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大学小院
投稿

“论道稷下:图像入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0-01-12 03:41:39 来源:今日报道网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日前,“论道稷下:图像入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举办。论坛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山东大学《民俗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节日研究》编辑部、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处等具体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2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2019年9月,为进一步营建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发展,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策划设立了以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研讨、交流为指向的“论道稷下”高端学术论坛,鼓励学院教师根据个人和团队研究方向并结合学术前沿动态,组织、召开相关学术会议。本次“图像入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为“论道稷下”学术论坛的“开坛之作”,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加华教授具体召集和组织。
 
    本次论坛以“图像”“史学”及其“可能性与限度”为关键词,真正实现了跨校际、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对话,共涉及历史学、农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美术史等多个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在会议研讨阶段,学者们围绕“图像入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这一主题,就图像史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等问题做了深入讨论与阐发,为学界当下热议的“图像史学”及其构建、发展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沿碰撞的平台。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学院韩丛耀教授,分析了中国图像史学的学科场域、文化场域与构成场域,认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恰恰在于其书画同源、图文互构的特性,呼吁学者们以多学科的视角进入图像史学研究中去。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史》杂志主编王思明教授,以历史上的农作物及其图式演变为例,阐述了图像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及其风险,如望图生义、连续性不足、展现复杂关系与多元互动困难等,为此他倡导文理交叉、学科融合,以更好推进读图时代历史学的发展。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成一农教授,针对“地图入史”的瓶颈,提倡走到地图的“背后”,将地图放置在其绘制的背景和文化中去,以探讨其价值与意义。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加华教授认为,图像不仅仅只是一种史料,也是发声的主体,以图证史与以史解图为图像入史的两种基本路径,易出现误读与过度性阐释等问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以古文献为例,展示了图像在古代礼制中的地位和功能,认为祭仪中的图像是民间的传统,虽“礼中无图”,但礼与俗不能完全割断,图像在礼仪实践中无处不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像艺术研究所所长张从军教授,以汉代画像石为史料,深入剖析了汉代墓地祠堂的方位认知与空间布局的文化关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刘宗迪教授以“以图载史,史随图亡”为关键词,分析了《大荒经》的图像构成及其湮灭,认为《大荒经》的实质是“看图说话”,是一幅将天文星象、山海川泽、草木鸟兽等各类内容囊括于一图的“宇宙图志”。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宋丙玲副教授以“御容像”为素材,研究了帝王图像的服饰表现与政治意蕴,认为从冕服到朝服的变迁及其形式与内涵等,都彰显了历史真实与再造想象之间复杂、多样的关系。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图像史学》主编蓝勇教授,以南宋《万里长江图》为基本依据,从对地图上地名反映的具体年代的考证与景观区位的描绘两个方面,展示了对巴蜀地名与形胜区位进行细致考辨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施爱东,以海外漫画为基本资料,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中国龙”形象,剖析了其中体现的天下观与国家观,并阐述了“龙文化”的再发明与再建构过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练春海副研究员,以汉代墓葬中的树造型及树上之鸟的形象,从结构、形式层面并结合相关出土器物分析了汉代人的天梯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景超以历代《职贡图》为资料,从职贡图的流传与脉络出发,来认识《职贡图》之中的绘画传统、地理空间及其类型,进而剖析了古代中国“自我中心”的天下体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郎剑锋副教授以安徽凌家滩出土的玉鹰为素材,从玉料、尺度、组成元素等方面,对玉鹰的象征意义及“考古学的阐释作用”这一学科问题做了相关剖析。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郑岩教授以济南灵岩寺铁袈裟为例,以碑刻、史书、图像等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及佛像等历史遗迹为资料,展现了“铁袈裟”这一“圣物”的建构与制造过程。新疆大学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郭文忠副教授以《哈萨克贡马图》为核心资料,探讨了该图的源流与价值,并通过对比各类“贡马图”,分析了其中体现的清代宫廷文化与西域贡马体系。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耿金博士将水田作为推进高原水利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试图以明清滇黔苗夷图为切入点,复原区域水田的开发生命史,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探讨水田开发过程中的驱动因素问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民俗研究》杂志主编张士闪教授,以山东莱西市双山村《马氏族谱》为例,剖析了风格化叙事、个体性叙事、开放性叙事等民间图像叙事的三个维度,探讨了民间文献中的图像使用和文化功能问题。
 
    学术论坛期间,韩丛耀、赵世瑜、郑岩、蓝勇、王思明五位学者,分别做了《图像史学研究:基于图像史料的结构动力学思考》《回到水乡:对江南史研究的反思》《龙缸和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田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舌尖上的中国: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学术讲座。
 
    作为跨学科研究的新对象,图像史学是一种人们视觉化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诠释历史的新范式。鉴于图像史学的跨学科、前沿性特点,除与会者外,本次学术论坛还吸引了来自北京、青岛等地主动参会旁听的学者专家,会议现场研讨和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取得了大大超出预期的学术效果。相信此次学术论坛的举办,一定会为中国图像史学的构建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任志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