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冬微寒,天空碧蓝如洗,阳光和煦正暖。我们一行十几人,应文友之邀去山东宁阳采风。一路上相谈甚欢,相互打趣说着些笑谈。一个多小时后,路上的往来车辆逐渐变得稀少,车窗外倏地安静下来,远离喧嚣的都市,感觉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冬天的田野一望无际,视线变得宽阔起来,车上的人顾不上说笑,都望着车窗外的景色,被辽阔壮美、风光无限的大平原深深吸引住。
宁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五岳之尊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宁阳县历史悠久,是一座千年古县,早在西汉时期,汉高祖于宁山之南置县,因山南为阳,故名宁阳。一座古老的小县城,一条古老的大汶河,历经千百年流转,向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诉说着它生生不息的故事。
“到了,到了!”车内同行的人欢呼雀跃起来。我们如约在宁阳县禹王庙前和当地的文友们相聚,一时热闹非凡。当地秀峰书院院长黄先生与我们一一介绍相识后,引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禹王庙。
禹王庙坐落于宁阳县伏山镇城坝村。整个庙宇坐北朝南,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河神庙,后来为了纪念大禹治水功德改为禹王庙。打开两扇朱红色的大门,我们相继而入,双脚刚刚迈进禹王庙的院落,我不禁惊诧了!立刻就被眼前的两棵参天大柏树所震撼!那是怎样的两棵大柏树啊!挺拔苍劲,昂然屹立,蓊蓊郁郁间露铁臂虬枝。我从未见过如此雄伟壮观的古柏树,仿佛一位神人,立于天地之间。“这是神树吧?”
随行人员无不叹为观止,仰首相望,半天才回过神来。黄院长为我们细细讲解:“此树为‘齐鲁第一柏’,东西两棵古桧柏人称‘夫妻树’,传说是大禹和妻子女娇的化身。东侧古桧柏略高一些,直径达1.52米,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西边的一棵古桧柏略低,其树冠蓊郁,犹如淑女,传说是女娇的化身。女娇得知丈夫死去,大哭数日,悲痛欲绝,便化作西边的柏树,向东微微倾斜,似女娇偎夫之怀的韵味,两棵树化作连理枝岁岁相守。”
我一边听一边万分感慨,光阴荏苒,往事越千年,昔人已去,留下这震撼人心的故事代代相传,大禹治水的英勇精神也激励了华夏子孙千百年,至今犹在。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令人不得不感叹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夕阳几度,雷电云霞,两棵古桧柏树,根在地下深深,相缠相绕相连,日日夜夜,枝在云中依依,相伴相守相望,岁岁年年!
同行之人皆感慨万千,继续向前参观。我却仰望着两棵巨树,恍惚间穿越到千年之前,俯下身拾起落在地上的柏树籽,捧在手心里,放到鼻下,嗅到了沉淀千年的芬芳。
往里走,左右两边各有一座碑楼,驮着大石碑的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碑头顶上盘缠着四条龙名字叫做青螭,石碑上记载着大禹治水的方法和大禹治水的无量功德。这通石碑,为造堽城石堰记碑,立于明成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肃静整洁的庙宇里共有十一棵古柏树,都在千年以上,它们各有各的形态和绰约风姿。一棵直径达两米的古柏,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大家围着树一圈一圈转着,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打量着。这棵树有一半左右的侧枝已经干枯,树身上并行生长着一株碗口粗的凌霄花,柏树分叉处,凌霄花也分为两枝,其中一枝从干枯的柏树洞中穿行而过,又攀援而上;另外一枝也攀缠着柏树的另一侧向上生长。攀附着巨柏扶摇直上。初冬的宁阳有些暖,凌霄花的枝头还有或青或黄的叶子在柏树身边摇曳。我不知道碗口粗的凌霄花需要生长多少年,但能想像,每当盛夏至深秋,凌霄花开放,火红艳丽的凌霄花,千朵万朵,宛若翩翩起舞的蝴蝶,缀满技头时,会是一幅夺人魂魄的画面。凌霄花和这棵千年古柏之间,会有着怎样的渊源?又会是一个怎样刻骨铭心、缠绵悱恻的故事?满院子弥漫着浓郁的柏籽香气,仿佛一股历经千年沧桑的风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又令人肃然起敬,忘记今昔何昔。
移步向前走,我们拾级而上,抬头看到的就是禹王庙的正殿,门楣上写着四个篆体大字“风调雨顺”,里面供奉的正是禹王神像。众人怀着敬畏之心拜过禹王后,遂至禹王庙北侧的禹王台上,此正是禹王指挥治水之处。禹王台空间开阔,气势恢宏,正中间矗立着一个威严的铜鼎,镌刻着“国泰民安”四个大字。我站在雄伟的禹王台上,极目远眺,四下境色皆尽收眼底。目光透过树林,能清楚地看到远处建在大汶河上面的堽城大坝。转身回望禹王庙的全景,松柏叠翠,红墙灰瓦,庙宇轩昂。
这座古老而朴素的庙宇,就像是一幅富有浓烈诗意的彩墨画。百姓用饱蘸深沉情感的笔墨,纪念着英雄事迹,描绘着英雄气概。时光在时光的河底流淌,岁月在岁月的山巅唱响。英勇,无畏,勤勉,良善的人民,在泰山脚下,在汶水河旁,千百年来历经磨难,世世代代相传相承,繁衍生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宁阳人,泰山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简介:
王桂霞,女,汉族(笔名:潇竹喜雨)。大学本科毕业,医务人员退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济南红枫读书堂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