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蒋介石“放水长征路”说法站不住

2019-01-27 10:19:57 来源:史林 作者:杨奎松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有关蒋介石 “放水长征路”的说法,近年来影响颇广。 “放水”红军就是为逼引红军入川,以便于中央军和中央势力名正言顺地跟踪入川,从而达到一统黔、川的目的。这种说法强调中央红军1934年10月能够突围,主要是蒋介石在军事和政治上精心密谋、巧妙安排、暗中诱导和武力逼迫的结果。但是,通过史实的考证和辨析,会发现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放水”说是怎么来的 


    红军长征很大程度上是蒋介石“放水”的结果,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新鲜,甚至由来颇久。 1934年12月,胡汉民就曾公开刊文,指责蒋介石是刻意让红军西去以加重西南方面之困难,“进而平定西南之异己者”。 1960年代著名学者唐德刚为李宗仁做口述回忆时,李宗仁也认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能突围西去,要么是中央军根本没有能力消灭红军,要么就是蒋介石“有意为之”。 
    对于这段历史,其实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并无多少分歧,绝无“放水”一说。然而从1990年代末以来,蒋介石之子蒋纬国却提出了突出强调蒋介石战略谋略能力的新观点,即所谓“放水”说。 
    依据蒋纬国的说法,蒋介石非常清楚“日本早晚会侵略我们”,也早就想到“要建立大后方,要及时让下江的工业往西南转移”;但如何才能统一当时鞭长莫及的西南以及西北各省,同时又不让蒋介石非常尊重的那些地方实力派自相残杀,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最理想的办法自然是把江西的红军赶去西南乃至于西北,然后中央的力量在“剿匪”的名义下一路跟进,为避免地方受损,也不去打红军,而只是逼着他们经过西南,再去西北,“要逼他们到陕西后就范”。据此,蒋纬国提出:“当时与其说是(对江西红军)没有包围成功而被中共突围,不如说是我们放水,我们也正是因为随着共军进入云贵川,使中国达成真正的统一。 ” 
    蒋纬国提出此说,却从未做过具体的史实研究。别的不说,蒋纬国对当时一些最基本的历史背景,就既缺了解,也少经验。如蒋纬国所称蒋介石压迫江西红军进入四川,是为便利中央军得以名正言顺地进军四川等观点,明显是不了解在江西红军进军西南之前,先后早有三路红军分别挺进到西南,包括进到四川的情况,其中仅红四方面军就有四五万人。 1934年9月,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因接连兵败通电辞职,四川绅耆名流即已联名请求南京派兵入川。两个月后,刘湘代表四川地方实力派进京正式请求中央派兵,蒋介石即决定派胡宗南部由陕甘入川。由此可知,中央军如不受到江西红军的牵制,早就可以借口出兵西南和四川了。 
   

                        蒋介石是压迫红军“西窜”吗? 


    要证明蒋介石有无 “放水”意图,其第五次“围剿”计划是否存在“将缺口开向西南,压迫共军西窜”的部署,却是一件非考察清楚不可的事情。 
    第五次“围剿”大不同于以往“围剿”。其主要之点,就在于这是一套新的战略、战术和战法,基本要点就是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节节筑碉,逐渐缩小包围”。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蒋介石此次施行的“稳扎稳打”的推进策略,效果都是明显的。部队推进虽慢,但既没有出现大进大退的情况,也再没有出现以往“围剿”所遭遇到的那些惨重损失,确实做到了“步步为营”。至1934年9月底10月初,蒋介石已经很清楚胜利在望了。他为此就几度公开电告各方,宣称“赣匪则已届最后挣扎时期,最短期间必可捣破匪巢,我各路围剿军现已一切准备完成,复值秋高气爽,实为进剿最便之时机。倘三个月内时局不生枝节,则歼灭赣赤饶有把握”。 
    事实上,蒋介石及南昌行营并非没有预计到红军突围,包括“西窜”的可能。在其相关计划和部署中一直就非常重视南线和西线的防御问题,并依据预先划定的纵横几条防线,依次扩大封锁和围歼范围。紧接着,南昌行营基本确定红军主力的“西窜企图”后,也是依照既定方针依次提出:“在歼匪于第一线以东地区已不可能时,自应歼匪于第二纵线及万、遂、汾横线中间地区。 “万一第二纵线仍被突破,即应考虑在第三纵线内围歼之可能。 ” 
    就实际情况看,即使到1934年10月底11月初,在得知红军大部已入湘境后,蒋介石并未考虑到尾追红军入黔的问题,更没有设想过尾随红军入川的问题。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各路军指挥官,不惜一切牺牲,“务将西窜匪徒聚歼于湘江以东地区,勿使漏网”,并未见其有尾随红军进入贵州和四川的具体设想与部署。而最后中央军进入黔、川,完全是局势变化使然。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