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律地安排作息、锻炼对健康大有裨益,但现代人生活忙碌,常常难以坚持。因此,不妨尝试将健康计划“化整为零”,“零存整取”打造健康生活。
“打碎”时间 主动运动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表示,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运动,即使活动时间、强度不固定,也能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将运动习惯融入日常生活,逐渐培养起终身运动、自觉运动的习惯。
上班族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态,肌肉、神经系统的疲劳感会逐渐加重。建议每隔30分钟—60分钟调整一下姿势,比如伸个懒腰,伸展脊柱,做些简单运动,如柔韧性动作,伸伸胳膊、扭扭腰,可缓解肌肉酸痛,改善体态。还可以举哑铃,做3组—4组,每组10次—15次,以保持骨骼和肌肉的良好状态。
老年人可做一些强度较小的运动,如抱胸动作,即站立后把手抬高,在胸前做抱球状,有助于激活人体气血,放松全身肌肉。还可以做揉腹动作,先用右手全掌在胃部顺时针方向揉摩100次,再用左手逆时针方向揉摩10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有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体能较差的老人,可通过散步、做家务、浇花、给鱼缸换水等进行锻炼。
少食多餐 预防慢病
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认为,食物在胃里的消化时间约为1小时—4小时,如果两餐间隔过长,容易产生饥饿感,导致过量进食。“少食多餐能避免饱食带来的伤害,特别是能减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负担。”
正餐之间加餐2次—3次比较合适。青少年可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还可以吃些水果、坚果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无糖酸奶、坚果、苏打饼干、黄瓜、西红柿等,对维持血糖有一定好处。脑力劳动者可在两餐之间吃点饼干、巧克力等甜食,促进体内内啡肽的产生,有助于缓解压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可吃些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柚子、猕猴桃等,还可以吃点红薯、玉米、芋头等粗粮,或喝杯热牛奶。建议睡眠不好的老人蒸些黑豆,每次加餐时吃20颗左右,帮助补充铁元素、花青素等,有助提高睡眠质量。
爱好多样 避免成瘾
陷入中年危机的成年人沉迷打牌、打麻将的例子并不鲜见。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解释,长期专注一件事会导致心理疲劳、情绪焦虑。将时间“打碎”是避免沉迷不良爱好的方法。迟毓凯建议,老年人每天看电视、打麻将等累计不要超过3小时,避免成瘾。最好动静结合,既要有适量运动,如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又要培养一些颐养身心的兴趣,如听音乐、练书法、下棋等,有助调节心情、平稳情绪、愉悦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