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今日作家
投稿

曾经流着泪舍不得——回望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系列报道

2024-06-20 20:15:53 来源:今日报道网 作者: 李佩山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42.png
     焦裕禄当年在他刚栽植的泡桐树苗旁留影
 
  为深切缅怀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的丰功伟绩,在他逝世60周年之际,我满怀深情撰写的《焦书记,您可以瞑目了》《兰考人民的贴心人》《焦裕禄夫妇是我的再生父母》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等系列报道,经今日报道网、中国法治、都市头条、河南党建、河南传媒、顶端、今日头条、百度、中国国情和网易等十多家媒体发表后,在全国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读者们纷纷发表激情感言和评论,对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作品和作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随后,我应媒体编辑之约,摘选综述了部分读者感言和评论,以《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焦裕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焦裕禄旗帜永不落》为题,分上、中、下3篇相继与全国广大读者朋友分享。回眸这组系列报道和读者反响,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虽已久远,但却历历在目的一桩桩往事。
 
  我的家乡兰考县,过去是个“十年就有九年荒”的闻名全国的穷县,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生前工作、生活并为之献身的地方。虽然离别了40多年,但是我对故乡热土、对故乡人民乃至故乡的一草一木,依旧充满了浓厚的感情。宣扬兰考的变化,弘扬焦裕禄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不管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后,我每次回故乡探亲,都千方百计地把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作品发给有关媒体。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619.png
 兰考县如今绿树成荫的田间道路
 
  盘点多年以来,我利用探亲休假等机会采写的《春风又绿兰考大地》《来自兰考的报告》《喜看兰考新变化》等大量稿件,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发表的60多篇,为正面宣传兰考、弘扬焦裕禄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时代需要焦裕禄精神,人民呼唤焦裕禄式的干部,能为此尽绵薄之力是我的骄傲!”有人问“在这些成功报道的背后,你有什么感想、背景和故事”时,我如是回答。
 
  记得我第一次到焦裕禄同志家里采访,是1982年深秋的一天傍晚。在时任兰考县堌阳镇党委书记谷发昌的陪同下,对焦书记夫人徐俊雅的访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我因当天夜里要乘火车离开兰考,故提议到她家对面的焦裕禄陵园走走看看。于是,我们边走边谈地来到了陵园。“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到这里参观学习了。”听了她的这句话,我不由得一阵心酸,借着明亮的月光,发现陵园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纪念馆大门上的锁,已是锈迹斑斑、很难打开…… 
 
  这就是我萦怀已久的、神圣的焦裕禄陵园?我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地离开了这里。此后,我又多次利用回乡探亲的间隙,到焦裕禄灵墓拜谒、家里访问,与其夫人徐俊雅和二儿子跃进、三儿子保钢等进行深入交谈。1985年中秋时节,我利用在《人民铁道》报社学习回乡探亲的机会,特地看望了时任兰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徐俊雅。当我们谈到当前兰考的形势和发展变化时,她若有所思、郑重地给时任新华社社长穆青写了一封信,诚邀他方便时重访兰考,嘱我一定把此信面交穆青社长。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1271.png
 穆青(左三)、冯健(左二)、周原向焦裕禄同志陵墓敬献花圈
 
  1990年5月,为报道一位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我专程来到新华社,并再次向穆社长转达了徐俊雅对他的诚挚邀请。1990年6月下旬的一天下午,3位当年采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老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重访兰考,到焦裕禄墓碑前敬献了上书“焦裕禄精神永存”的花圈。晚饭后,穆青一行在他的秘书高长富和开封市委秘书长王祖德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缓步走出兰考县委、县政府招待所的大门,行走在宽阔的裕禄大道上。
 
  望着道路两旁繁华的建筑,来往不断的人流,我禁不住问道:“穆社长,您看兰考的面貌变化大吗?”
 
  “大,太大了。当年,我们到兰考采访焦书记的事迹时,这路旁还是沼泽地,存了不少脏水;这条路也比较窄,路面硬化不好,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整个县城没几座像样的建筑,南边的兰考礼堂还在,其它都看不见过去的影子了。”穆社长回答了我的问题。此次在兰考采访期间,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兰考人民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的生动实践和效果,奋笔写下了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新华社播发并刊登在1990年7月9日的《人民日报》上,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国上下再次掀起了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热潮。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1789.png
 作者李佩山在焦裕禄家里采访时,与焦裕禄夫人徐俊雅合影
 
  细心的读者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1995年6月5日,在焦裕禄家里采访时,你和徐俊雅的合影表情那么严肃甚至带着忧伤?”恳请朋友们理解,当时我正忍着刚刚失去慈母的痛苦。母亲因突发大面积脑梗塞,治疗、抢救了20多个昼夜,最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就要返回单位的这天下午,我特地采访了徐俊雅同志。因为当年我的假期已全部用完,所以此次必须完成自己预定的采访计划。
 
  真诚的付出才能换来丰厚的回报,我这次采写的《焦裕禄的子女们》《沿着老焦的脚印走》,分别被《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在头版头条或它版头条等重要位置大篇幅图文并茂地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实,在悠悠岁月里和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是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但是,由于我处处留心观察和思考,几乎每一个发现都出乎意料,每一次足迹都令人骄傲,每一回流泪也都是头一遭。
 
  1988年中秋的一天下午,我回兰考探亲刚下火车,就在时任兰考县县长刘运清、堌阳镇党委书记谷发昌和牛场村党支部书记孔德亮陪同下,特意来到牛场村村民孔令焕家里访问,孔令焕和他的妻子朱秀花,流着泪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焦裕禄访贫问苦送温暖,令他们终生难忘的情景。当人民的贴心人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捧着一颗热心雪中送炭,逾越血缘的亲情便温暖百姓的心。人民心中有杆秤,称出世间真感情,谁对人民真心爱,人民对谁热泪涌。这就促使我写下了通讯《兰考人民的贴心人》。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2421.png
 张继焦在焦裕禄先进事迹报告会上
 
  《焦裕禄夫妇是我的再生父母》这篇通讯的产生,源于30多年前我回兰考探亲返程的那天傍晚,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再次拜谒了焦裕禄墓地。在陵园门口的小卖部,邂逅了当年焦裕禄在访贫问苦中,救活的那位奄奄一息的病儿,时任兰考县委、县政府招待所治安员的张继焦,随后我便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焦书记的救命之恩!”张继焦说:“这些年,焦书记爱人徐俊雅像妈妈一样关心我,是她给了我今天;我要当好焦裕禄精神的继承人和传播者!”
 
  《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篇通讯,是1990年春节前夕,我回兰考探亲闻讯后,立即前往察看了刚刚竣工的引黄水利工程,走访了数十名参建的干部群众代表,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正如时任河南省水利厅厅长马德全和时任开封市市长崔爱忠、副市长卜岚中赴工地察看时所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焦裕禄精神正在兰考进一步发扬光大,看到了兰考人民治穷致富的决心,看到了兰考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希望!”于是,紧接着在兰考县委、县政府招待所里,我夜以继日地完成了通讯初稿的写作。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2870.png
  在焦裕禄迁葬那天,这位老人哭得都站不住了
 
  通讯《焦书记,您可以瞑目了》,那更是我多次在故乡采访,多年耳闻目睹、日积月累、蓄积感情、厚积薄发的结果。徐俊雅曾经如泣如诉地向我谈到焦裕禄临终前,断断续续地对前来看望他的领导说:“我只有一个要求,死后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时候,已是泣不成声,而我早已泪流满面。好在焦裕禄逝世60年后的今天,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因此,我不失时机地写下《焦书记,您可以瞑目了》,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焦裕禄同志!
 
  “……曾经失眠过,曾经兴奋过,曾经为了你魂不守舍;曾经年青过,曾经冲动过,曾经为了你喝醉过;魂断梦牵的岁月,留在回忆里永不褪色……曾经流着泪舍不得……”正当我听着这悠扬的歌曲,悉心地回望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系列报道和广大读者的反响时,竟然意外地收到从未谋面的山东读者、铁道兵时期的老战友王慕习和河南兰考年逾古稀的读者张树荣发来的微信: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3297.png
      王慕习
 
  王慕习说,“佩山战友:有这么多读者为你的作品留言点赞,有这么多的网站分别为你编辑发表,这本身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和可喜可贺了。
 
  “你撰写的《焦书记,您可以瞑目了》这篇文章,不仅现实性、可读性强,而且思想性超越,教育意义深远,确实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优秀作品。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为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能产生这样的社会反响和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是非常值得和难能可贵的。”
 
  “焦裕禄的家人们会感谢你,兰考人民会感谢你,全国广大正直善良的读者朋友会感谢你!只有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好文章,焦裕禄精神才能够得以永远地传承和发扬!”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3578.png
              张树荣
 
  张树荣说,“读者朋友们的评论都很真诚。你这次的系列报道,站在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用大量翔实的史料,把焦裕禄同志去世以后,兰考人民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在历届党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兰考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焦裕禄的愿望得以实现。这本身就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可以书写,你用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连天加夜的挥笔不止,终于在焦裕禄逝世60周年之际,完成了这件艰巨的大事!”
 
  “通过你一篇篇真实生动的报道,让焦裕禄的在天之灵可以瞑目,让广大人民群众又一次感受到了焦裕禄精神的历久弥新,同时又让大家了解到了焦裕禄的儿女们个个都是踏着父辈的脚印走,6个子女在不同的岗位上把焦裕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焦裕禄亲自救助的养子,也在为弘扬焦裕禄精神努力的工作着。所有这一切,李佩山同志自觉的完成了。是你的真诚感动了广大读者,大家才纷纷留言评论,这都在情理之中!”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3977.png
                  李佩山
 
  “按理说你已经退休了,而且因为常年熬夜,笔耕不辍,年轻时下基层,进工地,钻工棚,风餐露宿,致使身体欠佳。你完全可以休身养性,尽情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可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你还是停不下来,这次的系列报道又洋洋洒洒写了好几万字。这得耗费多大的心血呀!
 
  能用真诚、善良和智慧赢得陌生人的信任,这无疑是人生最开心的事。广大读者被你的作品和精神所感动,而绝大部分都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读你的文章让人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和如临其境之感。各大媒体纷纷连续报道,也都是冲着你文章满满的正能量。我真诚地为你点赞!”
 
2b1a1d65a497668ec320e15da902ac734235.png
 习近平(左三)总书记向焦裕禄同志陵墓敬献花圈
 
  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已巍巍矗立在神州大地上。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还是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2014年3月18日,他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愿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
  愿焦裕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愿焦裕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李佩山)
责任编辑: 王薛沣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