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阿波罗17号的真相,以及为什么我们不再回月球(组图)

2018-12-28 14:33:40 来源:搜狐网 作者:翻译:李思璟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
 

  图片来源:网络

1972年12月11日,阿波罗17号在月球着陆。这不仅是我们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而且是我们最后一次离开低地球轨道。直到猎户座飞船成功发射,美国宇航局终于准备了空间探索的准备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登月,以及后来为何放弃登月的。

阿波罗17号成员包括指令长尤金·塞尔南(Eugene Cernan)、服务舱驾驶员罗纳德·埃万斯(Ron E Evans)、登月舱驾驶员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也是第一次带科学家登上月球的任务。这次任务的科研目标包括“陶拉斯-利特罗(Taurus-Littrow)区域一块预先选择好的地区进行地理探查和地表物质采样、部署并激活对月球表层的实验、并且在月球轨道和回程途中进行拍摄任务”。

2
 

  哈里森·施密特于1964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此后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和哈佛大学工作过一段时间,直到1965年,他参加宇航员训练。阿波罗17号是他首次参与太空飞行任务,他也是首位抵达月球表面的宇航员/科学家。陪他一同登上月球的还有尤金·塞尔南,塞尔南是一名航天老兵,1966年首次随双子星-IX-A任务登上太空,随后在1969年5月执行阿波罗10号任务,担任登月舱驾驶员,当时距月球表面少于90英里(约合145公里)。

04 14 21 43:施密特:准备行动!25英尺,下降速度2英尺。燃料充足。下降速度2英尺,距离10英尺,10英尺。

04 14 21 58:施密特:着陆!

04 14 22 03:施密特:引擎停止,操作引擎臂,继续,超控,关闭;控制模式,等待;初级制导与导航系统,自动。

塞尔南将“挑战者”号登月舱降落在预定的陶拉斯-利特罗地区,正好位于澄海地区的东南方向,而澄海是月球上一片具有重要地质特征的区域。此次任务的规划者们希望这片区域能够提供大量关于月球表面地质历史的信息。着陆之后,塞尔南和施密特便开始了对月球表面的观测:

04 14 37 05:塞尔南:我注意到在地球反照和地球暗影两种情况下有很多不同。只要某件物体上能够得到地球反照,哪怕地球不在这个方向,也很难看到。

04 14 23 28:塞尔南:噢,看那边那块石头!

施密特:真是难以置信,真是难以置信。

在经过数小时的准备工作之后,塞尔南踏上了月球表面:

04 18 31 0:“我正在脚架上。休斯顿,我即将踏上陶拉斯-利特罗的月面,我想将阿波罗17号的这第一步献给所有那些让这成为可能的人们。杰克,我已经出来了。噢!我的上帝,真是难以置信,难以置信!因为太阳的光线太亮了,好吧。我们降落在了一个低洼区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着陆器有些翘起。非常浅,就像一个餐盘。”

两名宇航员卸下月球车,开始着手在着陆区附近布设月面科学实验设备:一个实验器具包、一些炸药(用于完成此前一系列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实施的月震研究任务)。他们在第一次月球车考察获得了大量月球岩石样品。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宇航员们完成了另外两次月面行走,之后继续在月面上驾驶月球车并采集样品。

1
 

  施密特后来曾经这样向美国宇航局口述历史学家卡罗尔·巴特勒(Carol Butler)讲述当时的着陆区:“那里的地形比其他阿波罗着陆区都要最复杂的,这是特意选择的。我们可以立体地观察那些山脉,更容易去取样。脚下有月海玄武岩,山坡上有月球高地岩石。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早期在照片中出现过的火山物质,最后我们在肖特陨坑附近取到了一种橘色的月壤。”

为什么人类要探索太空?

阿波罗17号取得的科学发现是1963年自“水星”计划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一大批项目取得的共同成果。在二战结束的余温中,美国和苏联开始进行军备竞赛,两方军事能里得到提升,最终发展到两方大举开发可以攻击远在半个地球之外敌方国土的导弹。之后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从大气层来到了低地球轨道,到了月球。随着这一切的发生,两国都为发展先进火箭技术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准备体验载人航天技术。1961年,苏联成功将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距离他们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才过去了几年时间。

美国也紧追其步伐,太空变成了展示国家军事与技术力量的渠道。太空航行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在政治真空中诞生的:美国要开发能比苏联飞的更快、更高的火箭和太空飞船的动力,是在美苏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产生的,尤其是当时古巴导弹危机以及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等地缘政治危机轮番上演,这也说明两个国家早已随时准备好毁灭对方。

1
 

  随着航天项目的进行,更加广泛的军事工业体系在科研方面也开始逐渐支持航天项目,而艾森豪威尔总统数年之前还在担心这个问题(艾森豪威尔总统原本并不支持发展航天技术,而航天技术的发展确实是在他在任时期发展起来的,他还曾经打贬低 “斯普特尼克”号卫星的重大意义)。冷战的白热化带来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和政府投入,并将其投入到基础建设中,而这些投入中有一小部分则投入了传递和平与科学信息的的科学研究和航天领域。

到了1966年,美苏航天竞赛到达高峰期。美国宇航局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政府预算,占当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开支总额的4.5%,合计59.33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430亿美元)。美国此时已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清晰的进展:水星计划已经完成最终目标,下一阶段的阿波罗计划也正在按计划推进。但此时,对开展航天项目的社会政治基础投资和建设逐渐削减,并在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后彻底消失。在这之后,美国宇航局继续执行了若干次计划,并最后成功执行了5次额外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其中阿波罗13号项目由于遭遇机械故障未能取得成功)。

国家发展重心转变

就在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的一年之后,美国宇航局开始转移其:空间站的建设计划又被提上日程。1970年,为了支持开发美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Skylab),美国宇航局宣布阿波罗20号任务取消。1970年9月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三次登月飞行计划:阿波罗15号,16号和17号。这是美国宇航局顶住政治压力的结果:1971年,美国白宫要求美国宇航局在阿波罗15号飞行后叫停作为整个阿波罗计划,但阿波罗16和17号计划得以保留了下来。原本是为阿波罗18号项目训练的哈里森·施密特也被转移至阿波罗17号计划,原因是当时美国宇航局受到来自科学家方面的压力,要求必须将一名科学家送上月球。

1972年12月14日,塞尔南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踏上月面的人类:

07 00 00 47: “鲍勃,这是尤金,我正站在月球表面,并迈出了人类在此的最后一步。回家后,我或许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到这里,但我相信不会太久。我想记录下我相信的事情,历史会记得今天美国所接受的挑战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塑造。我们即将从陶拉斯-利特罗地区离开月球,我们从这里踏上月球,希望上帝会让我们再次回到这里,带着所有人类的和平与希望。愿阿波罗17号一路平安。”

在塞尔南说出上面这段话之后的整整42年之中,再也没有人踏上过月球表面。美国宇航局1966年获得的高额预算水平再也无法企及,尤其当1973年美国遭遇石油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再也无法满足这样的预算,公众也会担心这会拖垮美国的整体财政,导致政府的发展重心有所转移。向航天领域投入当然还可以继续,但将面临远比之前更为严苛的预算限制,使得美国宇航局接下来几年很难继续开展研究和科学任务,但美国宇航局仍然成功完成了1973年的天空实验室建设,航天飞机计划,并成功发射了一批无人探测器和卫星。

1
 

  这种重心的转移对于政策制定者们规划新的月球探索任务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一直有登上火星的乐观愿望,当美国宇航局全力开发航天飞机之后,曾经支持了月球计划的基础建设已经不复存在:土星-V火箭不再生产,未使用过的火箭在博物馆供游客参观。而曾经支持了军事与民用航天项目的整个技术与生产领域也开始逐渐萎缩。1972年,根据美苏两国“限制战略武器会谈”(SALT)的成果,两国各自冻结了可供部署的战略导弹数量,开始大规模地结束相关工作。冷战期间那种紧张的气氛逐渐缓和,同样,将人类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的热情也逐渐冷却下来。

此后,美国总统也曾多次表达过要将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的愿望,但时间往往都是以十年为单位,而不是个位数。原因很简单:直到最近,美国开展的所有航天活动都是局限在低地球轨道探索,国际空间站等国际合作项目以及火星探路者、机遇号/勇气号、好奇号等一系列探测器项目。还有其他转移了美国政府重心的原因,比如反恐战争就消耗了美国纳税人超过5万亿美元。

1
 

  德尔塔4重型(Delta IV Heavy)火箭搭载猎户号卫星的发射令人激动,SpaceX一级轨道科学公司和美国轨道科技公司等新的参与者加入航空领域亦是令人兴奋,这意味着新一代的基础建设已经开展起来。探索月球和太阳系其他星体的原因有无数个:这将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探险行动,让我们得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存的星球、太阳系,乃至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航天任务会改变国民的精神,最终回帮助我们应对并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最重大顾虑:我们这颗行星的健康。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希望塞尔南的愿望可以实现,人类对月球的缺席只是暂时的,而我们也会再次再次探索其他新的世界。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