿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这些快要失传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2018-12-22 09:49:03 来源:空气巴巴 作者:张振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冬至(2018.12.22)

夜长日短·数九寒天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阶段,也就是“交九”。民间习惯于自冬至之日起数九,从冬至这天算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即:数九寒天),数到九个“九”,也就是八十一天后,便迎来了春暖花开。

冬至有哪些习俗?

“冬至大如年”,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延续至今。古人认为冬至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祈福:《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贺冬:《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这天吃什么?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南北方在冬至期间的饮食习惯还是有些差异的。

1、饺子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流传而来。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吃饺子的习俗由此产生,在北方地区比较盛行。

2、馄饨

 

过去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现在吃馄饨多流传于南方。

3、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源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今日冬至

身在远乡的你

是否泛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别神伤  

这个冬至空气能取暖神器为你暖心

助你安心度寒冬

最后,空气巴巴祝愿大家

冬至快乐  健康过冬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