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裕陵地宫七大未解之谜

2019-01-02 22:45:06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徐广源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女尸之谜

为何唯独她的遗体完整没有腐烂?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清逊帝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到东陵进行善后处理。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

宝熙在《东陵行役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午后于石床西边两棺板之间发现后妃玉体一,幸未损伤脱失敬审其面貌,颏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

耆龄在《东陵日记》中写道:午后得报,于两棺之间寻得女体一,身着明黄龙袍,又于侧近拾得绣凤黄靴二。面目可辨,年约六十余,齿存一二,耳环尚在,不知是后是妃。

徐榕生在《东陵于役日记》中记道:忽于地宫西南隅两棺之间衾襁之下,觅得后妃玉体。身着宁绸云龙袍,已一百四五十年之久,面目如生,并有笑容,年约五十岁,耳环尚在。一足着黄缎朝靴,又于侧近拾得一靴一袜。以水濯之,靴之花纹与着于足者同(袜亦有花纹),不知是后是妃也。以上四人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是嘉庆帝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四十九岁。裕陵地宫中的六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为什么其他五人都成了一堆白骨,而唯独她的遗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至今无法解释。

渗水之谜

乾隆命人整治好后,为何又再次出现渗水?

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的当年地宫里就出现了渗水。乾隆帝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紧维修整治,费了很大劲才解决了问题。当年十月就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别葬入了淑嘉皇贵妃和令懿皇贵妃(后追赠为孝仪皇后)。嘉庆四年(1799年)九月十五日,乾隆帝正式入葬。在这前后四十七年的时间里,地宫里始终没有再出现渗水情况,说明乾隆十七年那次整治是十分成功的。可是,在1928年重殓裕陵遗骨时,地宫里竟有两米多深的积水。自1978年裕陵地宫开放至今,每到盛夏阴雨连绵的季节,必须天天抽水,否则渗水就会涌冒上升。裕陵地宫为什么又再次出现渗水?渗水是从什么时候再度出现的?现在谁也说不清。

棺椁顶门之谜

为什么两次都是乾隆帝的棺木顶住石门?

 

裕陵地宫七大未解之谜

未腐烂的孝仪遗体

裕陵地宫七大未解之谜

孝贤皇后棺椁东南角的龙山石外侧

 

1928年,孙殿英匪军在盗裕陵地宫时,曾顺利地打开了前三道石门。但第四道石门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开,便气急败坏地用炸药炸开了石门。匪徒们进了地宫金券后,发现原来有一具巨大的棺木顶住了第四道石门。后来从这具棺木中找到了乾隆帝的头颅骨,才知道顶门的是乾隆帝的棺椁。溥仪派到东陵善后的大臣重验裕陵遗骨时,将乾隆帝的内棺重新安放在正面棺床的正中之位,并将一帝一后三妃的遗骨殓入棺内。可是到了1975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开启地宫时,又是乾隆帝的内棺顶住了石门。为什么两次都是乾隆帝的棺木顶住石门?地宫内的积水主要是从地宫地面的石缝中冒出,平缓上升的水面不会产生波浪水流,更不会有冲击的力量。乾隆棺椁顶门之谜,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石柱之谜

第一道石门外侧的两根石柱,到底是什么时候支顶的?

现在裕陵地宫的前三道石门,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棱形石柱支顶着,共有石柱十二根。人们一看便知,这些石柱并非地宫原物,是后来增加的。如果原来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椁根本无法进入地宫。

为什么要支顶这些石柱,又是什么时候支顶的?如果我们进入地宫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前三道石门的上门槛及以上的枋子带门簪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璺,其中第一道石门尤为严重。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来地宫就有坍塌的危险。这十二根石柱中,第一道石门里侧的两根和第二、第三道石门的八根,都是1989年12月15日由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古建队支顶的。而第一道石门外侧的两根石柱,支顶日期却是一个未知数。1928年孙殿英匪军盗陵时,是不会支顶石柱的。是否是溥仪派出的东陵善后大臣所为?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他们在东陵善后期间,每一位都写了详细的日记,就连一些琐碎小事都有记载但对支顶石柱之事却只字未提。1975年开启裕陵地宫时,这两根石柱就已存在,因此更不是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支顶。

这样看来,两根石柱只能是清朝时支顶的,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帝入葬地宫后、隧道填堵前那几天支顶的。因为乾隆帝入葬前的嘉庆四年(1799年)七月,在修筑裕陵地宫隧道券内的斜坡地面时,曾计划筑打夯土,但负责工程的大臣绵课发现“头层石门之上横安石槛已见有裂缝斜纹两道”。为了避免震动,遂奏请嘉庆帝将筑打夯土改为用砖铺砌,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隧道券的砖铺地面。

石门上槛出现裂缝,嘉庆帝是不会置之不管的。可是,在乾隆帝入葬后,绵亿、弘谦、特清额、成林在向嘉庆帝奏报“敬修填砌裕陵元宫门隧道并成砌琉璃影壁等工”的奏折中,并未提及支顶石柱之事。是根本没有支顶,还是因为事小,没有必要写进奏折?我们不得而知。这两根石柱到底是什么时候支顶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棺椁漂起之谜

棺椁的四角都被固定,怎么会脱开棺床顶住了石门呢?

裕陵地宫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底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下端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旁边相通的方眼推,由于这个方眼口小下大,石榫插入后再也休想拔出来。龙山石上凿有纵向和横向的沟槽,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的横向槽卡压,使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这样棺椁就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之上了。然而,孙殿英匪兵在进入裕陵地宫时,竟发现乾隆帝的棺椁不在棺床上而是顶住了第四道石门。既然棺椁的四角都被龙山石牢固地固定在了棺床上了,怎么会脱开棺床顶住了石门呢?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龙山石之谜

孝贤皇后梓宫东南角的龙山石为何是残破的?

为了防止棺椁入葬地宫后,因受到外界力量而发生移动,特在棺椁的四角各安设了一块龙山石。裕陵地宫的龙山石上浮雕着龙、云和海水江崖。每一块龙山石都是十分精美的石雕作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孝贤皇后梓宫东南角的龙山石是残破的,龙山石上有一道斜着的裂缝,将龙山石裂为两块,用四个铁锔子连在了一起,裂缝和铁锔处抹上了石灰和石粉做假,使人看不出来。孝贤皇后是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入葬地宫的。这个龙山石是怎么坏的?又是在什么时候安的铁锔子?为什么发现坏了不重新做新的?乾隆帝是否知道这件事?这些现在都不知道。

金券歪斜之谜

金券歪斜是工程设计人员有意安排?

裕陵地宫有九道券,最后是金券,乾隆帝的棺椁就位于金券正中,方向与金券一致。如果我们站在第一道石门门口向里看,会发现乾隆棺椁是歪斜的,与前七券的方向明显不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人解释说,前七券的方向是风水线,金券的方向是子午线。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实际测量并非如此。所谓风水线,就是陵寝建筑的中轴线方向。测量表明,地宫的前七券还真是风水线,与地面建筑的中轴线方向是一致的。但金券方向却与子午线即正南正北方向偏离十五度。所以说这种解释站不住脚。

还有人认为这是工程上的失误,在开槽时把金券挖歪了。这更不可能。因为在封建社会,皇陵工程是国家的第一号重点工程,而地宫又是其中最关键的部位,不允许有丝毫失误。再者,裕陵地宫内的所有图案雕刻,都是事先在样坑中刻好的各石块编好顺序号码,从样坑中拆卸出来,再按顺序砌到地宫中。如果地宫的槽挖歪了,带编号的石块砌到地宫就会出现偏差。事实上地宫、内各石料不仅结合得非常严密,而且所有图案、文字毫不错乱走形。这就说明金券歪斜不是工程失误,而是工程设计人员的有意安排。

责任编辑: 任志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