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美国GPS齐名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当代中国一张耀眼的“国家名片”。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徐颖便是这“大国利器”建设队伍中的一分子。
徐颖在众多科研工作者中脱颖而出,缘于她2016年一次颇接地气的北斗科普讲座的视频。“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妙语连珠”“语出惊人”……网友们对她的讲解评价极高。而后,“学霸”“女神”“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年轻的女博导”等昔日光环被一一曝出。
顺其自然的“学霸”
徐颖是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但对于“学霸”这个称呼,她不是很认可。“我不是学习最好的,只是学习对我来说不是问题。”
因为没人带,四岁半便被当老师的妈妈送进了一年级,但这个“混”在人群中的小个子不但没有给班级拖后腿,反而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而高考的不佳状态,没有让徐颖考上理想的学府,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对于知识的追求。
研究生选专业时,徐颖起初并没有太多规划,只因为感觉“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而选择了相关专业,并有幸跟着导师研究“北斗”相关课题,从此开启了她的“北斗”生涯。
“对于这个专业,当时谈不上特别热爱,但也干得下去,一切都很顺其自然。” 徐颖还是这句话。
2010年,徐颖博士毕业,那年正逢中科院二代导航专项总体部成立,她又这样“顺其自然”地就业了。
渐渐地,徐颖发现自己越来越适合做科研,工作状态如鱼得水。2015年,年仅32岁的她成为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年轻的博导。“我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不大,但学生好像都挺怕我。”徐颖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我有这么可怕吗?”
享受科研中的“发现”
在官方的简介中,徐颖的业绩是这样描述的:
长期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建设工作,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二代导航专项、科技部等多个国家级项目的支持,作为负责人,承担的课题经费超过5000万元,
获得中科院北京分院第二届启明星优秀人才奖,
获得首届遥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计划,
是科协“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关于北斗系统的科普视频点击率超过两千万……
面对这些让大众“给跪了”的成就,徐颖轻描淡写得像是完成了一项手工作品。
“北斗是一个很大的系统,我们做的主要是地面的接收机部分。”
“所有的工程项目都会有攻坚,这个过程不外乎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这一次次探索的过程,正是徐颖最享受、最有激情的部分。
当然,徐颖说,投入很多但最终发现思路是错的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科研需要一点点运气。”不断碰壁也会让徐颖有挫败感,而排解的方式也会像普通女人一样——买买买。之后再重新开始。
担心20年后没有学生
2016年6月,徐颖“平平淡淡”的科研生活突然被打破。
那时,在中科院“self格致论道”讲坛中,她的一场关于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科普讲座的视频一经发布,在互联网上立刻圈粉无数。徐颖的讲述,让原本晦涩的“北斗”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正确认识了这个“国之重器”,更掀起了北斗导航的科普热潮。
“在我小时候,很多孩子的职业理想是科学家,大家觉得这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会这样认为了,很多孩子告诉我,他们长大了要做明星。”这样的答案让徐颖很担心,“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在流失,再过20年,我是不是就没有学生了?”“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未来一定是靠科技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普及就变得和科研创新同等重要。每个科研工作者都要对此负起责任。”现在,只要时间允许,徐颖就会去应邀参加各种科普活动。
请不要给女性贴标签
徐颖之所以受到公众关注,“优秀女性科研工作者凤毛麟角”也是关键因素。“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评价体系不同:家庭是女性最大的标签,事业是男性最大的标签。”徐颖对此传统观念不以为然。
对于正在“路上”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徐颖建议,首先,要想好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并适合这件事情。如果选择科研工作,那么,就要做到严谨,创新,耐得住寂寞,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说有20%的女性适合做科研工作,而你正是这20%女性中的一员,那么,对你自己来说,适合做科研的概率就是100%。”徐颖认为,女性不要被传统观念中的适合做什么行业所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