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青川县城(4月25日无人机拍摄)。汶川地震10周年之际,记者重访当年重灾区的四川省青川县。这个曾经疮痍的地震重灾区,在社会各界的倾心援助下,感恩奋进,从悲壮走向豪迈,以“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青川崭新姿态步入人们的视野,10年间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 目前,在原址上重建的新青川县城基本实现了环境生态化,城市绿地率达到39%,人均绿地面积达10.5平方米。以县城老城区为重点,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为内涵,突出打造的战国木牍公园、感恩奋进墙、感恩廊桥、人民公园、感恩文化广场等十大文化标志项目和六大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形成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集居住、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城市景区。2017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1.8万人次,实现旅游及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1.9亿元。 当年一片废墟的青川县城,如今的街道上满载着浓浓的艺术气息与现代城市音符,街道干净、平坦,重建的居民小区大多临近公园、广场,花草芬芳。曾经无情的地震带来的伤痛,已然被重建后的美丽新家园和幸福生活所替代。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由浙江省宁波市援建的青川县城东山小区(4月25日无人机拍摄)。汶川地震后的2009年12月,东山小区成为当地第一个建成的安置小区,首批408户灾民搬进了新居。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4月26日,游人走在开满鲜花的新青川县城街道上。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俯瞰新青川县城(4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汶川地震后在原址上重建的新青川县城(4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新青川县城乔庄河上兴建的感恩廊桥(4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俯瞰木牍之光广场(4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4月25日,3岁的宋雅萱和姐姐一起在人民公园广场玩耍。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4月26日,市民从感恩奋进墙前走过。感恩奋进墙是花岗岩浮雕墙,长230米,高12米,再现了青川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地震灾后重建和生态青川的壮美画卷。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夜幕下的新青川县城,灯火辉煌(4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25℃,海拔4600米,军马训练正当时
欧冠:巴黎圣日耳曼队晋级八强
山中送教
山东沂水县富网格员争做最美“逆行者”
山东郯城:战“疫”也丢不掉贫困户
郭凤学:一腔热血为民情 众志成诚克时
“以艺抗疫” 老党员老义工刻纸达人创
慕军祿:负重前行的老兵
习近平深入武汉社区现场照片
习近平考察火神山医院,看望慰问患者和
口罩后的战“疫”面孔
共同战“疫” 从“心”开始 ——武警上
四川省调拨20万毫升血液支援湖北
被原子弹炸成人间炼狱的长崎 如今是什么
第一届全国小区“出入证”大赏!硬核了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
朱镕基关心人民吃饭穿衣 在河南周口考
不辞羸病卧残阳 ——“528编辑”王秉
山东郯城:外地“一家人”发放2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