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绥江县新滩镇石龙村是一个韵味美妙的地方,坐落在金沙江畔半山腰上,是列为重点扶贫的贫困村。当地人介绍,石龙村的由来是石头多、泥土少而得名。村主任余太平介绍,“水库淹没的地方,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石头像蛟龙一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石龙因此而得名”。虽说法不一,石头多、土地少,当地群众依山而傍、顺坡建房是特点,连绵山峦、土地贫瘠等因素制约了群众发展。多年来,当地群众一直努力奋斗,可依然摆脱不了贫困的现实。2015年,昭通政法委挂钩扶贫该村,并派驻了3名科级干部驻村蹲点扶贫,34名干部包保168户,展现了一幅幅战天斗地、决胜脱贫的生动画面。
改善基础,项目开启“闭塞门”
石龙村山势大,群众居住分散,有村组23个,交通不便,进村组的道路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群众所盼所想的解决通路、通水、住房等基础设施问题。
挂钩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福昌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亲临该村调研,想良方、出良策。派出科长普德发、两名队员驻村,驻村后,他们挨家挨户跑,一驻就是20天,了解情况,收集民意,全面掌握石龙村的基本情况、贫困程度,他们围绕“如何扶、扶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论证,报领导批准,确立了“基础先行、教育保障,发展产业、全面带动、促进增收”的扶贫工作思路。
思路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最好的落实。市委政法委发挥优势,积极争取项目,申请建房资金110万元54户,户间道路硬化15万3万平米,王家包省级异地安置项目45万元、水利建设30万元,一个个扶贫项目的上马,扶贫扶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笔者了解到贫困户曾富财,“他满脸笑容,已经搬进了新家,现在正拉通电线问题”。
车应华、郎学卫两名队员,他们告诉笔者,“现已完成建房54户,兑现资金110万元;户间道路完成30000平方米,兑现资金11.25万元王家包省级易居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正提请验收,投入经费46.37万元;解决了王家包、村委会旁边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资金30余万元”,市委政法委从紧张的经费拨付30万帮助村委会建设。
兴建产业,助力打开“致富门”
据石龙村主任余太平介绍,石龙村全村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海拔345米,年平均气温18.9度,年降水量76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石龙村有半边红李子、栽种折耳根,但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市政法委把抓产业发展作为“重头戏”,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完成了两个林果采摘示范园林,一户生猪规模化养殖大户、一户林下养殖大户,一户林下种植大户任务。林下养殖大户黄红兵,他因为一次意外成了一名残疾人,他身残志不残,毅然决定在林下养鸡。挂钩干部罗时兵告诉笔者,“黄红兵现在已养殖800余只,加上李子的收入,年收入可达10万余元”。
通过政策扶持、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模式,扶持了“建设林果采摘示范园林”2个(天宝山、王家包),扶持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大户1户。
产业扶贫,带动群众走向了希望之门,迈向致富之门。
帮扶济困,惠民实事“暖人心”
市委政法委书记、各副书记轮流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慰问困难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视群体,为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指导扶贫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决战脱贫攻坚。委机关干部全体齐心协力,谱写着一曲曲扣人心弦、感天动地的扶贫赞歌。
今年3月的一天,挂钩干部李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话语中有几分喜悦,对方连声道谢,谢谢你,你帮助我家的猪出槽了,卖了5446元, 3个小娃娃上学不用愁了。”这是挂钩户蒋维琴报喜的电话。
还得从几年前说起,蒋维琴原本有很幸福的家庭,丈夫在一场意外中夺走了年轻的生命,自己在修公路中成了残疾人,唯一的脊梁也倒下了。家里有三个小孩,一个读高中,另外二个上初中,她对生活没有了信心,缺劳力是最大的问题。
摸底中,李伟挂钩蒋维琴家,知道情况并决定帮扶她。“2016年农历6月20日,对19组的蒋维琴来说是一个激动的日子,挂钩干部李伟用自己省下来的1800元钱给她家买来2头仔猪,带去一些衣物,使她燃起了新希望”。
截稿前,笔者拨通蒋维琴的电话,她告诉笔者,“无论如何艰苦,都要供小娃娃上学”;“今年的李子挂果好,已经成熟了,请亲戚帮着摘了卖,收入有4000多”。当问起李伟帮扶她家,她心中那份喜悦和温暖已经流露,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启示:这只是扶贫攻坚中的一个侧影,扶贫扶智扶思路,关键是要落到实处,特别是发挥好优势,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发展壮大产业,从“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针对特殊弱势群众,要因地制宜,寻找更好的办法和路径,增强造血功能,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