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张金海:把环卫工作干到脊髓里

2018-10-30 06:35:11 来源:央视网 作者:立双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当自己的成果从想到、实施、完成、修改、再实施、再修改……直至完成,经过了加班加点,精神高度紧张,甚至有虚脱的感觉,突然峰回路转,成功啦!非常有成就感,这个过程带给我很多快乐,我一直在享受这种快乐……  

     

  “我确确实实是个环卫工人,扫大街、疏掏厕所、管理垃圾场,修理污水处理设备和清洁工具,这些全都干过……”在全国人大培训中心的大厅里,张金海真诚地讲述着他的经历。

张金海是山东省东营市市容环境卫生处的一名高级技师,拥用60多项技术革新和项目改造,31项国家专利,同事称他为环卫工人中的“爱迪生”。他也是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8年2月,他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大会第一次会议。

一个环卫工人,每天面对着又脏又臭的垃圾和厕所,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工作热情?还能获得那么多项奖励?

我的发明就是减轻环卫工人的脏和累

1993年,张金海从部队退伍,来到东营市环卫处当起了环卫工人。一边做城市市容监管,一边和环卫工人打扫道路卫生,后来还承担公厕的保洁管理和设备维修。

干净的市容是环卫工一扫把一扫把“扫”出来的,刮风下雨有泥泞,地上的树叶和垃圾就得靠手捡。面对这样原始的清洁工具,落后的管理模式,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状况,脱下军装的张金海没有失落,没有烦躁,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

他深知环卫事业的重要意义,他深信如果用心去干,扫大街也能干出个样来。

体会到了环卫工人不容易,环卫工具不合理。“一定要改变”这种信念督促着张金海在环保设备改良和创新方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研究。

“从部队开始,我就有一个信念: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心来干,用脑来想,用手来做,直至干到最好。”

凭借在部队自学的电器维修技术,他买来元器件,设计图纸,勾勾画画、拆拆装装,反复修改,多次论证,实验了无数遍,最终发明了可伸缩环卫专用扫把。扫把由伸缩把柄、伸展扫把头和防灰尘飞扬系统三部分组成。在清扫道路时,可调节多功能组合杆的长度,也可调节扫把头的宽度,打开防尘罩,可以防止尘沫乱飞,既轻便,又省劲,还有利健康。他还发明了不用下蹲和弯腰的捡拾器,在扫把扫不净的地方使用。

新工具的使用减轻了环卫工的劳动负担。后来,张金海所在的单位又投入了很多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这下张金海以为能松口气了,谁知在应用中,这些设备或质量、或设计总存在缺陷。张金海一边使用,一边开始对各类环卫设备进行研究,就设备缺陷进行革新改造。迄今为止,他已拥有了60多项技术革新和项目改造,申请了31项国家专利。

“我的发明和创造就是要减轻环卫工人的脏和累。我很愿意思考,愿意设计,看到工作中不合理的,不好用的,费水费电的,费时费力的都要对它进行改造。”  

     

  曾经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

1997年,张金海调到综合办,承担了公厕的保洁管理和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2003年腊月,天出奇的冷。有人说厕所不出水了,张金海一看,是电磁阀冻了。电磁阀安装在墙体内,由于墙薄,外边冷,温度低,造成了大面积冻堵。为保证春节期间厕所的使用,他一边买电吹风逐个吹开,一边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他放弃了春节所有的娱乐活动,终日把自己埋在元器件里,把精力耗在图纸上,经过了拆拆装装五六十次的实验,一个月后,他发明了分体式红外线便池感应接收节水器。这个节水器的优点是:一不怕冷,把所有厕所感应器电磁阀安装在一起,放在容易保温的工具房、管理间或洗手台下面,进行简单地保温处理就不会冻堵;二是便于施工,避免凿墙破洞,破坏承重墙体,三是便于维修人员的保养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三是更易节水,普通厕所的阀门坏了会出现长流水现象,这个阀门旁边还有备用阀门,关闭备用阀门,就不流水了。半年后,这个设计在东营及附近城市推广,后来省外城市也开始应用,这个发明获得了山东省推广创新成就奖。

无独有偶,为了解决东营市妇幼保健院公厕独立式小便蹲位浪费水的问题,张金海又购置了一大堆电子元器件、万能电路板、机壳和感应探头等,制作出能够根据如厕人员多少而控制冲洗便池的节水控制器——“智能数控式节水器的控制电路”,这个申请了专利,也是他的第一个发明专利。

在管理厕所这几年,张金海的发明实实在在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无线红外厕所水箱便槽节水控制装置”、“分体式红外感应便池冲洗器”、“长槽沟式公厕红外节水器”等多项发明,不仅起到良好的节水效果,还解决了同类产品维修困难、又脏又臭、易漏水等问题,突破了使用红外感应器时必须凿墙挖洞破坏墙体的技术难题。

张金海的“厕所革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给他带来一系列的荣誉。

“分体式红外感应便池冲洗器”被评为“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公厕智能节水多介质循环冲洗装置”被评为“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全自动红外感应便池冲洗装置”获得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智能化生态节能公共厕所循环冲洗处理系统”获得了“东营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  

  不去垃圾场就不是一天

2008年,张金海挑起了东营垃圾处理场改扩建工程的重担。从工程设计、组织工程招投标,到确定施工和监理队伍、组织具体实施建设,张金海冒着酷暑、顶着风雨,在污水横流、恶臭熏天、蚊虫叮咬的环境下,一干就是111天。在垃圾场设备安装调试期间,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有时干脆就吃住在工地上。

为此,父母、爱人和孩子多有怨言,爱人更是骂他“神经质!不去垃圾处理场就不是一天。”

一天,突降大雨,垃圾处理场进场道路和卸车平台被冲毁,积水深达半米,垃圾运输车无法入场倒垃圾。已是下班时间,张金海接到任务迅速赶往垃圾填埋区,仔细查看情况,认真勾画整治方案,工作到很晚。第二天早6点,冒着硫化氢、沼气严重超标的危险,张金海又匆匆奔走于污水横流、蚊蝇如麻的垃圾作业上,一边指挥挖掘机、推土机倒运垃圾,一边组织建设卸车平台和加固进场道路,整整持续了23个小时,进场道路和卸车平台修建完毕,垃圾运输车能够顺利通行。

一次,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备的气压阀门坏了,在厂家多名技术人员2天维修无果,购进新设备需等待2个月的情况下,为解燃眉之急,张金海亲自对阀门进行就地维修。又是一番的思考,又是一番的研究,他把损坏的微型电机拆下,利用高倍放大镜和精密仪器焊接工具,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查出原因,维修成功,为单位节约了设备更换所需资金12万元。

对垃圾处理的研究,张金海是与时俱进的。

他利用在北京劳动关系学院学习的机会,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垃圾分类收集装备不完善,对此开始长达三年之久的研究,研发出一套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装置。为了验证装备的实用性,2016年春节,举家特意去上海过年。大年初二,别人在全家团聚,喜贺新春之际,张金海却从徐汇区跑到松江区,又从松江区跑到静安区,冒着寒风连续蹲点4个多小时,详细观摩小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投放和分类收集的具体情况,从中吸取了经验,否定了自已的设计,重新规划新的方案,又经过几十次的修改和论证,终于成型定稿,发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一举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17年该技术经过浙江联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鉴定,在国内属于非常领先的技术成果。

今年,张金海把他目前研究的“归属地生态链”垃圾处理模式带到“两会”上。这个模式就是分类收集垃圾,回到归属地去处理,即从哪儿来的回到哪儿去。苹果皮、剩菜剩饭,来源于土地,就得回归土地;来自工业合成的垃圾,回归城市工业进行处理,而不是简单地掩埋;白色垃圾可以烧掉,焚烧可以发电,有再生的可以提炼柴油;有毒垃圾如药品、电池、灯管、油漆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分级处理,没条件的暂存……他的理念和模式得到山东省人大领导认可,现已安排他起草撰写“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指导意见及相关管理办法、条例、法规及考核评比细则”,拟在全省推广。  

     

  把该干的工作弄到脊髓里

技术创新是引领环卫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一线环卫工人,张金海从事哪项工作,就在哪个领域搞发明,搞创新。

张金海的小发明解决了环卫工作的大难题,提升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资金和资源。

张金海称自己是“倔驴”,就是这个“倔”,迫使他必须把工作弄明白,别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张金海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迎难而上,这么多年他都是这样。

“用心去干,把该干的工作弄到脊髓里,干到极致,啥都会了。当自己的成果从想到、实施、完成、修改、再实施、再修改、直至完成,经过了加班加点、精神高度紧张,甚至有虚脱的感觉,突然峰回路转,成功啦!非常有成就感,这个过程带给我很多快乐,这是别的东西替代不了的,从部队到现在,我一直在享受这种快乐。”

张金海当兵五年,在部队上从事工兵,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个工种。在部队学会了修内燃机、发电、定向爆破等技术。

“北京的电还有我的功劳呢!90年代初,为给北京输电,在宣化南阳山架高压线,‘哄’的一声‘炸啦’,那个爆破器就是我按的,CCTV还进行了报道。”

由于表现好,张金海被送到石家庄陆军学院教导大队学放映技术,自学了无线电知识。部队离城市较远,设备坏了维修不方便,张金海就主动来修,修喇叭,修扩音机、修电影放映机、修发电机……凡是坏的设备被他看到,他都主动去修,为团里节约了大批资金,同时还搞起了小发明和小创造,经常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参军不到半年时间,就入了党。

提起在部队的“发迹史”,张金海满脸的自豪。正是这段经历,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就了今天的张金海,成为了环卫工中的“爱迪生”。

对工作,他研究与思考的认真劲儿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环保作业时,每次碰到问题,我总惦记着如何攻破,如何解决,从不考虑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这样干着干着,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就逐渐多了起来。”

对家人,他有太多的愧疚。

2000年女儿出生,爱人剖腹产拆线时,刀口没愈合好全部开裂,急需二次手术,医院等待签字,可他因参加城市卫生“双创”工作,没能及时赶到医院,只能由他的哥哥代签。

他的父亲在世时,患皮肤肿瘤,经常住院,白天忙,只能晚上陪床,搞得老父亲不断地质问:“你就这样忙吗?你又不是领导,就是个普通工人,你图个啥?”。

他的母亲病危,正开展由他策划组织的东营市第六届环卫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到比赛结束后才匆忙地跑向医院……聊起这些往事,张金海潸然泪下。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单位里,他还带动了一批人搞技术创新。2007年,张金海组建了创新工作室,由16人组成,主要是搞发明创造,技术革新。2012年,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技术协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金海创新工作室”诞生,成为山东省首批命名的四个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之一,该工作室在2013年被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东营市财政局授牌“张金海首席技师工作站”,2014年被山东省总工会授牌为“张金海劳模创新工作室”。

他感谢国家和时代赋予他的一切,他要把“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发扬到极致。多年来,只要接到任务,他从不斤斤计较,挑肥拣瘦,困难面前主动加班加点,一个接一个把难题攻破,他的成绩有目共睹。  

  他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第五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山东省最美职工、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职工十大发明家等十几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017年他当选为东营市市委候补委员;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张金海握着总书记的手,激动地说:“我是东营市环卫处张金海,我代表广大一线环卫工人向您问好!”总书记连连回答:“好!好!好!”。

在外人的眼里,这是莫大的褒奖;在张金海的心里,这是更大的责任,也是更强的动力。 

张金海,山东省东营市市容环境卫生处高级技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本文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责任编辑: 任志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