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大会举行,这是本市教育部门首次为“劳动”开会。市教委透露,本市正在制定“北京版”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
作为学农基地,中国农机院北京实验站站长杨瑞学建议,每名学生一周的劳动教育应纳入初中学习的必修课程,保障学时、纳入学分管理,考虑作为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部分。
目前,市级社会大课堂中涉及劳动教育内容的资源单位已经达到120余家,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达到200多门。中国农机院是学农基地之一,已经打造了“15858”工程,一条主线是“农事教育 提升素养”。五大行业分别是农林牧副渔。八大板块包括走进田间、走进现代农业;走进林业;走进渔业;走进生活、走进厨房等。此外,还有58门探究体验类课程。
“还有一定差距。”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说,本市将抓紧研制北京市的实施意见,更加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新发展。
老牌教育基地也为劳动教育出谋划策。杨瑞学一口气儿给出了4条建议。比如“要管理好、利用好已经建立起来的市级示范引领基地,打造国家级示范性、旗舰型基地;多措并举, 引导规范建立区级劳动教育基地,扩大学生受益面”“劳动教育基地要针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灵活设置不同形式、不同时长的劳动教育内容”“建议对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纳入初中学习的必修课程,保障学时、纳入学分管理,考虑作为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部分”“学校与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的常态化机制,构建学校、基地、社会、家长教育共同体”等。
目前,本市鼓励各区采用“3+6”专题教学方式。其中初中阶段劳动技术课程内容包括“木工”“金工”“电子”三个专题;辅学内容包括“种植”“数码摄影”“陶工”“烹饪”“服装”“机器人”六个专题。
同时,教育部门落实各学科平均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的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区和学校结合实际,开设家政等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
冯洪荣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劳动样态、劳动技术、劳动场所等,给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新技术、学习科学、脑科学等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人的学习过程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给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劳动教育等,都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