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立冬当天的晚上,泉城南北通衢大道,英雄山路南部的万泰装饰大礼堂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原来是在举行孟昭峰先生的新作《远方飘来的风景》新书发布会。这天,因为是周三,也吸引孟子故里的两位老师来一起参加活动。
昭峰弟的大作《远方飘来的风景》问世,是多么可喜可贺的事情。没有闻到墨香,先闻书香。他于10天前,也就是10月23号,发给我书稿电子版,让我先睹为快,更是幸事也。
打开昭峰的著作,设计清秀淡雅、装帧精美灵气。书中散文与诗歌几乎平分秋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堪称语言大师,他最能写出触及心灵的文字,读来令人心动不已。
我认为新书表现出几个特点:
一、乡愁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书中有多篇写家乡回忆性的文章,在《难忘燎豆香》一文中,那烧豆秸、吃燎豆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扑鼻的清香阵阵袭来,使我沉浸在少年欢快的岁月中。然而在我的生活中,却没有过这样的口福,因为老家豆子是经济作物,不容许私下偷吃的。读到这里,不禁口中生津,自作快乐。
《地瓜的诱惑》《家乡的甜秫秸》不仅写了种收地瓜,用地瓜干换酒更是相当火爆,当时用其酿的酒俗称“六毛辣”,大约六毛钱一斤,要用好几斤地瓜干兑换才行。在当时也是非常奢侈的,我也曾经推着小车到县城的酒厂去换酒,地瓜干换来酒香的同时,心中也隐隐作痛。用地瓜粉做粉条、粉皮,同样顶呱呱。这个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推着小车去换酒,那份喜悦至今难以忘怀。
《故乡的路》一文写得令人荡气回肠,回老家的那份憧憬,溢于言表。在路上车子出故障,修车,提水记忆犹新。大哥的一句话“有一次,车陷进泥水里,用牛拉出来的。”大哥指着村口,深有感触。“记得,印象太深了。”话音一落,我的脑海再次活跃起来。“活跃起来”用得极为传神。
二、写亲情一往情深。《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好父亲,我好想他。一句似素描的话语,却感动着无数人。父亲参加了八路军那年,他才16 岁。后来,他当过通信员,也当过军分区首长的警卫员。父亲转业曾经在县城一个企业任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在那特殊的时期,他体谅国家困难、带头响应国家号召,二话没说,就把一家老小送回乡下,除了姐姐因上学留城外,母亲领着三个幼小的男孩一夜之间“非转农”了。父亲也回家当了村党支部书记。父亲爱吸烟,脾气大,都是特定社会和工作性质的缘故。通过父亲的谆谆教诲,逐步认识到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他使我悟透了忠诚和宽厚的真谛,我以父亲为傲!这才是发自肺腑之言。
《感念母亲》一文用了几个极其感人的细节来完成。我高考要到几十里开外的一个镇上去参加,老人大半夜就起了床,烙一些白面饼让我带着。母亲面带微笑看着我吃饱,吃完后下的仅剩下两张饼,盛鸡蛋汤的碗见了底。她会心地一笑,催我早早赶长途汽车。临行前,我偷偷瞧了一眼,墙角里放着满筐子玉米面窝头,这可是全家人吃的呀。我哭了,领受着浓浓的母爱哭了。让我吃上白面饼,母亲却吃的是玉米面窝窝头这种反差,使得自己成熟了许多。
母亲的善良通过几件小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母亲为人厚道,在村里威信高。谁家斗嘴,哪家怄气,东家生仇,西家有短,准少不了母亲的劝解。母亲一到就烟消云散。母亲乐意成人之美,还成全村里的几桩婚事。文字淡雅之中流溢出家风的缕缕清香。
我读这几段文字的时候,不仅感同身受,而且几次泪目。
三、写身边的事情,倾注极大感情。写身边的生活,写目之所及的事物,彰显出作者的功力底蕴。《我心中的兰花》以唯美的笔触写出兰花的风骨,比拟出做人的高风亮节。“兰花无语,沉默是金;兰花有语,灵性使然。”表达出赏兰花的境界。《掠影佛慧山》这篇是比较长的一篇,着墨最多,倾情最大。俯瞰山下,“境水映秀”那片翠色让我神往。画龙点睛,令人神往。
孟昭峰先生还写了些外出游玩的文章。或天工开物 ,或格物穷理。表现出作者的极大探究兴趣。有时候如神来之笔,有时候如陌上开花,有时候如人间烟火升腾,总是让你爱不释手。《远方飘来的风景》也大概缘于此也。《香山飞绪》一文最短,有赋的味道,吟诵起来,令人荡气回肠。“香气阵阵袭来,含着远古的印痕,带着殷红的基因,和着泥土的底色,飘着花草的芬芳。绿水青山的丽影,透出金山银山的模样”,静心阅读,深感孟昭峰先生,乃写游记之高手。游山玩水,总会给你留下印记,让你有所感悟与深思。
四、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书中,格律诗、古风诗、自由诗,多样的词牌,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积淀深厚。细细读来,不乏赏心悦目之篇。
在写《万泰装饰》时,曾经写到:“一边是装饰的世界,让家的味道,温馨舒畅,累积成万泰”,寥寥数语内涵丰富,直抵人心。由于我对诗歌不谙熟,不敢妄加评论。
五、语言极有个性,富有张力,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孟昭峰先生,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文学素养,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读他的文章犹如喝一杯茗茶,润物细无声。他的文章会让读者随着文章的思绪一起驰骋,时而如沐春风,你会惬意无限;时而风起云涌,似乎你漂移在风口浪尖;时而惠风和畅,让你走进如诗如画的旖旎深处。诚如李炳锋先生所评:孟昭峰年轻时的文学种子,迅速生发,从心底流淌出来,在笔下酝酿,文学之路水到渠成。
孟昭峰的优美诗文,邂逅李炳锋大家的提携,这真是双峰相遇,绰约峥嵘。
我认识孟昭峰时间不足4个月,但是同是农村出身的经历,使得我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真正成为惺惺相惜的书友,还缘于我的一篇文章。我于7月4号写了周三读书会入住万泰后一篇见闻《初识万泰》。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周,7月11号孟昭峰就写出了《周三读书会,我的向往》,文章亦编入书中。文章说 ,张坤堂老师的一篇文章,把他带入周三。文字清新婉约,脉脉含情,对我的文章进行了高度评价。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为我的文章写书评,深感莫大荣幸。
在他的后记中,还提到“坤堂先生是我在周三学习创作的第一个老师,我是读着他的大作认识周三、认识万泰的。他的很多作品对我影响很大,比如他写的赶早市大集、新华书店征文、海外华语征文,优秀教师的风采等作品,使我很受启发。他还介绍我认识了济南头条的总编宋主席,使我多了请教、受教的渠道。”这使得我更是惭愧,我的文章与昭峰弟相差甚远,给予我的鼓励,我当作激励奖掖之语,要更加奋斗努力。
祝愿巅峰之上的孟昭峰,再继续攀登,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山高人为峰。
张坤堂
2024年11月8日
山东省写作学会、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区政协文史委员、作协顾问。参加的征文多次获奖,时有文章在报刊发表。2024年3月获得山东写作学会与都市头条颁发的十大散文家。2024年8月获得山东新华书店80周年征文一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