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风云人物
投稿

告别Old Money时代,91岁“香港巴菲特”李兆基宣布退休

2019-04-12 21:04:58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屏幕快照 2019-04-03 下午4.17.00

李兆基同岁的李嘉诚曾坦言“这是退休的最好时机”,而伴随他们谢幕的,是港商时代的远去、中国经济的转型,以及社会财富变迁的缩影。

综合编辑丨高欢欢   头图来源丨视觉中国

 

香港有二李,一个叫李嘉诚,一个叫李兆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李嘉诚涉足房地产、通讯、基础设施和零售业,李兆基的商业版图里也有房地产、酒店,但还有燃气和小轮业务。可以说,香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能看到二李的身影。难怪有人将香港叫做“李家的城”。

而李嘉诚、李兆基,连同郑裕彤和郭得胜,又被称作香港的“四大家族”,这些老派、低调的豪门巨富,曾代表一个属于Old Money的黄金时代。然而,随着郭得胜、郑裕彤相继离世,李嘉诚于去年宣布退休,这个时代正在逐渐落下帷幕。

现在,连李兆基也宣布退休了。

3月20日,恒基地产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收到公司主席及总经理李兆基通知,因年事已高,现正式考虑退休,将建议由两个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出任主席和总经理一职。

李兆基有“香港巴菲特”之称。关于投资,他有一套“一元变八元”的理论:“我有一个理想叫穿云箭、过三关。第一关是以一博二、第二关是二博四,第三关是四博八。”但是再犀利的“穿云箭”,也有尽时。李兆基现年91岁。该是二代们站到舞台中心的时刻了。

时代呼啸而过,过去即去,未来已来。

“富二代”的进阶:从金铺掌柜到地产大亨

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也需考虑历史进程。李兆基除了天赋过人,但更重要的是生逢其时。

1928年,李兆基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市,1996年,李兆基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榜排名第四位,跃居亚洲首富。2019年,李兆基以300亿美元位居《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二位,仅次于财富总值317亿美元的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

但与白手起家的李嘉诚不同,李兆基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李兆基出生时,其父李介甫已经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

6岁开始,李兆基被父亲安排进商铺学习做生意;12 岁出任天宝荣金铺的头柜;15岁时,开始经营两间店铺。19岁离开顺德揣着一千元到香港闯荡。从老本行起家,后进军房地产,成立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源源不断地收买土地和不断生产出口品,开启“创业之旅”。

到了香港,利用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李兆基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生意,在香港站稳了脚跟。由于正值解放战争,不少内地有钱人带着财富跑到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和黄金买卖生意因此变得十分兴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并在内地解放后做起了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

自1958年起,长袖善舞的李兆基把目光投向了地产生意,不断扩大自己的资产版图,也逐渐与多位地产大亨有了交集。

同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得胜等八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当时,香港的物业大都以整栋出售,新鸿基凭借着分层销售和分期付款的创新销售模式,在香港地产界一炮而红,李兆基、郭得胜、冯景禧也因此赢得了“三剑侠”的美名。

地产的黄金时代里,拥有土地这个杠杆,人的财富也呈几何级数上升。

十年后,当“三剑客”将新鸿基顺利送进港交所之后,功成名就的李兆基选择离开新鸿基,开启了新鸿基之外的又一段商业传奇。

地产、资本两开花,跻身“四大家族”

凭借独到的商业思维,李兆基在香港商场上迅速崛起。

1972年底,李兆基与胡宝星合作,组建永泰建业有限公司,李兆基任副主席。此时香港股市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大崩盘,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但李兆基此时手里握着巨额现金,他看准机会,大肆压价购进土地和旧楼。

1975年,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李兆基成立恒基兆业,并于1981年将恒基兆业推上市。1988年,恒基兆业全面收购了永泰建业,他也取代胡宝星成为新一任永泰董事局主席。完成重组之后的永泰公司,从仙股涨到了三块多港币,

由此,李兆基创办的恒基与李嘉诚创办的长地、郑裕彤创办的新世界集团,以及郭氏家族的新鸿基,被外界并称为“香港四大家族”。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立恒基兆业后,1992年,李兆基与李嘉诚合作,开发香港中环的嘉兆台项目。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恒基地产迎来高光时刻。1990年到1996年,恒基地产的年营收由40亿港元升至153亿港元,市值由1990年的136亿港元跳升到1996年的1325亿港元。

经过多年发展的李兆基,已成为香港地产业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显要人物。李兆基的上市业务非常广泛,包括6家上市公司,横跨地产、能源、酒店、交通及零售等。除恒基地产外,还有中华煤气、港华燃气、美丽华酒店、香港小轮、恒基发展,总市值高达5143亿元。

目前,李兆基共计持有59.87%的恒基兆业、2.5%东亚银行、12%新鸿基公司、10%星洲新达城市发展的股份。此外,他通过恒基兆业地产持有71.8%的恒基发展、29.7%中华煤气、32.6%油麻地小轮和25%广州洛溪新城的股份。

伴随香港富豪财富增长的,是内地经济转型和香港“大时代”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李兆基看准时机进军内地市场,并参与了广东中国大酒店和花园酒店的项目,之后加快步伐,完成了以耗资33亿人民币的北京恒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投资项目。

不过,从2014年开始,随着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崛起,香港房地产企业在内地的市场份额一路缩减,同期,李嘉诚也开始出售内地物业。

恒基地产数据显示,2018年该公司在内地的土地储备约为3204万平方尺,而2014至2017年,恒基在内地的土地储备中自占楼面面积分别为1.36亿平方尺、1.27亿平方尺、1.01亿平方尺、3500万平方尺。

公告显示,2017年,恒基地产以17.27亿元的价格,向碧桂园出售了位于广州芳村尚待拆迁及清理的地块,这个项目原可建楼面面积逾1200万平方尺。同年5月,恒基地产再次甩卖内地物业,以人民币71.76亿元的价格向富力转让位于沈阳、鞍山、铁岭、大连及广州的9个项目的权益,项目原可建楼面面积合共约3900万平方尺。

除了房地产,李兆基在资本运作上收获颇丰,曾认购部分内地地产开发商股份,有着“亚洲股王”、“香港巴菲特”之称。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李兆基说:“知止而后能静,只有把冷静从‘危’中,才能捕捉‘机会’!”

2004年,李兆基成立兆基财经,管理家族在全球的65亿美元的投资,之后李兆基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引人注目。他先后斥资购买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国企股票,包括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国电力、中石油、中海集运、平安保险、交通银行、中远控股、建设银行等众多企业。2006年中国银行在港上市时,李兆基继续购入13.14亿股(约4.97亿美金),力挺中国银行。

同时,李兆基还投资地产企业。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李兆基斥资10亿港元认购新股,甚至导致散户疯买、机构参战。2014年,碧桂园遭遇瓶颈,急需改善负债结构、提升机构评级,李兆基旗下公司再次认购碧桂园2.5亿美元。此外,2013年,李兆基还在二级市场斥资4亿港元购入了旭辉控股4%的股权。

至此,以地产为核心的投资全面开花,李兆基家族因此积累了巨额财富。

同为香港富豪,李兆基和李嘉诚都生于1928年,难分伯仲的两人几十年间在商场上亦敌亦友。有意思的是,李兆基将自己小儿子取名李家诚,曾有人质疑这一做法是否是为了“调侃”李嘉诚,李兆基则表示,取名李家诚只是因为这个名字会给家族带来好运。

无论是故意为之还是巧合,如的李兆基和李嘉诚都已到了迟暮之年,输赢也只能留给后来者。至于能否延续父辈们创造的辉煌,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加以考量。

实际上,两人结怨源于一笔生意。九十年代初,李嘉诚和李兆基都看上了位于香港黄金地段的美丽华酒店。而美丽华酒店最大的股东是李兆基的生意伙伴杨志云。由于收购失败,李嘉诚因此损失了150亿。在香港商界看来,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利。

虽然,互为对手的两人关系暗流涌动,但在需要强强联手使得其利益最大化时,两人也能一笑泯所有。而这正与珠宝大王郑裕彤所言如出一辙,“一个商人最好永远不要有敌人。”

然而,即便头顶“亚洲股王”光环的李兆基,也有意难平。比如难抵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其间,多次看错后市,导致原本股票缩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嘲道:“我讲股票其实是多余的,这不是我的专长,我的投资公司只是私人公司,无顾客服务部、无佣金收入,我讲太多是‘捞过界’。我不是‘股神’,只是股民,最多是‘冒牌股神’。”

交棒商业帝国循序渐进

事实上,李兆基的退休部署早在多年前便已开始。

2011年9月至10月间,李兆基便一口气辞掉旗下33家香港附属公司的董事职位,其中八成的附属公司交由次子李家诚续任董事。

当时,恒基地产发言人曾对此宣称,这是为了精简附属公司的董事局架构,属于一般日常的商业安排。但即便如此,几乎所有业内人士都一直解读为:李兆基有意退休,并逐步把他的商业帝国交棒给儿子。

李兆基的退休显然是“循序渐进”的。2014年6月,李兆基又宣布因事务繁忙退任美丽华酒店主席一职,次子李家诚调任为主席兼行政总裁。到了2015年,李兆基的退休部署变得更为明显。2015年6月1日,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公告宣布,李兆基将于2015年7月1日起退任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提名委员会主席及薪酬文员会成员之职务,并由次子李家诚接任。

这一次,李兆基的退休计划更加明确。李兆基退任后,按最新公布,中华煤气及恒地将由李兆基长子李家杰及次子李家诚任联席主席。李家诚同时为恒发及美丽华酒店主席,李家杰则为恒发副主席。香港小轮由林高演任主席、港华燃气由陈永坚任主席。

坦承爱与大富翁玩“大富翁”游戏的李兆基曾总结过自己一生的经商经验,他始终信奉的一句格言是 “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在李兆基看来做小生意靠的是勤奋,而大生意靠的是计算精确。生意做得越大,本钱和盈利自然越大,一出一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都是很重要的。

作为超级富豪的李兆基,多次公开说千亿富豪并不好当,也不值得羡慕,他说,当大富翁要受到束缚,承担很多,背负很多,没有自由,就像活在金鱼缸当中。在他看来,最幸福的,应该是那些拥有几千万,做着自己得心应手的事,而且还能家庭幸福,暖意融融的人。但即便这样,他依然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能继续当大富翁。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